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美容养生>

养生必养肾的具体内容(7)

敏敏分享

  养生必养肾之控制性生活,减少对元精的损耗

  沈大夫观点:

  ● 人的精气是有定量的,在长年累月折腾之下必然大量损耗,也许在三年五载内难以感觉到身体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一旦发病,想要恢复就很困难了。

  ● 人一定要有理性,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欲,否则的话,就会因为欲念而耗散了精,丧失掉真阳元气。

  ● 人在情感不稳定的时候,尤其是悲、思、惊、恐的情绪过重的时候不能行房,否则容易伤及内脏,损耗阴精,还可能因此而患病。

  性生活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但是中医有句话叫“欲不可早、欲不可多”,就是说欲望是不可以提前的,也不能过度。欲多就会损精,人如果精血受到损害,就会出现两眼昏花、眼睛无神、肌肉消瘦,牙齿脱落等症状。

  过早、过度的性生活,对女子来说就会伤血,对男子来说就会伤精,这样将来对身体的伤害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古代的养生家一直强调人一定要有理性,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欲,否则的话,就会因为欲念而耗散了精,丧失掉真阳元气。

  另外,一个人要想保养人体元气,避免阴精过分流失,除了不能无节制地进行性生活外,在行房时还应注意季节、时令、环境等多种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春天,人的生殖机能、内分泌机能相对旺盛,性欲相对高涨,这时适当的性生活有助于人体的气血调畅,是健康的。夏季,身体处于高消耗的状态,房事应适当减少。秋季,万物肃杀,房事也应该开始收敛,以保精固神,蓄养精气。“冬不潜藏,来年必虚”,所以冬季更应该节制房事,以保养肾阳之气,避免耗伤精血。

  另外,喝醉了不能行房,因为这样特别伤肝,同时也会导致男子的精子减少;阳痿之后不可通过服壮阳药行房,因为这是提前调元气上来,元气一空,人就会暴死 ;人在情感不稳定的时候,尤其是悲、思、惊、恐的情绪过重的时候不能行房,否则容易伤及内脏,损耗阴精,还可能因此而患病;行房时间不可选择在早上,以晚上10 点为最佳。在戌时,心已经很愉悦了,那么下一步就是要让肉体也能够喜悦,这就是身心不叮

  我们中国人讲究身心不二,一个人的心喜悦了,他的身体也要喜悦,所以这个时候,人体就要进入到一个男女阴阳结合的时期。人的精气是有定量的,在长年累月折腾之下必然大量损耗,也许在三年五载内难以感觉到身体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一旦发病,想要恢复就很困难了。所以,现代人在性生活方面一定不可过分,遥持一种节制的态度。

  养生必养肾之小便时咬紧后槽牙,肾气就不会外泄

  沈大夫观点:

  ● 小便的时候要精神专注,保护肾气,千万不要说话,因为说话会泻肾气的。同时,小便也不能用力,太用力也容易耗损肾气。

  ● 如果小便不通畅,多是肾出了问题。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很多人在小便的时候头部都会打一个激灵、抖一下,这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那么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其实同样是抖一下,但小孩和老人抖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小孩是肾气不足以用,肾气、肾精还没有完全调出来,所以小便时气一往下走,下边一用力上边就有点空,就会激灵一下;而老人是肾气不足了,气血虚,所以下边一使劲上边也就空了,这是很不一样的。

  也许有人会问,小便不是归膀胱管吗?是的,膀胱经气是主管存储津液与防御外邪的,所以,小便通畅就是足太阳膀胱经气足的表现。而在中医学里,膀胱是与肾相表里的,也就是说膀胱的问题要从肾上去治,用我们这节的内容来讲,如果小便不通畅,就是肾出了问题。

  所以,小便的时候要精神专注,保护肾气,千万不要说话,因为说话会泻肾气的。同时,小便也不能用力,太用力也容易耗损肾气。那怎么做才是最利于养护肾脏的呢?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咬住后槽牙,尤其以男人为主,为什么咬牙呢?因为肾主骨,牙齿是肾精的外观,人体里面最固藏的就是牙齿,它的固摄力是最强的。所以,牙齿好不好与肾有很大的关系。

  咬牙也是有原则的,首先要记住是咬后槽牙,而不是咬前牙,这就是传统。其次就是要“肾齿两枚如咬物”。“如咬物”就好像咬住东西,实际上就是保持气机内收的一个状态,收敛住自己的肾气,让它不外泄。这样不仅有利于浊气糟粕的通畅排泄,还起到固护肾脏、防治肾亏、健身延年的作用。

  小便在日常生活中,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蕴藏着养生的大玄机,所以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尤其是人老之后,身体状况差了,更需要注意,不可大意。

  养生必养肾之养肾、呵护骨关节是老年人养生的重中之重

  沈大夫观点:

  ● 肾精可以生化成骨髓,人过了五六十岁,肾气开始减弱,肾精不足,骨髓就空虚了,周围的骨质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骨关节也就退化,疏松了。

  ● 年轻时体重过重者,如未进行减重,到老年时就会增加膝关节炎的发生概率。

  人体的骨骼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黄帝内经》所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血如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关节开始退化,腿脚变得不利索了。

  为什么人老之后,骨关节会退化?《黄帝内经》中说,五脏之中,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可以生化成骨髓,而骨髓是濡养我们骨骼重要的物质基础,人过了五六十岁,肾气开始减弱,肾精不足,骨头中的骨髓就相对减弱,进入一种空虚的状态,骨髓空虚了,周围的骨质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骨关节也就退化,疏松了。

