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古代知识>

古代用的钱怎么计算价值的

书荣分享

  现在我们用的钱有100元,50元. 10元.5元,甚至基本都不用现金支付采用网络支付。.那么古代用的钱怎么计算价值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用的钱怎么计算价值的

  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吊钱或一贯钱。

  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 汉代,盛行于 明清 两代。

  银两也称纹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其向上为黄金,向下为铜板也称之为制钱。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按唐朝时1斗米=5文计算 1石=59公斤=118斤 1斗=5.9公斤=11.8斤=5文 现代米价:1.75元每斤(米) 11.8斤=11.8斤X1.75元每斤(米)=20.65元=5文 1文=4.13元 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宋朝出现交子,飞钱等纸币)清朝中晚期 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 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 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 2000—4000元。 银两指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清又见有实,虚银两之分。 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虚银两只用于记帐,实际支付时则需折算成钱元,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后,银两停止使用。 银两也称纹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其向上为黄金,向下为铜板也称之为制钱。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以及: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古代是怎么算的路程呢

  古代人没有像现代一样先进的测量仪器,大部分都是估算,比如,两个小村之间就是5里、10里凑整数的说法,没有2.4里等讲法。时间长了,一代一代接下来,把去过的、听说的地方距离估算出来,就成为自认为是对的路程里数了。所以经常用不下百里、千里迢迢、不远千里等词语作为概数的形式出现,其实大部分是虚指,并不是实际的路程。

  各个年代的单位标准还不一样.其中:

  周秦汉,一里=415.8米

  清光绪,一里=576米

  1929年,一里=500米

    398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