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史学>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

坤杰分享

  中国古代建筑在国际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有很多的论文都对中国古建筑的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中国古代建筑论文的赏析,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篇一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浅析

  摘 要:中国古代建筑在国际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主要以木构架为建造体系,以建筑群体的组合为核心形式,以建筑装饰塑造建筑的形体等。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形象的构成以及建筑文化的丰富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内涵

  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一)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尤其是屋顶的构造形态,不但造型十分优美,而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飞翘形状的屋檐装饰是对“天”的憧憬与崇敬,凹曲的“人”形屋面装饰设计,则是上天、下地、人居中间之意。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表现出了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理念,比如,明清时期的建筑屋顶装饰力求自然,把自然作为建筑审美的基本原则,并融汇了中国传统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因此,这一时期的建筑灵动感十足。同时,飞檐的建筑屋顶造型更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我国建筑中的深刻的体现,折射出了人们力图挣脱封建社会各种礼教束缚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大自然生活的憧憬。

  (二)等级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反映与标志,不同身份与地位的人所使用的建筑装饰也是各不相同。例如,龙凤图是古代帝王才能选用的建筑装饰,其代表着威严、不可侵犯的皇权,而宫殿不同的建筑其装饰也有高低贵贱之分,金色龙图是最高等级的象征。还有建筑物的大门装饰,宫殿中的建筑物大门能够使用斗�怼⒚哦ひ约捌咽椎茸笆危�然而普通的平民百姓家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故而中国古代民间的建筑物大门装饰通常都较为简朴。

  (三)祈福驱邪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饱含着古人的美好祈愿,不同的建筑装饰代表着人们不同的追求与愿望。比如,建筑上雕刻的“鱼跃龙门”是对功名的希冀、牡丹与凤凰则是富贵高升之意、梅花与喜鹊喻指喜气连连等。人们通过这些吉祥的建筑装饰,以期获得心理安慰与精神满足。与其他民族相同,中国古人也有着独特的禁忌内容,表现在建筑方面既以玄学的影响最为深远,包括建筑的方位、房屋的高低、宅基的环境等多方面都关乎于建筑的“风水”,对中国古人而言,建筑的风水好坏至关重要,故在装饰有关建筑的时候,古人通常会选择传说中具有超能力不能够能保佑自身及家人免受伤害的神兽或者相关法器等,例如,麒麟、壁虎、八卦图、道八仙等,以此获得辟邪、平安、和谐的精神慰藉。

  二、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特色

  (一)实用性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诸多装饰并非无用的附加物,而是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甚至与建筑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油彩装饰不但美观,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外界对木材的侵蚀;花格形状的窗棂则是为了方便糊纸夹纱等。正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特色,才使得部分古代建筑能够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岐立不倒,我们也才得以欣赏到古人的聪明与智慧,中国的现代化建筑装饰也才能够更为丰富与充实。

  (二)地域性

  由于中国南北地区的温差较大,致使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也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北方地区多义暖色为主,建筑装饰则采用重色,装饰造型比较厚重与朴实,彩绘与砖雕的样式非常浓重,色彩十分艳丽;而南方地区的建筑装饰则以轻巧、细腻的装饰方式为主,色彩使用也多清新、秀丽、淡雅与古朴,砖雕与木雕装饰多以动植物或者生活场景为主。

  (三)时代性

  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历史变迁,使得不同时期的建筑装饰艺术由于受到时代环境、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征,留下了明显的历史印记。比如,汉代的建筑装饰浓重、刚直,唐代的建筑装饰开放、恢宏,宋代的建筑装饰流畅、活泼,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则严谨、典丽。不同的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建筑装饰风格,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不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策略

  (一)木作

  木材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用的主要材料,木作装饰也自然是所有装饰中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一种。木作有大木作与小木作之分,大木作主要是指梁、柱、斗拱等建筑构建上的雕刻造型;小木作则是指对建筑中所用的小型木材构件的雕刻装饰。对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而言,最能体现出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精湛与独特的则是小木作,其中尤以门窗、天花、室内分隔、廊檐等小木作的装饰为亮点,不但形式多样且极其精美,对我国的建筑装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砖瓦

