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

嘉洛分享

  在还没有发明电的时候,人们是用火把照明的。古代人们的生活里,没有电视、电脑,也没有微信、微博,他们在闲暇时候,就充分利用他们智慧的大脑,来研究一些消遣的玩意。皮影戏,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

  皮影戏,起源于西汉时期。它的发明与出现,还要得益于西汉最多情的皇帝,汉武帝刘彻。提起了刘彻,就会想到他一生中女人众多,有泼辣厉害,出身高贵的陈阿娇。也有温柔似水,出身寒微的贤后卫子夫。但是要说刘彻的最爱,那一定就是,北方佳人,有着倾国倾城容貌的李夫人。因为李夫人没有让汉武帝见她最后一面,导致汉武帝对她是念念不忘,终日茶饭不思,精神恍惚,不管朝政。

  汉朝的官员,不能见到皇帝如此这般荒废朝政,所以就想尽各种办法。其中就有一个大臣,有一天,出门看见一个孩童,手里拿着一个布娃娃,布娃娃通过光的照射,影子就倒映在了地上。大臣灵机一动,就找人做了一个样子仿照李夫人的剪影,放在了帷帐里。等到晚上的时候,汉武帝在帷帐外面,看见仿佛李夫人的影子,心中非常的激动。但是这个影子,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就是最早的皮影戏的由来。

  在之后,皮影戏就成了民间的艺术,在全国各地都盛行起来。每个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演绎出来的皮影戏都不同。

  皮影戏,它的主要制作原材料就是动物的皮。将兽皮经过处理,使它变成透明状态,再由专业画人物的画师,将每个人物都刻画上去。在给人物进行着色。经过一系列很复杂的过程,皮影才能被制作出来。

  每个地方配合皮影戏的背景音乐,也是有各个地方的特色的。

  皮影戏最盛行的时候,是在清朝时期。满人入关,是很喜欢这个汉族的民间艺术,每逢过节,大户人家就会叫来戏班来演绎皮影戏。不止民间,大清的皇帝也很喜欢,过节时偶尔会叫戏班进宫表演。

  在2011年的时候,皮影戏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渐渐忘了这些以前的民间艺术。现在的皮影戏,几乎就没有属于它的剧团。因为现在的人们,经常步入的是电影院,看真人饰演的人物。已经遗忘这个曾经辉煌灿烂的艺术形式。随着老艺术家的离去,会演皮影戏的人简直就是少之又少,怕是百年之后,皮影存世,却没有了会使用它的人。

  所以,小编在这里呼吁一下现在的人们,不要将太多的时间,都用在电子产品上。多多了解一些艺术的瑰宝,不要让它们在这一代止步陨落。

  皮影戏的表演与制作

  表演形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制作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代表作品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随着皮影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对它产生了一种审美情趣,无论是用作演出还是收藏,皮影已经逐渐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皮影戏传说与发展

  关于皮影的起源,有一段凄美的传说: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亡后,武帝整日恍惚,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图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相思之苦得以寄托,从此重振朝纲。这个载入《汉书》的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

  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399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