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个人写作>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肖炜分享

  项羽虽然败给了刘邦,但是他那种勇猛的形象成了一种象征,那么项羽是怎么样的人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项羽个人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1

  关于“垓下作歌”、“东城之战”、“乌江自刎”这些对项羽末路的生动描写,更显然是司马迁的悲慨抒情。清代吴见思说:“‘可奈何’、‘奈若何’,若无意义,乃一腔怒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但这是写历史么?不,这是写诗、写小说、写剧本。钱钟书《管锥编》引清代周亮工的话说:“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这“笔补造化”四个字,实在是太深刻了。我觉得读古书读到这个份上才真的是读出了点味来。试想,《史记》中如果没有这段抒情性的动人描绘,项羽还能在读者头脑中留有如此慷慨悲壮的印象么?

  不仅如此,司马迁还要让他的悲剧英雄在穷途末路大显神通,他用他的二十八个人大战灌婴统领的五千人;他们冲进冲出,如入无人之境,光是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汉军“数十百人”;项羽的一声大吼,吓得刘邦的一位将军连人带马滚出去了好几里地。最后他面对一个投降了刘邦的楚军叛徒说:“若非吾故人乎?……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说罢拔剑自刎而死。刘邦的部将王翳赶紧奔过去割下了项羽的人头,其余的骑兵蜂拥而上去抢项羽的尸体,单是因为争夺打架互相拥挤践踏,就死了好几十号人。司马迁写刘邦部下的如此卑鄙恶劣,不就是为了反衬项羽的从容、高尚么?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2

  司马迁已经向读者交代过,项羽这二十八个对刘邦五千人的战斗是在“自度不得脱”的前提下进行的,但读者往往不太注意这“自度不得脱”几个字,而把注意力全部放到了司马迁对项羽的抒情描写上。他说项羽逃到乌江浦时有一只小船划过来,船夫喊项羽上船,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是司马迁为项羽最后涂饰的最壮丽的一笔。如果没有这段话,则项羽只不过是个最后从容战死而已;有了这段话就表现了项羽的一种人生态度:他要用他的死来殉自己的事业,来殉自己的部下,来殉一切曾经支持过自己、拥护过自己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也包括两千年来读这段历史的千万百万读者;有了这段话就使项羽的最后战死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意义的行为,这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至少给人的感觉上是这样的。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3

  汉初包括汉在内,共有九个诸侯国,除了作为敌国的楚国被一分为三之后,七国秩序基本得到了保留。而就诸侯王而言,除刘氏主导的汉、齐之外,七个异姓诸侯中,赵国张耳、燕国藏茶、长沙国吴芮、淮南王英布是楚汉战争中已经形成的事实,彭越、韩信也都有封王之诺,至于韩国的韩王信,既是韩国贵族又为汉军将领,考虑到韩国的国力及其在地缘上与关中的关系,可以说基本没有威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刘邦对于分封异姓王是非常谨慎的,几乎每一个异姓王都不是汉王主动分封而是不得不为之。

  再来看项羽的分封,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自为自楚霸王,一共十九诸侯国,其中楚国一分为四、赵国一分为三、齐国一分为四、秦国一分为三,可以说项羽的分封彻底打碎了战国时期的七国秩序,转变为更为零碎的列国秩序。同时再来看各国的君主,其主要来源是由新兴军功阶层和六国贵族构成,其中又以军功阶层为主导,六国贵族被置于偏远之地。

  而在诸侯之中,又有几人尤为值得注意,【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於项梁,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这些封王者与英布有本质区别,英布拥有自己的武装,本身便是军阀,属于不得不封,但是这几人纯粹因功封王,在刘邦那里诸如萧何、张良、樊哙等功臣都只是被封为享有特殊待遇的侯,而非拥有军政权力的王,如果说刘邦的分封是对既成事实的追认,那么从这几人本身是可以不封的,更像是项羽主动为之。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4

  简单梳理一下楚汉分封政策的不同,就格局而言,刘邦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的七国格局,而项羽则将其彻底打碎,建立了新的列国秩序。就君主而言,刘邦所封之人均是不得不封,而项羽的分封则更具有主动性,是一种主动的策略。

  如何理解这种差异?我们认为,这是因为项羽的对于天下秩序的构想与楚怀王、刘邦均不相同,怀王和刘邦均保留了七国秩序,怀王是出于复古的希望,而刘邦则是为了减少威胁,尽快消灭异姓王完成帝业,不管二者在主观上有何不同,皆是出于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和妥协。但是项羽则不一样,项羽既不认同战国时的七国体系,也不认同秦汉帝制,在项羽看来,秦汉帝制是破坏了各国的风俗特色,而战国时的七国体系因为没有相应秩序规范,只能互相征伐不休。

  项羽希望重建列国秩序,使各国各自自治,但是他渴望建立一套新的霸主体系,以霸主为核心维护列国之间的天下秩序,避免各国之间的征伐。为了保障霸主的权力,他必须分割七国,防止齐、秦、赵等历史强国重新做大。另一方面,旧时代的六国贵族毫无疑问是新体制的阻力,因此项王才需要改立齐王,诛杀韩王、义帝,打击六国王室,扶持新兴军功阶层,以自己为核心,与新兴军功阶层共同建立新的天下秩序。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5

  应该来说项羽构建的霸主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横山王、临江王听其调遣谋杀了义帝,雍王章邯为其死战,但是不得不承认,春秋时代已成历史,霸主体系所依赖的宗法秩序早已解体,项羽理想的秩序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随着义帝被害、田荣叛乱、汉王还秦,项羽一心构建的霸主体系转瞬间便灰飞烟灭。

  由此我们再来回想鸿沟议和,或许便能理解为什么项羽会如此轻易的相信了刘邦,因为在项羽的理解中,他至死都以为刘邦只是与其争夺霸主之位,鸿沟议和便是与之平分霸权,他以为刘邦的目的已经达成,但是他未能料到,汉王想要的不是霸权,而是整个天下。

  至此对于项羽的天下秩序已经论述完毕,但是若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对比,我们会发现项羽分封的一个重大不同,那就是宗室无一人受封,那么宗室在项羽对于天下的规划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呢?这就需要解析项羽的国内体制。


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相关文章:

1.歌颂项羽的文章

2.刘邦项羽打一成语的答案

3.百家讲坛:西楚霸王项羽

4.关于对鸿门宴看法的高中作文

5.项羽鸿门宴放走刘邦

6.气壮山河的典故

    7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