  秦朝的砖汉朝的瓦一直被应用至今,既是我国的建筑材料,同时也充当这装饰素材。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部位,因此,瓦的造型与应用就格外的讲究,例如,汉之前的圆形与半圆形瓦;汉之后的圆形瓦;唐朝的莲瓣纹瓦;宋以后的牡丹瓦与盘龙瓦等。屋檐的板瓦通常设有滴子,元之前多采用盆唇状,之后则以叶瓣形为主,并印有花纹。另外,还有屋脊、地面的铺砖、台座等等,以砖瓦作为装饰的古代建筑艺术也是不胜枚举。

  (三)油漆

  油漆类的彩画是对木质建筑表面实施艺术加工的关键手段,在中国明清时期之前通常是对木材直接外刷油漆,而到了清朝中期之后便以地仗为主要装饰方式,既将血料与砖灰混合刮抹到木材的表面,重点部位再用麻与布打磨至平滑,最后刷油漆。而油漆色彩又分为很多种,等级、地域、审美观念等都会对色彩的选择产生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追求的不仅是视觉美感与形式美,更是通过装饰艺术表达与传递建筑所蕴含的社会人文精神、社会内涵、审美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凭借形象化、寓意性的图像语言修饰与构建建筑的空间,促使其具备可识别的性质与功能,以此约束、规范与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尤其是为建筑营造特定的意义或者氛围。因此,针对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能够更为深入的解读中国古代建筑的特性以及建筑文化的语义、思想以及价值观等,进而为中国现代化建筑的转世艺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鲁晨海.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题材及其文化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叶菱.对中国古代建筑中装饰艺术与文化内涵的研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5,(5)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篇二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与类型

  摘 要: 本文从建筑构造及建筑文化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按照建筑功能的不同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过程。以此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古代建筑的显著区别,从更深的层次体会、把握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以及蕴含在其内部的思想文化美。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特征 类型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独立发展。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类型丰富、风格优雅,结构灵巧,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审美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8个重要时期。其中秦汉、隋唐及元明清三个时期的建筑成就是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的三座高峰,创造了大量不朽的建筑杰作。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建筑在规划、设计、类型、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但建筑的基本风格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思想性却是一脉相承的。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1]。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如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的风格特征变化并不明显,并且整个发展过程是一脉相承的。这些不变的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

  1.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7个方面。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

  (3)创造斗�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台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做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有特殊用途的,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复杂的形式。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1)很少有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最早出现在近代的西方。它是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道德观念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而中国古代社会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成就还不足以支撑建立起相关的建筑学。但中国古代也有对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用料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之作,如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程做法》。

  (2)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这些思想在建筑的选址、布局、造型、规制等多方面均有体现。如重要建筑的选址应符合“负阴抱阳”的原则;建筑群中的重要建筑应布置在中轴线上的北侧,等等。

  (3)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4)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5)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在住宅建筑中表现道德伦理观念。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2][3]。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

  1.居住建筑。在旧石器时代的漫长时期里,远古的人们利用天然的岩洞和树林作为栖息之所。到了新石器时代,在我国的北方干旱少雨地区和南方低洼多雨地区分别出现了两种人类最早创造的原始居住建筑形式――穴居和巢居。随着穴居地面的不断抬升,逐渐出现了半穴居、地面建筑――木骨泥墙建筑、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在巢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现了干阑式建筑、穿斗式木构架建筑。抬梁式木构架建筑与穿斗式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大,风土人情多种多样,造就了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形式。如北方草原游牧地区的毡包、东北西南森林地区的井干式地区,西藏地区的藏式碉房,新疆地区的阿以旺,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房,等等。

  2.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做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门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达80米。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构或砖石的层楼。

  3.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历史上著名的宫殿有:已知最早的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商代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宫殿遗址群,秦代的阿房宫、咸阳宫,西汉的未央宫、长乐宫,唐代大明宫、太极宫,以及明清北京故宫,等等。中国古代宫殿的发展经历了规模由大到小,形制由自由到严格规整的变化过程。

  4.礼制与祠祀建筑。礼制与祠祀建筑是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因“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称为祠祀建筑。礼制和祠祀建筑大略分为4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的北京天坛是古代坛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遗存。

  5.陵墓建筑。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规划完整、气魄宏大的陵墓群。

  6.宗教建筑。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主要包括佛教建筑、道教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其中佛教建筑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建筑技术成就,都使得其成为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主流。佛寺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类型。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铁塔、铜塔、陶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开凿的佛寺,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3世纪传布到中国,其形制大致有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类。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

