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集邮>

有关集邮是如何兴起的

美怡分享

  集邮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爱好,集邮这一活动也是具有一定的历史的,对于集邮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有关集邮是如何兴起的,欢迎借鉴参考。

  什么是集邮

  集邮是一件有趣味的高雅收藏活动,无论是渴望获得邮票中内容背景知识,还是拥有时的心满意足,无论是欣赏他人的收藏,还是展示自己的宝藏,亦或邮友间的互通有无,亦或是通过集邮结识新的朋友……无不给您的生活增添无尽的情趣。集邮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寸小纸展示着博大精深的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集邮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一枚邮票,从图案的内容、意义和审美、到它的设计及历史背景、印刷过程以及制版技术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因为集邮具有如此重要意义,又使集邮成为一项可获丰厚回报的经济活动。

  邮票是邮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出现在英国,由威廉·韦恩设计,票面图案为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像。面值1便士,黑色,俗称“黑便士” 。1840年5月6日正式起用,印有11种版别,发行7200万张。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了一套“大龙”邮票,是由德国人把持的海关试办邮政发行的。集邮几乎是随着邮票的出现就产生了,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诞生。中国集邮比西方要晚三四十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集邮公司于1955年成立,1979年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集邮市场日益繁荣兴盛。集邮已经成为全世界影响面最广,参与人最多的收藏活动。

  1992年以后,集邮已经沦落为集邮总公司圈钱的工具。在一波波的圈钱活动中,广大集邮者血本无归,集邮人数大幅度下降。其中尤以97年以来的几个金箔张为甚。

  集邮市场行情如何以及未来的发展怎样

  起初,邮票自然不是当作收藏品来使用的,而是写信时需要的一个凭证。可时代的发展速度过快,写信这种沟通交流过慢的方式自然被人们淘汰,虽然如今仍然存在写信交流的人群,只不过寥寥无几。不再写信,那么邮票自然不必再贴在信封上,许多人自然舍不得将精美的邮票扔掉,将其收藏起来。也正是如此,集邮成为一种热潮,邮票进军收藏市场,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员。很多年轻的收藏爱好者虽然没有接触过邮票初期的历史,但并不影响其对邮票的喜爱,更想收集各种各样的邮票,集邮市场行情可想而知。集邮市场行情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渐渐冷淡,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人乐在其中,致使邮票价值越来越高。

  集邮市场行情一片明朗,国家每年推出的大量邮票都被喜好集邮的爱好者购买回家,珍藏起来。这种势头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久持续的,其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

  集邮一词的来源

  集邮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法文Philatelie,是1863年法国人海尔宾创造出来的。它是由希腊文Philos(爱好)和atelein(免费或者免费凭证)组合而成。后一个意思在这里指的是邮票。这个词出现后逐渐代替了以前使用的timbromania(法语,意为邮票狂)。后来拉丁语系各国也都纷纷采用。日本人将集邮写作邮趣,就是根据这个意思直译来的。

  集邮的发展历史

  1、谁是世界上第一个集邮者?

  世界上最早集邮的人是大英博物馆的约翰.格雷博士。黑便士邮票发行当天,他就到邮局买了邮票保存起来。此后,每次发行新邮票,他都必定去买,并收藏起来。他当时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邮政史上的这次重要改革。格雷后来编过英国邮票目录,指出集邮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格雷收集邮票并不是单纯的集邮,但应当说他是有名可考的第一个集邮者。

  2、群众性的集邮

  在黑便士邮票出现的第二年,一位年轻妇女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刊登一则广告。这个妇女说,自己已从亲戚朋友中征集到16000枚邮票,但还嫌不够,请求慷慨的人们能把用过的邮票赠送给她,以满足她那富于幻想的愿望。当时英国只发行3种邮票,且图案基本相同,只是颜色有区别。原来这位年轻妇女收集这些重复的邮票是想把她的梳妆室墙壁裱糊起来,成为一种装饰。虽然这种收集邮票的目的与现在的集邮目的完全不同,但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效仿和注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英国就出现了一股收集邮票热,有的人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到了19世纪50年代,发行邮票的国家增至20多个,邮票的种类也开始增多,集邮更加普遍地盛行起来。

  3、国际集邮活动

  为了相互交换邮票,切磋邮识,集邮者开始组建自己的组织。1856年,在纽约成立了翁尼布斯俱乐部,这是一个以收集邮票、钱币、徽章、印章和签名等藏品的组织。1869年4月10日,英国伦敦集邮学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集邮组织,1906年改称伦敦皇家集邮协会。

  集邮活动从欧洲开始,后扩大到北美及世界各地,人们便有了开展国际交往的强烈愿望。一些国家的集邮者,分别于1872年和1876年在德国召开集邮会议。1878年第一次国际集邮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有20多个国家参加,并出版了《国际集邮会议录》。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在法国巴黎成立,从此集邮有了国际性组织。

