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演讲稿三分钟精选
农村的景色是最自然的,最美的,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美不胜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风景演讲稿,方便大家学习。
风景演讲稿1
大家好!
最近在写一本新的书,本意上讲我的22岁到26岁的成长。然而我却几次写不下去,因为感觉我过的太过顺利。一些能称得上困难的日子,无非就是那么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起薪太低无法生存,工作忙碌压力大等等。那些当时很难很难的事情,回过头去想的时候,总是迷离不清的呈现在眼前,我总会为这些年的平庸感到不安。
现在我26岁了,在一个很有名的公司坐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拿不高不低的薪水,过着还算清新而没什么太大负担的生活,安静闲适,没什么事儿就在家宅着,不喜欢见生人,也不喜欢聚会交流。但凡这样那样需要许多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总会临阵逃脱,或是干脆消失不见,天知道我怎么养出这么个鬼怪的性格,愈发的孤僻让我开始很难理解我自己的内心。
上周末在开复网做了一个演讲和网友访谈,那是一个大雨瓢泼的夜晚,在坐在昏黄色的台灯下,带着耳机,跟很多迷离的不知所措的网友交流。他们对未来害怕、恐慌、不知道怎么面对,不知道哪里能有多余的勇气匀给现在的自己。那一刻我突然很想告诉他们,我也曾这样走过这些看起来荒.唐而摸不透的时光。我回过头,看见你们还在对岸的样子,就很想开一艘船过去,带给你们更多的勇敢和冲动,这是年轻人特别应该拥有的东西,而不能一毕业就像一个中年人一样按部就班的安排了自己的生活。每一代年轻人都在鄙视长辈的生活方式,而每一代人都在慢慢长成自己曾经鄙视的那种样子,轮回一样的让人难过。
那场问答中,有好几个小姑娘聚焦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女孩子在进入职场后会落后于男生,是不是女孩子天生真的收到职场歧视。歧视职场并没有歧视女孩子,而是我们自己,以及自己的父母。我百分之百的相信,每个女孩子的父母都会跟女儿讲“工作不用太好,赚钱不用太多,不要那么辛苦那么用力,嫁个好男人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女孩子都曾在12年上学中付出全力,却在后期的征程突然放缓的速度和冲劲。父母,作为每一个女孩子最亲近的人,不管女孩子多么强大,多么不理会周围的目光,但是只要最亲近的父母一句话,就可以打碎全部的勇气和信心,天知道一个女孩子长成自己的模样,要有多用力才做的到?于是每个女孩子都在日复一日的教诲中相信,自己那么努力,很可能嫁不出去,找个好老公,依靠老公赚钱养家才更有出息。其实,相夫教子的生活固然没什么不好,不是所有成功成仁才是最完美的理想,但努力,应该是一种常有的状态,哪怕是当了全职太太,也要努力做好饭,努力健身保持身材。
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的风景,女孩子爬的再高也会有想对应的那个人,怕就怕在山底就梦想山顶有个人开着飞机下来接你,再回到山顶过上流人的生活,女孩这样幻想,父母也更加夸张的这样幻想,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女孩子等着男人带着车子房子赶着白龙马来敲门,全然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值得对方那样做?
丁小妞儿一次跟我吃饭说:“我爸妈常说,你说你有什么?学历工作长相哪个牛逼?你凭什么给别人提那么高要求?”丁小妞的父母真是牛逼,虽然丁小妞各方面真都挺好的,但是有这样的思想实属不易。每个女儿当公主养大,但是每个儿子也是当王子养大的,这个世界,谁都不欠谁的,每一分钱都不是刮风逮的。
风景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当然了如指掌了,但是最让我情有独钟的当然是农村的美景了!
