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泽凡分享

睡眠是有益于强化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学会如何睡眠良好可以帮助您充分利用睡眠的自愈功能。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有哪些,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1、充分的安全感。

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情,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

2、充分了解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但不能发泄过分。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10条

1、能够面对现实,适应老年生活

退休,是每位中老年人必须面临的一个转折,也是很多朋友跨不过去的一道坎。

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生活环境和方式等都会发生一些列的变化 。能否从心理上积极适应新生活,也就成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容纳自己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客观地分析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容纳自己。他们会和自己做朋友,关爱自己,善待自己。

如果因为自卑,低估了自己,就会束缚自己,更加消极低沉。如果高估了自己,就会去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轻则遇到挫折,精神受到打击,重则出现意外,损害身体健康。

3、能热爱生活,发挥兴趣爱好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对生活抱有无限的热爱。夕阳是灿烂的,老年是美好的,生活每天都充满了快乐和惊喜。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美酒,是甘露,是蜜糖。

人到老年,还需要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不管是花鸟鱼虫,诗词书画,还是唱歌跳舞,都能让生活变得充实多彩,人也越来越精神,一点都不觉得老!

4、能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建立新圈子

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老人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关系对老年人的重要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长寿关键要素排行榜”中,竟然排名第一。

退休后,不要感叹“人走茶凉”,而要建立起新的交往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没有金钱、权力和地位的影响,不用看人脸色,不用趋炎附势,只管做真实的自己,和一群志趣相同的朋友们,轻松快乐地过活。

5、能与家人和睦相处,享天伦之乐

退休后,和老伴、子女相处的时间更多了。这是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时段,但也有可能是家庭矛盾最激烈的时段。

老年人一定要有和家人和睦相处的能力,毕竟家和才能万事顺,一家人幸福快乐比啥都重要。不要对儿女过度索求,也不要为儿女过度付出,不平衡的爱会产生不满和抱怨。不要试图去改变老伴,人都有自己的脾性,多包容一点。

6、能接受新事物,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如果不学点东西,总爱讲老话,按老规矩办事,用老眼光看问题,会变成一个“古板的老人家”,令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老年人要乐于认识新事物、理解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就有助于预防脑功能减退,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上的永远年轻。

7、智力健全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老年人智力健全主要表现为:感觉、知觉尚好,能对事物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能够记住必须要记的事;在正常生活中,休闲娱乐活动中能有创造的欲望和表现等等。

8、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而又稳定的情绪,并能适度宣泄不愉快的情绪。

高兴时,不要欣喜若狂;悲伤时,不要过于沉溺。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加剧人际矛盾。

9、心理年龄适当,个性和谐统一

都说人有两个年龄,一是生理年龄,二是心理年龄。而这两个年龄很少有人是完全一致的,一般人都会希望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

如果人到老年还保留着儿童的心理特点,或混吃等死的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只有心理年龄与兴趣、性格、气质等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

10、不害怕疾病与死亡,珍惜每一天

岁数大了,如何接受不再健康的自己,如何面对百年后的归宿,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心理健康的老人,能够正确看待疾病,不但不害怕疾病,还会和疾病相处,积极接受治疗。当到人生到了极限的时候,也能会笑对归宿,一切顺其自然。

同时,心理健康的老人,还会尽可能做一些自己喜欢且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经常锻炼身体,多参加社交活动,从中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老年生活。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成因有哪些

(一)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的不适宜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在家长心目中如掌上明珠。在家长看来.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不生病。家长对孩子的衣食及身体保健方面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现代家庭的调查中显示,家长们普追重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的培养,重饮食营养摄人轻悄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的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特别是对孩子溺爱,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性。

(二)家庭中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育谈举止,脾气秉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待人接物的情感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家长性情随意漫不经心,就不可能培养出处事严谨的孩子;如果家长之间经常发生矛后,相互争吵,孩子就可能胆小怯弱;如果家长经常口无遮拦,出言不逊,孩子很有可能满嘴脏话.信口开河;如果家长总是痛斥贵骂甚至责打孩子,孩子很有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所以,幼儿的许多心理问题,与家长的自身行为表现不无关系。

(三)家长教育观点的不一致

现今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究其原因.其中有许多孩子因思维不完善.误将想象当成现实,好似说说。另外还有一些孩子确实说谎,当老师找到父亲时.父亲草草了事.而当找到母亲时,孩子可能遭到痛打。由此.孩子摸透了父母不一致的教育方法,认为有空子可钻,久而久之就在成人面前,说不一样的话.或看成人的脸色说话。说谎的坏习惯由此形成了。

(四)老人或保姆代养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请老人或保姆照看孩子。一方面老或保姆人认为孩子能力有限,事事处处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怕孩子受伤害.对孩子限制行为过多,使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如运动能力差.不和陌生人打招呼。不与同龄伙伴玩.胆小播弱.依核性强,缺乏自信等。

(一)、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不恰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孩子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现代化的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

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孩子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的孩子被别人拽了一下衣服,他便冲上去抓打别人,老师看到正准备给他谈谈,他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后却是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

(二)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

家长总会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已经在孩子的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行为不当之处。

(三)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孩子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四)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

有些事情对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话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就不用再做了。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样是对孩子不公平,而幼儿则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是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的游戏活动。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就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是长大后就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还记得以前我班上有个小朋友每天睡觉起床以后都会很紧张的找她的橡皮筋,起初我还以为孩子的习惯挺好的,自己的东西知道自己收拾;可后来发现她老是紧紧将橡皮筋捏在手里等着老师给她扎头发,甚至握到手心都冒汗了,便忍不住问起她的原因来,后来她回答:“妈妈说以前在其它班上就老是掉橡皮筋,现在到这个班就千万不能再掉了。”听她这么一说,我便体会到了孩子以上种种表现都是情有可原的。再后来我就很留心观察孩子,的确她在平时生活中对小朋友总是斤斤计较的,铅笔、橡皮从不轻易借给别人,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这不由得让我觉得,孩子仅仅因为家长、成人的一句话,失去了很多与别人交往、交流的快乐,甚至为了保护成人眼中一点点自己的东西而终日小心谨慎。这样的童年似乎好像挺“悲哀”的。

(五)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这时必然就会请家里的老人,又或者是保姆帮助照看孩子,像这类情况就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都比父母较低,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就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看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哈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行为活动中的过多限制和过多干涉,需求上的过多满足和过多“给予”,在金钱和宠爱编织的温床上长大的孩子,被剥夺了“独立”的自由。众多的不会,降低了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埋下了未来潜在的危机,养成了自私、骄横、任性、孤僻、懒惰、依从、懦弱、惟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品质和不良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来缓解各种家庭因素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呢?有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部分正因家庭因素在影响我们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

1、要不断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并且要及时地表扬,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孩子肯定的表扬,这样坚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恢复自信心,逐渐做的更好。

2、要注意改变家长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来改正。

3、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4、作为家长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与同事交往,对社会的态度尽可能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评价,这样才能在内心产生宽容的心态,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才能是积极向上的。

5、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6、加强与幼稚园教师的联系,及时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7、家长可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一些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

    186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