  4、中国的集邮活动

  中国的集邮活动开始于大龙邮票发行后。1879年,有人在上海《申报》刊出征购邮票的广告;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登载了题为《各国信馆之印信》的文章,称邮票为“印信”和“国信”。该文还介绍了外国的家长鼓励子女集邮的情况,并称“此亦启迪蒙童之道也”。这是我国最早介绍集邮的文章。

  我国的集邮活动从上海兴起后,天津、广州、福州等通商口岸也陆续出现了集邮活动。但当时的集邮者大多是在华的外国人,尤其以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商人、传教士居多,还有一些是驻华外交人员和在清朝海关、邮政、铁路供职的洋人。1912年上海的欧美侨民成立了上海邮票会;1909年我国第一家邮票商店在福州开业;1913年上海发行华邮贴票册;1916年、1918年上海出现集邮副刊"邮乘.邮票考略"、中文集邮杂志《邮志界》,都记载了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集邮现状。

  中国集邮进入活跃阶段的标志是中华邮票会(1922年)、新光邮票会(1925年)和甲戌邮票会(1934年)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集邮公司成立,《集邮》杂志创刊,1959年邮电部举办中国邮票展览,中国集邮才真正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自80年代开始,中国的集邮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次年分别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全国集邮联成立后,我国的群众性集邮活动走上了有组织、健康发展的道路。丰富多彩的集邮日、知识讲座、集邮夏令营、集邮知识竞赛、学术讨论会、邮票交换等集邮活动,有成千上万集邮者参加。在各种活动中,青少年集邮以普及面广、富有时代气息而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不少地方还把青少年集邮誉为“希望工程”,引导他们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由此也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收益最大的集邮群体。

  第一枚邮票

  我国第一枚邮票的图案正中为一条腾飞的中国式团龙衬以云彩水浪,称为“神龙戏珠”图,亦称大龙邮票。大龙邮票一套共3枚,面值分别为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和5分银(黄色)。全张25枚(5X5),背面刷胶,有齿孔。由于档案残缺,大龙邮票的正式发行日期尚有争论。中国第一枚邮票发行是在1878年7月底8月初。

  集邮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活动。通过集邮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添乐趣陶冶情操。对于一个初学集邮的来说,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集邮。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三种准备:邮识、精神和物质准备。 集邮是一门学问,是世界和民族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邮票除了它特有的邮政价值之外,还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人称“国家名片”,它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是一本妙趣横生的百科知识全书。 集邮源于兴趣。但是,对于刚开始集邮的人,只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学习一些邮识,要读一些集邮常识方面的书籍,或者向集邮界的前辈讨教一些邮识;集邮是一种业余爱好,对于一个新集邮者来说,一定要摆正学习、工作、集邮的关系。要知道,在集邮的过程中,你会遇到许许多多预料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要有方面的精神准备;集邮是需要花钱的,因此还要做好物质准备。必须精打细算,量入而出。 在做好三种准备后,就要按照科学的集邮方法正确集邮。为了少花钱,少走弯路,快见成效,就必须掌握正确的集邮方法,明确收集什么?怎样收集? 收集什么?是一个新集邮者必须果断明确的方向问题。如果套套收集,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具有一定邮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特点,明确一个或几个专题,进行收集、整理;或者在封、片、戳中,选取一种或数种,作为自己收集的对象。选题专一、目标明确,既可以少花钱,又便于深入研究、探讨,事半功倍。 怎样收集?一般人可以按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先内后外”的传统程序进行;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也可以采取“由远到近、由难到易”的方法收集。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收集,在收集过程中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不”的原则:一不随波逐流。集什么,不集什么,要有自己的主见;二不稀里糊涂。明确目标,不管别人说什么,怎样看,毫不动摇;三不一味强求。不骄不躁,随时留心,一旦遇到,抓住时机;四不搞歪门邪道。不可囤积居奇、倒买倒卖、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损人利己。

  然后,你就要在收集了自己新爱的邮品同时,分门别类的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然后可以组集参展。同时,你还要注意邮品的保存、研究邮品的利用、学会邮品的交流;广交集邮界朋友,积极参加各种集邮活动。 总而言之,集邮,集的是意味,玩的是情趣。如果你能够做到:赏邮悦目、读邮增智、研邮益智、品邮开慧、玩邮得乐,你就是一个真正的集邮者了。

相关文章:

1.集邮是如何兴起发展的

2.集邮的起源发展

3.集邮的文化与意义

4.关于集邮的基础知识

5.集邮基础入门

6.集邮的英语是什么

7.邮票收藏未来发展前景

    11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