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精选(2)

坤杰分享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篇二

  幽默艺术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幽默为语言交谈的润滑剂。生活与哲学课教学中的幽默艺术,用可笑的形式表现智慧、用谐趣的手段揭示哲理,直接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善于运用幽默艺术进行生活与哲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陶冶学生的语言美情操,趣味含蓄睿智深刻得讲活哲学道理。

  关键词:生活;哲学;幽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6-01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幽默艺术的主要技巧多种多样,我认为常用技巧有以下几类。

  1.妙语开场法

  妙语开场法就是指教师开始授课时,用妙言隽语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中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学生注意力被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所吸引,教师“投其所好”,以获得情感上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如有一位教师去上课时,黑板上上节课的数学板书还没擦。于是,这位教师改变了原来的新课导入设计,对学生说:“这堂课我来上数学”,稍后擦完黑板并在其上写了a÷b=a×1/b数学等式,并问同学们在什么条件下这一等式成立?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了过来,他们纷纷回答说在b≠0的条件下成立。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指出:“在b≠0的条件下,‘除’就可以转化为‘乘’,这种转化从哲学上说就是矛盾的转化,我们今天就学习矛盾。”这就自然地组织了教学,导入了新课。用这种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比简单生硬的批评,效果要好得多。

  2.抑扬顿挫法

  抑扬顿挫法就是教师在陈述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轻重、快慢、停顿等方法取得幽默效果的方法。如在讲“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时,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模仿街上算命先生的模样,戴上眼镜,板着指头,装模作样的卡算。然后装出惊喜的表情夸张地说:“你的命真好――啊――(停顿)。明年一定能(重音)上大学(停顿),30岁发大财40岁官运亨通50岁荣华富贵……(连句快速)”,把全班同学都逗笑了。稍后,语气一转,正色道:“‘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这是臆造的联系。”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哲理,也懂得了看相、算命、占卦,纯系诈骗钱财的封建迷信勾当。

  3.以拙获巧法

  以拙获巧法就是用笨拙方法去说明某一深奥问题,使人顿悟的一种方法。教学语言,为能获巧,虽笨拙亦可。如有一位教师在讲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时,出其不意地叫前排的一个同学拿出笔来,该同学连续三次拿出不同类别的笔,都被教师否认。那位同学被弄懵了,学生笑声切切,似乎在笑老师辞不达意,连笔都讲不清楚。这时,该教师重重地说:“我要的是笔。”略作停顿,正色道:“不是这种笔。”这句话刚一出口,学生笑声嗄然而止。“这种说法和要求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奥秘关系,不讲自悟。

  4.漫画欣赏法

  漫画欣赏法就是通过欣赏漫画来领会个中奥妙和道理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漫画直观、生动,富有幽默感,而哲理抽象、平淡,运用漫画进行教学能化平淡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有位教师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时,运用了一幅名为“宝宝快跳”漫画,漫画画的是一对父母把竹竿都抬到比他们自己的身高还高,要求他们一个5、6岁的宝宝跳过去,异口同声地说:“宝宝快跳”。这幅漫画说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否则会拔苗助长。教师利用这幅漫画引申讲解,使学生轻易地理解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

  5.典型事例法

  典型事例法就是引用古今中外典型幽默富含哲理的事例、故事、传说、传记等进行形象幽默阐释哲理,促成具体和抽象的相统一,在幽默的语境中领悟抽象哲理。如在讲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时,引用诡辩家欧布里德的典型事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这一事例非常经典阐释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让学生幽默地领会了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诗词歌赋法

  诗词歌赋法就是运用诗词、歌谣、对联的风趣诙谐而取得幽默效果的一种方式。诗词、歌谣、对联的音节匀称,节律感强;语言凝炼集中,概括力强,尤其适用于教学语言。如在讲人们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时,有位教师讲了一首打油诗 :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夜,诗人、官员、财主和乞丐四人,同时到一个山洞里避雪。诗人指着外面的大雪:“各位仁兄,如此美景,何不赋诗一首?”随后,他低下头,沉思片刻,吟道:“大雪纷纷落地……”“此乃皇家瑞气。”官员续上了下句。“下它三年何妨?”财主忽然灵感大发。蜷缩在角落的乞丐越听越气,猛然站起大骂一声:“放你娘的狗屁!”由于打油诗的形象性、抒情性,学生颇有感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7.随机发挥法

  随机发挥法就是把新鲜的、新颖的事例信手拈来,结合教学内容,临场发挥的一种方法。有一位教师在讲辩证否定的内涵时,一阵突然来的大风把教室的门重重关上,使全班同学因受惊而分神。教师立即引导学生运用否定之否定分析这一突发事件。“风否定门,门否定了我们的专心?”,“究竟是什么否定了我们的专心呢?”这一随机应变和发挥在当时特定条件下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把一场虚惊很自然地变成别具特色的理解哲学原理的辨析会。

  8.活用数字法

  活用数字法就是通过数字的不同组合并赋予某种特定含义以说明某一问题的方法。哲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数字用得巧,老道理在新形势下就会获得新的活力,使学生听起来新鲜、有趣,产生极强的教育感染力和说服力。如在讲到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时,有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一道数字题目“2-1<0”,这道题令学生瞠目结舌。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就与学生娓娓而谈:“这个‘2’代表德才,2项缺一不可,德才兼备;这个‘1’是指道德或才能,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对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有才有德才是‘精品’”。这道题寓哲理于数字之中,诙谐而不俗,得到了学生的交口称赞。

  幽默是一种艺术。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教师能灵活、机智地运用幽默艺术,会增添哲学课的生机和活力,展示教师人格的幽默魅力,使学生如沐春风,让教室“蓬荜增辉”。

  看了“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的人还看了:

1.生活中的哲学的论文

2.生活中的哲学论文

3.关于生活的哲学论文

4.生活中的哲学现象论文

5.生活中的哲学论文(2)

261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