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作文示例(2)

坤杰分享

  我们在把目光落到风味小吃店上。这恐怕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了。甜甜的冰粉,凉虾,麻辣的酸辣粉,凉面,想想是多么美味。要想找它们也不难,就在区文化馆后边,因为它们排成一条“线”,所以我觉得可以叫:“好吃一长龙” 呵呵。

  最后是农家乐,他们大都分布在万盛的郊区和景区、景点旁。一座座精巧的小房,看起来十分朴素。主人们热心地招待客人。美味的家常菜、钓钓鱼、摘葡萄、打台球……好玩的应有尽有。别小看它们哦,它们有些是评了星级的农家乐哟!

  我当导游还不错吧?当你再来万盛旅游时候,就如同到你自己的家了吧。

  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作文篇5

  民以食为天。面对美食,有谁能抵抗它的诱惑呢?我也不例外。我不完全是喜欢吃美食,而是喜欢到处收集美食。无论去哪儿旅游,回来时总能带回来一大包一大包的特产。这可使我的弟弟妹妹们享福了。

  有人问我,既然我吃了这么多地方的美食,那哪儿的美食是最好吃的呢?我是湖南人,自然是家乡的美食最能引起我的味蕾的共鸣啦!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不过,这“狗窝”来形容咱们湖南的美食,还真是太不恰当了呢!

  说到湖南的美食,大家脑海里浮现出的东西,首当其冲的便是臭豆腐了吧!这种异常奇特的东西,可是作为湖南的有名小吃,享誉国内外的呢!就连毛主席都十分喜爱它的美味,给予了它高度的评价:“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确臭豆腐其貌不扬,浑身炭黑,仿佛刚从煤炭井里爬出来的矿工似的,而且香味......名副其实。在没有尝过它的味道之前,你永远不会觉得它能攀上“美食”这一串列表中来。我第一次接触臭豆腐时亦有此感,我觉得,这玩意,就好似榴莲,要看你喜不喜欢那种味道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尝了一口,顿时觉得满口的酥脆,一股浓郁的卤味顺着破开处流进我的口腔,使我不由自主地嚼了起来。外酥里嫩,再配合香菜的调料,我连连叫好,又多吃了好几块才肯罢休。我想,称它为“美食”的外地人大概也都在品味它的奇异吧!

  另一种美食,却也称得上“奇特”二字。而且,一听到它的名字,你就能立马想到,它与咱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有着不小的渊源呢!没错,它的名字叫做毛氏红烧肉!说到这里,便不得不引出它背后的故事:那时就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国民的物质基础及生产力都很落后,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而死。毛主席他们家是富农,自然不会有挨饿的危险,但是他们吃肉的机会同样很少,顶多一星期买回来一点肥肉,但是,毛主席的母亲善于烹饪,便总在年节之时将精心烹调的五花红烧肉奉上,得到了亲朋好友的一致好评。后来,毛主席当政后,这项美食便在民间广为流传了。毛氏红烧肉,荤而不腥,油而不腻,尤其是入口之后,停留在口腔那种黏黏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我想,能细心品味它的人,多半在品味它的历史吧!

  湖南的美食,仅仅是中国美食文化的一个缩影。管中窥豹,中华各种文化的博大精神,也可见一斑。我爱美食,更爱咱中国的美食!

  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作文篇6

  “民以食为天”,饮食也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域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各地各民族的美食文化也各不相同。

  美食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美食文化是人们几千年来养成的饮食习惯,不像其他特色文化那样容易消失,只要这一地区还有人那么这一地区的美食文化就不会消失,既然这样那么美食文化为什么还要注意保护呢?

  如今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不出国门就能吃到很多其他国家的美食,这无疑是他国在发扬他们的美食文化,而我们的传统美食文化在本国却受到了外来快餐业的疯狂掠夺。

  外来快餐业为了在中国能够长期的生存下去,光推出他们本国的传统美食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传统美食是不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那么要想生存发展就只有推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食品,中国人吃了几千几百年的传统美食自然成了首选。

  就以肯德基为例。我们如今到肯德基不但能吃到带有美国本土特色的炸鸡汉堡,还能吃到我们中国传统的油条。细心观察后不难发现,肯德基对我们的传统美食是进行改进后才进入市场的。传统的中国油条是长而粗大的,肯德基就把它改成短而细小,这样就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为了持续生存发展下去,肯德基不断的掠夺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然后加以改进,肯德基推出的另一款美食“嫩牛五方”当中也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食的影子。不知道肯德基下一个盯住的又是哪一种中国传统美食。

  怎么吃,吃什么,这个也全凭人们的爱好。可是长期照此下去,我们的传统美食都被外来的快餐业加以改进,然后我们又去消费,那么我们的传统美食文化是不是也就跟着消失呢?说不定若干年后我们在中国就吃不到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美食了。那样的话我们还能说自己是中国人吗?身为中国人却每天吃着带有外国特色的食物。

  如今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近期我国的多处名胜古迹成功申请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申遗”是文化保护与发展的一种手段。可是面对外来的快餐业对我们传统美食文化的掠夺,我们的传统美食文化又该如何保护与发展呢?

