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案(2)

立文分享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案篇3

  为认真落实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精神,适应社会改革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培养造就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这个中心,服务于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建设,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水平,促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希望在课题的带动和领导的重视及扶持下,能够构建具有我们实验中学的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下是我的初步设想,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它的内容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观点、以及实际的生活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兼顾他们的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二、教育目标

  针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首先,加强对心理教育领导者、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素质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法的教师队伍,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再次,充分发挥实验中学的“领头鹰”的作用,不断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实施方案

  1.确定领导小组,组建教师队伍。

  建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亲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培训,力求全员参与。

  2.做好子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为重视课题建设,可考虑建立十二五课题小组,定期进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体会、个案分析、总结论文等并进行交流推广。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业务能力。

  根据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拟定以卢主任提供的《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课题,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并做好本课题的申报工作。

  3.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监护体系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室(心理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快乐成长室)一箱(悄悄话信箱)一线(电话“心灵有约”热线)一声(校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一刊(校报上设专栏“阳光之旅”)一栏(校园网上设“成长在线”栏目)的心理监护体系。

  4.大力向师生、家长宣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考虑以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充分利用实验中学学报(先允许我假设实验中学学报成立,以下简称学报)的强劲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加广大师生的心理知识。如可在新生开学第一、二周时间利用学报、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宣传心理咨询室(刚开始,为防止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室”较为敏感,可考虑用“心海驿站”来代替它)的位置(新生不知道),职能,主要咨询时间及咨询形式等;此后,将根据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宣传相关的心理知识。

  此外,考虑以心理咨询室为中心,组织一定人员,在定期出版的学报上开设心理专栏《阳光之旅》专栏,并采用多种形式,面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征稿,如关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情绪体验等等。(可考虑对教师、学生给以部分奖励)

  校广播在课间操和上学及放学时对学生和家长开放,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在每班设心理委员,建立心理档案和典型案例做好跟踪记录,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烦恼、困惑、焦虑等。

  5.搞好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家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表率作用。学校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搞好学校配合,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辅导的指导,及时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请他们与学校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校内外德育基地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6.开展心理咨询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心理咨询的形式主要有现场咨询、电话咨询、来信咨询等,其中现场咨询主要有团体咨询和个体预约咨询(上下午课间操)。咨询室将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对在校生的学习、适应、发展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帮助,并对有关轻微的心理障碍者进行诊断、矫治等。

  7.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咨询室将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性的讲座。

  8.开展班级心理活动课

  班级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班级主题活动,它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活动主题,如学习困扰,人际交往、青春期问题等,以班级为单位,主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辅导。我校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开展班级心理活动。

  也可考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每班开课两次或是更多。

  9.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除了记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外,还可以发现其潜能和预防某些心理疾病的发生。但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可考虑只建立一部分较特殊的学生的心理档案。

  10.教师继续教育

  在教师例会或其他培训时间将安排全体教师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辑》,增加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教育学生等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素质的多样性。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有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出现职业适应不良的心理状态,有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等。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心理咨询室将根据我校教师的特点开展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班主任的讲座,向广大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自身的心理保健知识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11.尝试建立班主任保健小组

  在每班挑选出5~6名同学成立心理保健小组(类似心理委员),他们将协助心理咨询人员落实工作,并通过“泄、议、导、行”等方式解决一部分学生存在的困惑。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案篇4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及教育工作者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教育工作。但是,不管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育实践上,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都基本沿袭了以往的病理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pathology psychology)模式,把重点放在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的各类心理问题上,其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各种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心理的积极层面,促进青少年真正成人成才。要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必须打破消极心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世纪开始,以塞利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首次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韧性、利他、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人的积极品质作为实证研究的课题。这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积极心理学开始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性格优势和美德,增加了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当人们将这些能力更有效地运用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将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情感。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乃至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教育的终极目标考虑,把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当作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获未来幸福生活的能力与素养。这不仅是积极心理学给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2、积极心理品质

  是指让人们在充满各种挑战和压力的现实生活中想法更乐观、行动更积极、感到更幸福的一系列优秀心理品质,包括乐观、自信、意志坚强、有责任感、诚信、尊重关爱他人等二十四个积极心理品质。根据我校办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们将着力培养学生的几大积极品质:

  好奇心(兴趣,寻找新事物,开放式体验):对事物内在联系探究有兴趣;寻找有吸引力的主题和论题;进行探索和发现。

  勇敢:包括身体上的勇敢,但不限于此;还包括不畏威胁、挑战、困顿或苦痛;即便是有反对,也大声说出什么是正确的;即便是不受欢迎,也会依信仰而行;依觉悟而行,不论其是否被普遍认同。

