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相关论文(2)
传统文化的相关论文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平面艺术在历史演变中展现出自己独有的魅力。电影作为近代产生的一种新视觉艺术,在科技的引领下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艺术特点,伴随产生的电影海报与中国古代文化相互碰撞,在近现代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电影海报。但近十几年受西方思想冲击,国产海报表现出疲软,“抄袭”“山寨”这样那样的词被应用到中国电影海报上,面对窘境,我们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本民族平面艺术的优点,电影海报将同中国电影一样在世界电影海报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电影;海报;平面;艺术中国
中国历史悠久,平面艺术在历史演变中展现出自己独有的魅力。电影作为近代产生的一种新视觉艺术,在科技的引领下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艺术特点,伴随产生的电影海报与中国古代文化相互碰撞,在近现代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电影海报。
一、电影海报概述
自原始社会出现的饕餮纹、凤纹等简单而具丰富表现力的图形“设计”,到宋代出现了商业广告,并产生了中国第一个商标。中国平面艺术经过千年的沉淀,在世界独具一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平面艺术在近现代更是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电影海报方面尽显中国文化。
1、电影海报起源及其分类
电影海报是海报的分支,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向35位观众放映了《火车到站》等短片,当时那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十年后电影远道而来,落户中国。电影海报也顺利成章成为当时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证最早的中国电影海报是1934年的《再生花》电影海报。
早期的电影海报是纯粹为了电影的上片做宣传广告用途,就如现在卖场中的大多数促销海报招贴,是用手工绘制的,又称手绘电影海报。好莱坞早期著名影片《飘》、《第凡那的早餐》、《卡萨布兰卡》。当初的海报都是手绘的,画面精美细致。随着电影的普及,电影海报制作技术的进步,电影海报本身也因其画面精美,表现手法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了一种艺术品。
电影海报设计通常分为剧情式电影海报和非剧情式电影海报。剧情式海报是按剧情发展采用连环画形式印有若干剧照,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一般有2张或3张组成一套,更多地希望通过诸如民族化审美,文字装饰,色彩装饰等表现手法表现。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海报大多是剧情式。而在非剧情式电影海报中,则更多地愿意通过象征性符号来表现主题,从而减少了传统图案的表征意义,增多了视觉吸引上的联想和表象,许多优秀的非剧情海报即使数十年后重温,仍会唤起老观众的美好回忆。
2、电影海报与电影的关系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衍生品,是影片的广告,传递电影信息是电影海报的首要任务,实现对电影的消费才是它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说,电影海报多置于公共场所,人们在匆匆的过往中被动的注意,浏览到电影海报。能在短时间内给过往的行人留下印象,引起观者的注意,是电影海报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针对电影海报的这一特征,在创意上就必须围绕着观众如何在短时间内接受电影海报这一设计原则来考虑。只有主动的引导,通过鲜明、突出的主题,通过简洁明快的造型,通过艳丽、对比强烈的色彩等,抓住观众的眼球,实现对电影的消费。
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电影海报从无到有,展现出中国自己独有的特色。
二、中国电影海报解析
1、近代电影海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民国文化”发展繁荣时期,当时文化届十分活跃,在新旧交替中,传统思想在西方文明的催化下开始反映到平面艺术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民国时期的电影、戏剧海报,在各类海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所宣传对象的特殊性,设计、印刷相对于其他海报更加考究,艺术水平也较一般海报更高,更能够反映民国的时代特性,并且具有引领时尚的作用,影响较大。电影海报大多以醒目的字体突出片名、主要演员等重要信息,字体大多自右向左竖排,以绘画或摄影手法表现剧情中的典型场景,《三毛流浪记》海报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海报。
电影海报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独有的海报形式,它的产生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中国传统视觉经验和西方商业策略、电影相互融合的产物。其有力的广告宣传作用,影响了中国人的视觉接受模式,创造了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化现象。