  所以老年人要防止骨关节过早老化,就要从两点着手。一是“内养”,即养肾。平时多喝点骨头汤,最好是牛骨汤。熬汤时,要把骨头砸碎,然后加水文火熬煮。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这些果子都是果实,是植物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把所有精华都集中到那儿了,有很强的补肾作用。“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盈,骨髓、脑子就得到补充了。

  二是“外养”,注意呵护骨关节。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控制体重。有研究指出,年轻时体重过重者,如未进行减重,到老年时就会增加膝关节炎的发生概率。体重过重者,每减重 千克,可延缓发生退行性关节炎10 年。所以老年人要注意控制体重,不能过胖。第二,多晒太阳。阳光可增加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如果每天抽出20~30 分钟的时间晒晒太阳,能有效防止骨质流失,延缓关节老化。第三,少提重物,少蹲少跪。

  老年人不要经常提重东西,不要常抱或背负小孩,也不要坐太矮的凳子。平时打扫卫生时,避免蹲跪得过久。

  养生必养肾之天天热水泡脚,就是最好的养肾方式

  沈大夫观点:

  ● 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证。

  有位朋友的母亲已是90 岁高寿,依然双目明亮、思维清晰。一生风风雨雨,历尽艰难辛劳。但何以年迈却体健?据朋友介绍,他母亲除了自己心态平和、均衡饮食外, 30 余年坚持不懈泡脚,是个重要原因。

  我还听过一个故事,一位老人活到一百多岁,临终写了一个长寿秘方交给儿子。一位孝子用一万美元向老人的儿子购买此秘方,拿回家打开一看只有一句话:“头冷脚暖。”他儿子解释说:“老人冬天从不戴帽,一年四季天天用热水泡脚。”

  为什么泡脚有如此之神效呢?中国有个说法叫“热水泡脚,赛吃人参”。我国传统中医也早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理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蠕;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人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 条经脉之根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占全身穴位的10%。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证。不说包治百病也差不多了。

  热水泡脚也要有讲究,最佳方法是:先取适量水于脚盆中,水温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水深开始以刚覆脚面为宜,先将双脚在盆水中浸泡5~10 分钟,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复搓揉足背、足心、足趾。为强化效果,可有意识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必要时,还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复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肤发红发热为止;为维持水温,需边搓洗边加热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用干毛巾反复搓揉干净。实践表明,晚上临睡前泡脚的养生效果最佳,每次以20~ 30 分钟为宜,泡脚完毕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这样才有利于阳气的生发,也不会太多地透支健康。

  所以说,很多养生的方式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简单,也很方便,重要在于你是否有心,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养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只有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

  养生必先养肾之顺四时慎起居,养好阳气就添寿

  沈大夫观点:

  ● 阳气发源在肾,肾是人体一身阳气之本,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所以养好肾阳就能百病全消、延年益寿。

  ● 养生要和天时气候同步,养肾也一样。只有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把阳气养好了,身体的能量才会充足。

  《内经》说: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阳光的温煦就会折寿。大医张景岳也说:“身体的温度是靠阳气来维护的。阳气旺,就像日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如果阳气衰败,就像阴霾满布,万物枯亡。可见“阳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阳气发源在肾。肾阳是人体一身阳气之本,肾阳又称为“命门之火”,可以起到充养一身阳气的作用,就像太阳光照射地球一样使人的机体温暖。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所以养好肾阳就能百病全消、延年益寿。

  那怎么养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两个人的问答。

  “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对孙思邈十分尊敬,拜他为师。卢照邻对孙思邈的养生和救人之道都很好奇,有一次他问老师:“您能把身体保养得这么健康,又治愈那么多疑难杂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孙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他说:“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候有四季,这是天道的规律,人也应该顺应四时的变化,这是养生、治病的关键。”

  养生要和天时气候同步,养肾也一样。只有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把阳气养好了,身体的能量才会充足。四季养阳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春天肝火旺,而养肝的关键在于对心态的调养,所以春季养阳重在养情志。春季还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不断往外宣发,皮肤毛孔也舒张开放,这时最易感受风寒。所以,常言所说的“春捂秋冻”是很有道理的。在其他方面也要注意,比如天黑了以后就要睡觉,早上要早点起来,经常到院子里走走。另外头发也不能老扎着,要散开来。多穿宽松的衣服,放松形体,这样也有利于身体内气机的生发。春天人容易犯困,有些人一困就没完没了地睡觉,这会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如果违背这种法则,那么供给夏季长养的力量就会减少,到了夏天就容易出现寒性病变。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体内的阳气也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夏天容易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所以夏天养阳要注意养心。夏季不要因为贪凉,以免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另外,夏天也不应吃太过油腻,要以清淡为主,因为气血这时候全在外面,体内没有能量来消耗这些食物。晚上晚点儿睡,早晨早点儿起,要多晒太阳,因为,夏天就应该往外散,就应该充分接受阳气,多出汗。这样才能使气血通畅,为以后的收藏腾出地方。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在起居方面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早卧早起,收敛精神而不外散,以缓和秋季肃杀的伤伐,使神气安定。还要多吃梨,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冬天气温达到最低,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所以冬天养阳要注意防寒。在起居方面,人应该像冬眠的动物那样,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比如要减少洗澡的次数、减小运动量、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多吃些味道厚有滋补功效的食物。

  总之,顺应自然,依四季气候变化而调整起居规律,养好人体的阳气,健康就不会受到威胁。

173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