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礼仪演讲稿5篇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一起来看看餐桌上的礼仪演讲稿5篇,欢迎查阅!
餐桌上的礼仪演讲稿1
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在餐桌上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来。吃饭时,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和家教家规。
妈妈经常对我说:“吃饭有吃饭的规矩,好的习惯在家里就要养成。”以前,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妈妈对我老是要求这,要求那的。直到今年春节,去舅舅家,看到小表弟吃饭的情景,才明白餐桌礼仪是有多么的重要。
这次春节,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一直待在外婆家,因此经常能看到小表弟吃饭的“囧状”。每次吃饭之前,大人们都需要使尽洪荒之力才能把小表弟拽到餐桌旁。开始吃饭了,他一会仰着吃,一会整个人爬到桌子上。夹菜的时候,还在盘子里挑来挑去,一定要挑最大的。饭吃到一半,就跳下来,开始四处乱跑。好不容易吃完饭,他前面的桌子都是饭粒和菜渣。
看到我的小表弟这么顽劣,我挺难受的。真心希望舅舅、舅妈能严格管教小表弟,让他改掉这些坏毛病,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孩子。
那么餐桌上的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养成良好的素养和礼仪呢?首先,饭前要洗手,要注意坐姿,吃饭、喝汤不要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更不要随意四处乱跑。其次,等人齐了,再开始吃饭,长辈先动筷,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第三,吃饭的时候,碗中的米粒和菜要吃光,桌子上不可留下饭粒与菜渣。不浪费粮食,更要讲卫生。当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尽量使用公筷。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餐桌上的礼仪要靠生活的积累。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住长辈们的谆谆教导,让我们把餐桌文化传承下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吧!
餐桌上的礼仪演讲稿2
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要节约粮食了,我们身为现代人,更要讲究餐桌上的礼仪。
学会餐桌上的礼仪先要节约用餐,学校食堂用餐时,我无意发现我身后坐的那位同学每次吃饭都是一点不剩,我便把他当作了我学习的目标。倒饭的时候,我每次都能看见同学们的剩饭装满了一桶又一桶。可见我们中学生也要带头做好节约用餐。我们的食堂里面的白墙上贴着七个红色的大字“让我们学会吃饭”,这不是说我们不会吃饭,而是要让我们节约粮食,文明用餐。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餐饮方法,叫“自助餐”就是付一定的钱然后在餐馆里想吃什么拿什么,直到吃饱为止。然而我去吃饭时发现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吃不了那么多还拼命地拿,结果剩了许多,白白浪费了粮食。现在有很多的自助餐馆里贴着许多的牌子,上面写着如果有剩菜剩饭,按剩的多少交一定的金额。自从牌子一贴,剩饭的人越来越少,成功的节约了很多白白浪费的粮食。
明朝的朱柏庐在《治家格言》里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好好珍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浪费粮食,我们要像朱柏庐所说的那样想想农民伯伯辛苦种的庄稼,一起来节约粮食。
很多饭店里的餐巾纸都是免费的,这样一来就引起了人们对餐巾纸随意使用的想法。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出来是给需要的人使用的,而不是用来浪费的。每用一包纸,世界上就会减少一棵树。所以,我们节约用餐同时也要节约用纸和节约用水。
在家里用餐时也要讲究家庭用餐的礼仪。古人曾说过:长辈不上桌,晚辈不动筷。不要总把好的给自己吃,要想想父母,还有他们做饭的来知不易。
小小的餐桌,大大的道理。餐桌上的礼仪,人人都得知道。
餐桌上的礼仪演讲稿3
今天,我从何老师的作文课上了解到英国父母从餐桌上开始教育孩子的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细细阅读,发现了英国父母非常注意鼓励孩子自己用餐。这倒没什么,可是英国的孩子居然从一周岁就开始自己尝试进餐了。要知道,我小时候,要吃一顿饭,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老爸老妈千哄万哄的,我才可能吃上那么一两口,直到上小学,偶尔还是父母亲喂我呢。我还知道英国的父母在孩子五岁左右就让孩子帮忙在厨房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而且也能锻炼孩子自己劳动的能力。再回头看看我自己,到了七岁,都还没有帮父母在厨房中做过什么事儿,有时候一时兴起,想起来了,去厨房里晃悠几圈。原本想摆放餐具吧,爸妈又怕我摔了,到了吃饭时,又是一个三请四请请不动,老爸老妈叫了好几遍,应了好几声,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出来。自然,餐前工作是一项都未做。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人喽!
