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节的历史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国庆节的演变历史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而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
各国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确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通常是这个国家独立、宪法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国家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比如美国只有独立日,没有国庆日,但是两者意义相同。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
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
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
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
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国庆节的意义
国家象征:
国庆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节日活动假期安排
1999年起国庆节是我国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海外机构及企业则为3-7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日。
国庆阅兵
每逢国庆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或阅兵,历史上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的六次大阅兵。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
关于国庆节的历史介绍相关文章:
1.关于国庆的来历
2.国庆节的由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