  7.自然风景和园林建筑。中国传统的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其中现存最著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等[4][5]。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类型,除上述7类外,还有军事建筑、商业建筑和桥梁等公共交通设施、坊表等建筑小品。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4]刘致平.中国民居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孙大章,喻维国.中国美术全集・宗教建筑――城市、住宅、园林[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篇三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

  一、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穴所主要是山洞,在洞的周围缠上一些树枝,在大树上用树枝编造他们的住宅,搭树枝棚、帐篷等是最简单的建筑。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住宅建筑已有了相当规模,村落分布明显,一般包括住地、墓葬地、窑址、警穴,并已有防御性的堑壕等。随着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成为巨石纪念建筑。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中国的奴隶社会从夏朝起开始形成和发展,到商朝后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建筑方面,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后期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殿和陵墓。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商代早期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建筑遗址, 以木结构为骨架,使用纵架形式的是规模宏大的公共场所,还有一种井幹式结构形式。周代建筑上已经使用斗和栱,并已有简单的组合形式。湖北蕲春发掘出的周代遗址,则明确地说明干阑结构已经普遍应用。

  三、秦汉时期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

  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斗拱在汉代的种类十分之多。秦汉建筑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基础上发展而来,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礼制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末,出现佛教建筑。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揍变,又逐渐回归于规整。宫殿结贪官苑,规模巨大。祭祀建筑是汉代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主体仍为高台建筑,呈团块状,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追求象征涵义。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佛道大盛,兴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经济强大,有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在建筑装饰方面,在工艺表现上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平面多为方形。斗拱有卷杀、重叠、跳出,人字拱大量使用,有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的结构,后期出现曲脚人字拱;令拱替木承转,栌斗承栏额,额上施一斗三升柱头人字补间铺作,还有两卷瓣拱头;栏杆是直棂和勾片栏杆兼用;柱础覆盆高,莲瓣狭长;台基有砖铺散水和须弥座;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天花常用人字坡,也有覆斗形天花;屋顶愈发多样,尾脊已有生起曲线,屋角也已有起翘;梁坊方面有使用人字叉手的和蜀柱现象,栌斗上承梁尖,或栌斗上承栏额,额上承梁; 柱有直柱和八角柱等,八角柱和方柱多具收分。早期寺以塔为中心,继之则塔殿并重。这个时期开始创建许多石窟寺,在材料、技术和艺术方面,出现了用砖券砌筑的

  门窗洞口;琉璃制品开始应用于建筑;模制花砖用于壁面和铺地;塔刹和门窗装饰用镏金件;屋顶呈曲面,屋角起翘的特点已经出现;应用了鸱尾一类大型瓦饰;佛寺绘制有绚丽多彩的大幅壁画等。

  五、隋唐五代时期

  隋代主体建筑居中,有明显的纵中轴线。中间以回廊联成几进院落。在主体建筑两侧,仿宫廷第宅廊院式布局,排列若干小院落。塔的位置由全寺中心逐渐变为独立。大殿前则常用点缀式的左右并立常为实心的双塔,

  或于殿前、殿后、中轴线外置塔院。隋初全城循中央轴线均衡对称,是里坊制城市的典型。 唐代地方城市有规模和形制的等级差别。唐代各陵基本因袭汉代四向开门的平面,但强调南侧神道的前导布局,设两重阙和石柱、石兽、石人等。唐代佛寺遍于全国,多数采取以殿阁为主体的布局。塔由寺的中心位置改为建在别院。唐代木塔已无遗存,而砖石塔存留尚多,有密檐式,有楼阁式,还有单层塔。塔的形式有方、圆、六角、八角等多种平面,造型装饰也丰富多样。唐代继续营造石窟,其雕刻和壁画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艺术品,与宗教建筑的完美结合。唐代又风行建大佛像,造大佛阁。十国之中,前后蜀和南唐的陵墓已发掘,木构则留存很少。

  六、宋辽金元时期

  宋、辽、金时期建筑规模缩小,建筑比起唐代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有形态复杂的阁楼的出现,以较低的配体簇拥中央高耸的主题,四周与抱厦、腰檐、平坐和回廊相连接。内部藻井,勾栏之