我真是越看越惊讶,人家孩子那么小就可以帮父母做一些事儿,可我呢,这么大了还没帮父母做过什么事。而且,英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习用餐的礼仪,比如,有客人到家中吃饭,英国的孩子就让客人先用餐,而后才是自己,而我呢,平时,有客人到家里吃饭,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一顿狼吞虎咽。平时都没这么能吃,客人一来好像要跟客人一比高低似的。想起来,真是有些愧疚啊
原来,何老师也是让我们接受一些教育啊。我如梦初醒,忽然意识到,我一定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无论是餐桌上的,还是生活中的。我总不能被比我还小的孩子该比下去吧!
餐桌上的礼仪演讲稿4
小笼包、灌汤包、大肉包、北京烤鸭、麻婆豆腐、京酱肉丝、鱼香肉丝……一提到这些菜,相信许多人口水都已经留下来了。但是,光知道吃还不行,我们还要知道吃什么,怎样吃。那么,这“吃”里面都有些什么讲究呢?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美食种类各不相同。而中国传统饮食分为八大菜系和众多细分菜系。这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都具有着各自的地方风味特色。在口味上,常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
而提到“吃”,不得不提一下筷子。作为华人必备的饮食工具,“筷子”也有着不少的含义。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因此,吃饭时也时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而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一端象征着天,方的一端象征着地,表示天圆地方,是古人对世界原则的基本了解。此外,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朴素理解。并且,筷子常是成对出现的,也与中国太极理念相符: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关于筷子也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如果出国旅游,在餐厅里,听到有人说“服务员,来一双筷子。”说明这是中国人。而说“服务员,来两根筷子。”那么这就是外国人了。
仅仅是一双筷子都有这么多讲究,不得不感叹一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在餐桌上,讲究就更多了。
中国人特别爱请客吃饭,不论谈生意、论交情、混官场,请客吃饭是必须的。所以,人们才更应该注意自己吃饭时的仪表,也要遵守中国的饮食禁忌。
如果有长辈,要请长辈先入座,不能只顾着自己,只管着餐桌的菜,而不顾及礼仪了。而且,最年长的长辈应坐上座,其他人依次坐下。但小孩子可以坐在长辈旁边,但座椅不能高于老人的。当全家人围坐好时,大人没动筷子,小孩子也不能动。在吃饭时,不能吧嗒嘴,而且在喝粥、汤或吃面等食物时,不能发出声响,这在别人看来是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在日本,吃面时发出声响,表示这面很好吃,是对做饭的人的一种赞赏,所以去日本吃面时,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可不是不礼貌的行为哦。在吃饭的过程中,不能用筷子敲到碗,夹菜也不能乱搅,这样既不卫生,别人看着也不舒服。吃饭时,不能一手扶着碗,另一只手放到桌子底下,这是很不文雅的行为。如果中途要上个厕所、暂时离开,切记不能把筷子直插在碗里,因为这和上香很相似,被人认为会冒犯逝者。也不能用筷子在桌上摆出个叉形来,这会让餐桌上的人觉得被否定了。如果吃饱了,最好将碗里面的食物吃干净,不要剩余一些食物残留,这不仅不礼貌,还浪费了食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是否遵守这些餐桌礼仪,决定着一个人在别人眼里的地位,别人也能从中看出你的文化底蕴和家庭教养如何。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不能在餐桌上让别人看了笑话。
关于“吃”的讲究还有许多,这里也不再一一赘述了。总之,我们要认识“吃”,学会“吃”,并且可以正确地“吃”。
餐桌上的礼仪演讲稿5
12月16日,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驻马店建苑大酒店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学会了餐桌礼仪。活动开始,工作人员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后厨。随后,我们来到宴会厅,餐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餐具。好多餐具我以前都没见过呢。我们争抢着坐在桌前。在这里,我知道了主人、客人在餐桌座位的坐法、上菜的方法等。主陪(主人)要坐在对着门口的座位,主陪两侧坐主宾(客人)和副主宾,然后依次坐客人。主陪对面坐副主陪,副主陪两侧坐其他陪客。
哇!原来我抢来的座位是副主陪。我问工作人员:“我的位置是几把(数第几)?”他们说:“倒数第一。”同学们都笑了。工作人员说,上菜要从副主陪的位置上,上菜后要把菜转到主宾的位置,让客人先夹菜。还有倒酒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先客人后主人。我不禁赞叹,原来餐桌上的学问这么多呀!
活动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饭店。回想着今天学到的知识,我开心极了,希望下一次还能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餐桌上的礼仪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