  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美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根本。

  美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不同于其他文化,美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我认为美食文化要保护要发展就得从人们大众开始。

  全国的餐饮行业可以成立一个“传统美食文化发展与保护协会”,再由“协会”对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独特美食文化进行“专利”式的申请保护。

  文化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脊梁,我们的传统美食文化属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正遭到外来快餐业的疯狂掠夺,如不加以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消失了,中国人每天吃着外国特色的食物,那么大谈文化保护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作文篇7

  ”食,在百姓的心中可以说是大若天地。中国上下五千年沉淀了中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也造就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年糕,是我国汉族的传统食物之一,也是农历年时的应时食品。在春节,我国许多地区都会吃年糕,我的老家自然也不例外。

  年糕,与“年高”谐音,有“年年高的寓意,象征着收入、职位或小孩子的知识和身一年都比一年高。虽说只是寓意,没有多大的真实性,但象征了老百姓们朴实、简单的美好祝愿。

  听爷爷说,这年糕的由来,得从一个传说讲起。在远古时候,有一种怪兽称为“年”。“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起来过冬了。“年”饿得不得已时,便只好下山,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人们为了纪念和感恩“高氏族”的首领,便把“年”与“高”字和在一起,取其谐音为“年糕”。

  年糕,在我的老家是过年的必备品。拜神时,总要取一小块年糕放在贡台上,以祈求神灵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能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拜完后,便可以拿年糕来吃了!这对于我来说莫过于最好的事了。煎、炒、炸、蒸、煮,一块普通的年糕在奶奶的巧手下,运用不同的烹饪手法做成了一道道各具风味、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灿黄灿黄的,别提有多诱人了!

  吃的时候,大家都围成一桌,一边吃一边聊着生活的趣事与近况,你一筷,我一筷,你一言,他一语,好不热闹!其实,我想,在那一刻,重要的已不是年糕本身了,而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欢乐与亲情。看着老人们欣慰的笑脸,皱纹里满满的都是甜蜜,我的心中也仿佛有一股暖流淌过。是啊,传统美食、风俗习惯什么的,为的不就是这一刻三代同堂的欢乐吗?

  如今,在这个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流水线上的今天,中国人,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群体,却仍然在大年夜聚集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讲诉着彼此的故事,带着美好的寓意和企盼,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作文篇8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揭示出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食就有一样无法化解的情感,喜欢庖丁解牛,并不远庖厨。

  最顶级的美食总是在民间、在乡野,而不是在五星级酒店和私人会所。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市井味与人文味的和谐混搭,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美食的背后,总是离不开辛勤的劳作。我们口中的美食,无不来自别人的汗水。对美食的尊重,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

  中华美食蕴含着醇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总结、流传下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烹饪文化凝聚了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和情感,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食物已经不仅仅是裹腹的代名词,人们对食物的追求和要求已经逐步的升华。人们要求的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同时还希望嗅觉视觉上的冲击。这些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中华美食,其实并不算苛刻。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相和谐统一的,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为例,具体体现在从宫廷到民间从内地到边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食风的盛、雅艺精、奇等方面:

  “吃”的繁荣---菜系林立,风味饮食小吃上千种,各地食风食味之独特与多样化。

  “吃”的艺术---美食、美味辅以之美器,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浑然一体。调味之精益肴器之华贵,膳食之繁盛,烹饪技艺之巧妙,均堪称举世无双,独树一帜。

  “吃”的典雅---御宴排场之豪华,宫廷宴席与祭祀祭食礼仪之庄重,礼制和礼仪等级之森严各式宴会氛围之典雅。

  “吃”的效益---官场之交接人际关系之沟通,食疗之精道,延年益寿之成效,益神健体,却疾疗饥之功能。

  “吃”的奇异---边疆塞外,民族众多,风俗奇异。民族食艺、食风、食味,别具情调系少数民族文化之奇葩。

  中国历代饮食文化,一方面,正如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美食家袁枚所云,它是一门须“先知而先行”掌握各种烹调技艺的“学问之道”;另一方面他也是包含饮食、美器与礼仪,食享与食用等多重文化内涵的一门“综合艺术”。


猜你喜欢:

1.舌尖上的美味高考作文素材

2.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

3.中国美食文化作文

4.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5篇

5.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文4篇

6.传统文化作文1500字

222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