  类华美、细腻。才华装饰绚丽、多彩。当时建筑风貌显现鲜明的地域性特色。 北宋陵墓选前高后低的地形,遗留在地面上的大量石雕刻品是宋代雕刻技艺的珍贵遗物。宋代各地普遍修筑寺、塔。现存砖塔多数创建于宋代,类型繁多,巧思迭出,结构合理。宋代铸造铁塔工艺精美,赵县陀罗尼经幢,雕刻精致,尺度高大。北宋木构建筑总趋向是结构精巧,组合复杂,装饰多样。小木作制品如藻井、 帐龛、 门窗、经橱、勾阑之类,日趋华美繁缛。建筑色彩由于使用琉璃和彩绘而复杂华丽。石雕刻、木雕刻用于建筑的部位日益增多,不同品类按复杂程度分级。南宋木建筑有较强的地方特色,构架以厅堂型为主,风格雅洁。辽南京城附近有大批辽墓、 辽塔,辽代建筑密檐砖塔则很特殊,形制多是实心,底层立于须弥座、平坐勾阑和莲瓣之上,塔身八角或六角,仿木构的斗、柱、枋、门窗,上作层檐。辽塔一般色白或浅黄,极醒目。金朝中都建设规模宏伟,宫殿用汉白玉为台基栏杆,绿琉璃瓦,色彩强烈,装饰华丽。金代统治者崇儒,修复曲阜孔庙,又修理诸岳庙、渎庙和后土庙。

  宋、辽、金时期仿木砖作常见于砖石塔、砖石墓室。福建盛产花岗石,石工技术精湛,自五代至南宋,福建出现石造塔、桥甚多。南宋保持汉族固有建筑传统,木构建筑有较强的地方特色,风格含蓄雅洁。汉族传统的祭奉天地、社稷、宗庙、五岳、四渎的坛庙祠祀建筑和孔庙、学宫等,都得到修缮或重建。元代宗教建筑风格多样,西藏地区的寺院,在藏式建筑加上汉式殿屋,斗明显带有元代特点。

  七、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代在北方沿边设九镇,筑边防城堡,并陆续完成了万里长城的修筑,以防御蒙古入侵,明长城大部分保存至今。明代又一大患是沿海倭寇骚扰,因此实行严格的海禁,并在沿海修建大量的海防卫所,如山东蓬莱水城和宁波镇海卫。城市明初临濠为中都,有大规模城垣、宫殿、陵墓等建设。明代中叶以后在城南加筑外城。明北京宫殿则在元宫废墟上重建,并建立完备的坛庙体制。一般府县城普遍包砌砖垣。许多城市建高大城门楼,以钟鼓楼为城中心,面貌甚为整饬。建筑用材和建筑技术明代官式建筑用料精良,结构严密,造型庄重,标准化水平甚高。地方建筑如现存明代祠堂、住宅,典雅稳重,做工讲究,装修精美,雕刻和彩画细腻而雅净。明代砖石建筑数量大增。纯用砖筑者,称无梁殿,有的用作档案库;更多的用于佛寺;万历年间建造最多。明代琉璃制作技术提高,产量增加。现存山西洪洞广胜上寺飞虹塔,重建于明代后期,尺度虽小,但表现出当时琉璃制作技术的高度水平。明代的铜铸殿是一项特殊工艺,最早的作品是武当山金殿。家具、木工明代家具造型优美,尺度合宜,结构严密,雕饰适度。高级者选用紫檀、花梨等贵重材料,其技法迄今仍作典范,是中国古代家具

  发展的顶峰。宫廷建筑是明官式建筑的继续,技术上趋于拘谨保守,规制刻板清东陵乾隆帝裕陵地宫的石雕精美异常。

  清代建筑的盛期是乾隆时期。京城改建各坛庙,其中天坛一组非常成功。北京宫内新建供太上皇居住的宁寿宫一组,自宫门九龙壁至西侧花园,华美精致,微失繁琐,是乾隆时期代表作之一。宫苑清代最主要的建筑活动是营造宫苑,最盛也在乾隆时期。五园以圆明园最重要,全园分为若干景区,各异其趣。园东北一隅且仿照欧洲建筑风格。清末重修清漪园,更名颐和园,初具规模而已。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清代是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藏族大建筑大抵建于清代,规模宏大,庄严富丽。蒙古喇嘛庙曰“召”,以汉式为主,掺以藏式,为汉藏混合风格。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建筑基本上为中亚样式。云南傣族崇信小乘佛教。村寨普建塔庙,德宏地区受汉族影响稍大;西双版纳地区佛寺形式则同泰国、老挝的建筑接近。其他建筑清代各地住宅园林有颇大的发展。


看了中国古代建筑论文还看:

1.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

2.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

3.中国古代建筑史经典论文范文

4.浅谈中国古建筑相关论文

5.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242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