  友善,指慷慨,关怀,关照,同情,无私的爱,做好事;帮助他人;照顾他人。

  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忠诚,团队协作):作为集体或团队中的一员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对集体忠诚;做贡献。

  乐观:对将来抱有最好的期望并努力实现它;相信美好的未来会实现。

  感恩:能意识到并感谢发生的好事情;花时间去表达谢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是2002年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提出,经历了长达5年的概念酝酿时期,于2006—2007年逐步形成,2008年形成体系并付诸实践,2009年进入实操化阶段。目前,全国只有有山东省淄博市心理健康研究会和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两个机构于2009年开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并没有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没有一所小学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课题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

  本课题目的在于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步骤和方法,为我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通过在小学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来面对生活中的任何挑战和困难。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领和指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人的积极品质和挖掘人的潜力上。2.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全员参与积极教育,体验幸福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氛围。

  (四)理论依据

  1.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现已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本课题就是尝试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去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也是关于人的幸福、发展、快乐、满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次的积极的主观体验的研究,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人层次的积极的个人特质的研究,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在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猫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2.人本主义思想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自我实现。追求的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如果能实现这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如果环境条件是和睦、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才有助于潜能的实现。

  3.个性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指出个性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没有个性发展,全面发展难以实现。在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所谓“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他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他反对孤立的教育,主张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从多个层次来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苏霍林斯基很早就提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

  4.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才能是多元的。人除了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以及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智力,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都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学校教育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的话,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

  5.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素质教育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从教育的功能看,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上述理论为我们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步骤和方法,为我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2)通过在小学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来面对生活中的任何挑战和困难。

  2. 研究内容:

  (1)创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组织系统(子课题一)

  创设健康、积极、正向的校园文化生活、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的积极氛围,让学生从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2)关注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职业幸福感(子课题二)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中的、发展中的个体,而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教师也需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也要学习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多使用平等的、积极的词汇,鼓励学生发展信任、分享和提出发挥人类潜能建议的积极健康品质。在本研究中,对教师进行积极心理品质测试、发现教师的优势并发挥潜能,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

  系统学习和积极心理教师成长团体辅导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在“阳光成长”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子课题三)

  学校开设“阳光成长”课程,每周一节课,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研究中,把好奇心、勇敢、集体责任感、感恩、乐观、友善六大品质作为数据分析的指标。

  (4)长期开展“与知心姐姐聊聊天”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子课题四)

  每天定时开放文心氧吧,主动约学生到文心氧吧与知心姐姐聊聊天,关注学生心理动态。聊天的对象为全体学生,而不是所谓的“特殊学生”,让文心氧吧为学生真心接纳、向往,让培养积极心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5)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子课题五)

  对家长进行积极心理学家长学校大讲堂,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让家长看到孩子的积极品质,进行积极的家庭教育。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与过程

  (1)前期工作(2011年9月—— 2011年11月)

  通过学习讨论、调查研究,确立课题,构建子课题;作好课题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完成课题的实施方案及相关子课题的工作计划;建立课题的学习、交流制度。

  (2)实施阶段(2011年11月—— 2013年6月)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 2011年12月)

  启动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按课题内容展开课堂教学组织与方法、讲座、测试等内容的讨论和实践活动。进行调整研究和总结,并对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及时修改完善。

  第二阶段(2012年9月—— 2013年6月)

  深化课题研究,安排课题阶段交流、汇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论文,积累相关资料,请专家论证指导。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研究方案。写出中期报告。

  (3)结题阶段(2013年6月—— 2013年11月)

  陆续实施研究总结,注意素材、资料积累,按成果形式整理有关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分析文献资料进一步理清思路,为课题研究提供观察的视角、有意的启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调查问卷法:进行教师、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在实践中发现并确定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观察并反思,调整方案,进而循环进行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调整,

  (4)访谈法: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学生、教师、家长那里收集了解信息,关注教师、家长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本课题属微型课题,主持人与参与者均一人:计利珍,课题研究的一切工作由此人承担。

  (七)预期研究成果

  “阳光成长”课程校本教材、师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报告、积极心理家长学校大讲堂讲座集、积极心理教师成长辅导活动集、“与知心姐姐聊聊天”记录集、论文《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报告、家长积极家庭教育成果交流会和教师积极教育成果交流会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 课题组组长:施英,全面主持课题工作。

  2. 课题副组长:计利珍 协助完成主课题工作。

  3. 课题组组员:

  XXX XXX


看过“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案”的人还看了:

1.小学心理健康月主题方案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3.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方案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5.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16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