2、现代电影海报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电影海报在设计已完全摆脱了纯手绘时代,新的设计手段为电影海报带来全新的视觉效果。但我们在国际电影节中看到一种现象,从海报的视觉表现,不是一眼能分清电影所描述的故事是发生在哪个国家或时代的故事。受国际海报设计思维的冲击,国产电影海报的表现形式和设计风格逐渐西化、好莱坞化,洋为中用的思想逐渐变为盲目抄袭,一味地追求海报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本民族的特征表现。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设计人员术业不专攻
近期国产电影海报频频被指“山寨”“抄袭”,从前段时间的《异度公寓》三款海报再到近期的贺岁片《让子弹飞》的系列海报,都被找出抄袭的原版海报。这样现象是因为国内并没有专门的电影海报设计公司,许多专门从事广告、平面设计的公司会兼做电影海报设计,而绝大多数影视公司的员工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山寨”海报出现。
(2)海报变“全家福”
明星效应,顾名思义是明星本身的影响力,而在其出现的时候达到事态扩大、影响加强的效果。把明星摆上海报是为了宣传电影,提高电影的影响力。可是把所有人摆上就是灾难,一幅具有视觉冲击的电影海报却成了明星“全家福”。在《赤壁》的一款海报上,众明星的头像在海报上对称排列。《叶问2》中明星“大头贴”再次来袭,就连哪个是叶大侠都不知道,像极了电子游戏机《街头霸王》。
在电影海报设计方面,国产电影海报应当学习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学校,应有专业的公司承接,在一部大片开拍之前,设计师就应深入接触剧组,研读剧本与导演沟通,直至把握电影的灵魂。而不是马后炮的补上几张“大头贴”的电影海报。
三、电影海报的设计语言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的出在电影海报中引人入胜的作品几乎是凤毛麟角,无艺术“韵味”可言的平庸之作比比皆是。现在电影海报设计人员应该意识到好的电影海报也是一种创作,要不断努力提高电影海报的艺术品味。
1、构图设计
电影海报的构图应该做到主次分明和简洁明了,以增加画面的注意值,达到快速传达信息的目的。从形式上看,横向画面符合人的视域,是最自然的。人们一般都是根据直视角30°、水平直视角45°的固定视域来决定画幅的长宽比例。横式构图的海报有宽阔之感,能较好的表现影片恢弘的场面,而竖向画面有崇高感,竖式构图的海报则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多数电影海报会将主体形象设置在画面中心,如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十字结构或一字结构来构图,非常庄重。但人们发现,在画面边缘出现的人物更有动感,于是为了取得戏剧性的视觉效果而牺牲稳定感,对角线构图开创了生动活泼的艺术局面,如《蜘蛛侠》的系列海报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动感十足。有的电影海报尽管构图简单,却能表现出吸引人的意境。如局部特写就将客观事物的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一般面部特写较为常见,因为人的表情是最吸引眼球的,有时也用手、眼睛或嘴的特写。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言简意赅。
2、图文并茂
图形是超越文字局限的画面语言,电影海报中的图形具有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的特性。常采取的表现方式是摄影、绘画、电脑特技等。一般会选用电影剧情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镜头出现在海报中,给人悬念、或引起观众观看的欲望。而以文字为主体的电影海报,图像往往用来衬托文字。例如《画皮》设计了一张纯字体海报,只突出影片的名字,字体设计非常有新意。视觉冲击力很强,让人感觉到阴森和恐怖的气氛。
3、色调的建立
在视觉形式的要素中,色彩和光影是最富于感官刺激的形式语言。海报设计的色彩应“在巧不在多”,用色简洁明快的海报给人印象深刻。彩色电影海报是当今主流。但有电影公司为了体现影片特殊的剧情效果,也会印制一些黑白海报,不但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也诠释了简练的设计法则。
色调的建立,能营造一种色彩气氛,单一色调容易形成统一风格,给人单纯、协调的感觉。比如有些表现爱情题材的海报用一种柔和的色调来营造甜蜜气氛;有些历史题材的海报用一种黄色调来体现怀旧的情绪;有些恐怖片海报则用一种绿色调来表现阴森的感觉;也有一类电影海报,原本是彩色的,却用透明的单色蒙版对画面进行分割处理,独具匠心。
4、创意的升华
电影海报的创意设计应该是对影片主题的升华,而不仅仅是广告和说明书,更不是“全家福”、“大头贴”。世上最美的事物,无非两种:一种是自然之美,一种是升华之美,电影海报属于后者。好的海报设计者,决不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美化、一种外加的装饰、一种锦上添花,而是将自己的感觉、情感、思考投入其中,再一并升华出来。一个称职的电影海报设计者,为营造与影片相匹配的艺术氛围,为升华影片之主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电影主题的探索、领悟的深浅与作者阅历和文化积累、思想水平关系甚大,它决定着电影海报品位的高低。海报与电影的深层关系,应该具有文化内涵的一致性、同一性,应该是“珠联璧合”,应该是作者创意智慧升华的必然结果。这样的作品,有时会给人留下比影片还要深的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海报也是影片艺术的创作的一种延伸与补充。
如今,随着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影海报设计已逐渐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兴视觉文化和设计门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这也对电影海报设计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电影海报也应紧跟当代中国电影事业的步伐,既要吸收本国的文化精髓,也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而达到完善的目的。
看了“传统文化的相关论文”的人还看了:
5.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