练习杨式太极拳的两大要素是什么
杨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比较喜爱的拳种,练习杨式太极拳一定要了解其要素,这样在练习的过程中才会少走弯路,也能更好的掌握其精髓。那么杨式太极拳的要素是什么呢?不如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学习杨式太极拳的知识吧!
练习杨式太极拳的两大要素
一、“沉转走化”
沉主要有三重意思
沉肩坠肘
将两只手成为弯曲的两张弓,要子自身使用力量最小的情况之下,利用自己身体的生理曲形成最大的张力,来抵消敌人的攻击。
当你的手沉肩坠肘,呈自然弯曲的情况下,对方想抬起你的手,或把你的手按向你自已的胸前是非常困难的,就算你一点劲都没用,对手都感觉到你的手非常重,非常有力。不信你可以和别人试试。
身体重心下沉
重心下沉可以使对手的劲放空,引导对手拨根,同时让自已站的更稳。
肩珠和肘珠向外、向下运动以开劲的方式引长对手的劲路
对手的劲一旦被引长,就容易重心失衡,或亮出空档。注意,我现在说的全部是沉,但只是沉,还是不够,如果只是沉着保持不动的话,就会和对手形成抗劲,那就不是打太极了。
因此,第二个字的“转”的作用就出来了,在沉的基础上转身、转手、转脚,把敌人的力量全部转到地下,化解身上的压力。
就是“逢力必沉,逢沉必转”。一沉一转加起来的效果,就称为“走”,意思就是让对手的力量在自已身上走掉,是为沉转走化。
在走化的过程中,两脚要随身体重心的变化虚实过渡。否则,手上手劲走化到腰以后,两脚不能虚实过渡,也无法达到走化的目的。
二、回身引带
杨式太极以走化为开,既然走化为开劲,身形上也必须张开。在手上通过棚、捋二劲走化对手劲力的同时,脚也必须悄悄伸出。伸到什么位置?必须伸到对手的重心之下。这样一来,不只是劲路上为开,身形同样是张开的。
为什么要悄悄的出脚,一是为隐藏自已的劲路,不让对手发现我方即将发击。二是保持自已运劲的稳定,协助手、肩、腰等部位以抽丝劲引化对手的力量。
有些朋友也许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悄悄出脚也许很难。其实,你只要体会到杨式书谱上说所的迈步如猫行,要做到这一点面非常容易。
刚才说的全是脚上的动作,那么手上呢?手上就是两个字“引带”。在引带的过程中,八种太极劲法都可以用到。
想想看,两手(也可以是一手)向上,向后引化对方的劲路,一脚却悄然伸到对方重心之下,会形成什么样的身形。
对了,多数情况下是侧身。看起来就象回转身体一下,故名“回身引带”。不要小看这个要素,这可是杨式太极以开式引劲的关键,没有这一步,以合势发劲的效果就不太好,要么发不出劲,要么发出劲后,被敌方成功走化。
因此,手和脚的动作,必须在腰的协调下,配合转动,手要以肘为圆心转动,腿要以膝为圆心运动,才能时时刻刻保持两身两腿的四张弓,以抽丝劲的方式运化劲力。
杨氏太极拳快速入门技巧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学会突破,掌握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方可帮助你快速入门。
有许多人站桩练拳是讲全身放松,这样就永远练不出作为主宰的腰了,将来也只能练成撑劲和推劲,不能成就抛放及冷弹劲,正确的练法是站桩是先全身劲力拉开,然后腰间命门处微微挺起,借此腰上挺劲,将全身松开(不是放松)。
觉如腰拎着手脚及全身,刚开始腰力量不够全身不能全部松开,只能部分松开,渐渐随功夫增长全身会一一松开,真正会感觉到要为主宰。
练习站桩要注意的是开裆圆胯,这也是站桩的核心,否则腰胯练死也是很难改的错误,练不好开裆圆胯,很难发挥出身体的力量。
拔筋是练拳的基础,使骨肉之力顺,运动范围扩大,等于要存水先要造一个盆子,盆越大将来存水越多。养气是练内家拳的基础,气足化神,神气足才能运化身上僵块,渐至周身一家以心使身。
不偏不依很重要,与人动手要如立身于天地之间,决不能和敌产生顶或依靠及相互支撑的状态。就是敌人忽然消失我依然稳立于天地之间。
看过“练习杨式太极拳的两大要素是什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