春天时的农村就像是生活在绿色帐篷里的小娃娃。这顽皮的小娃娃,用它那彩色的笔,把桃花染成了粉色;把柳条漂成了翠绿色;把山峰描成了青色;把秧畦绘成了绿色。
夏季来临,桃花便变成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池塘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荷花,又大又香的莲蓬,人们在树荫下乘凉。
秋天,是农民们最爱的季节,因为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当然,也是最美的季节了。一眼望去,田野像一条大大的金黄色毛毯,一望无际,看着住在毛毯里的小人们,正在向农民们热情地招手呢!个个乐呵呵的,真可爱!果园里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果实,露出了欢乐的笑脸。你看,这边又大又红的苹果正等着人们把它摘回去呢!你瞧,那边晶莹剔透的葡萄正等着人们去品尝它的美味呢!公园里秋叶飘零,像一位位婀娜多姿的仙女在空中轻歌曼舞。秋风像一把大扫帚,帮大地清扫这零落的叶子。
冬天帮农村换了一套洁白的新装,整个全都是白色的,屋檐上,道路上,田野里,大树上,都换了一套整洁的衣裳。处处也可以看到孩子们玩耍的情景,我想:他们应该也喜欢这迷人的冬景吧!
农村的景色是美丽的。无论春夏秋冬,它总是那么美丽。它是我们农村孩子永远的骄傲!
风景演讲稿3
走在大街上,熙熙攘攘中,我看到一个人在乞讨,不远处又发现一个年纪相仿、体型相似的人在逐个垃圾箱翻找垃圾。
相信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两者所从事的都是卑微的事情,但细细想来,不难发现两个人实际上生活在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境界中。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乞讨的人在伸手乞讨的同时失去了人格与尊严,而捡垃圾的人在捡起每片垃圾的同时却将人格与尊严高高举起,因为他是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单从这一点看,他远比我们这些已经成人却仍然依靠父母、依靠国家的大学生要高大的多。
我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大学阶段去做兼职,我很明白今天我们接受资助,是为了更多地增长学识、提高能力,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造福家庭。 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活着要有的精神。
看看周围的同学,很多人沉迷武侠、游戏,风行日漫、韩剧,每天球不离手、拍不离身,三天喝一顿、五天聚一次,美其名曰:“我很充实!”充实?!----他消费得很充实,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只能给他个“浑浑噩噩”。
前些日,国家要提供资助贫困生的助学金,又有许多人嘴里叼着“黄鹤楼”,一手拿着“诺基亚”,一手递上贫困证明。我很困惑,我想不出他们的父母所创造的家庭状况是好是窘,但我很清楚,清楚眼前的人已丢失了人格,辱没了尊严。
记得有人说:“现在是作家与乞丐争地盘,大学生与民工抢饭碗的时代。”这是一句论断,更是一句警示:警示我们未来的路很艰难,告诉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学识和技能。
毛主席访问苏联时,看望我国的留学生,曾说:“明天的中国,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但她终究要属于你们”。
我们是青年人,我们潜力无限,我们激情不止,我们的今天应该比昨天更精彩,我们的明天应该比今天更绚烂。
人生重要的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其间的过程与意义。
耄耋之年,回首以前,我们要能拍着胸膛说:“我没白活”。
未来的人生纵然是困难重重,未来的结果纵然是一事无成,但我们要信念依在,激情依在,矢志不渝地去做有意义的事业,即使失败了,我们也虽败犹荣。我们要做的就是站起来,继续前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间世界,人定胜天!!!
风景演讲稿4
走进我们的校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造型别致的大花坛。它是由一个圆形的花坛和一些方形的大花坛组成的。圆形花坛的中心有一棵高大挺拔的雪松,雪松的周围是一些宝塔型的中华石楠球,那些方 形的花坛里栽着梅花、中华石楠、罗汉松、龙爪柳、红叶李、大叶栀子花、桂花树……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梅花、桃花竞相开放,朵朵花儿像小朋友绽开的笑脸。瞧,一群小朋友正站在树边驻足观望,还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呢!
夏天,花坛里的一株株柳树就像一个个娇羞的新娘,低头垂挂着串串浓密碧绿的珍珠,迎着风轻轻摆动。当同学们被烈日晒得汗流浃背时,就会很自然地来到这些大树下避暑。
秋天,大树的黄叶子伴着风在空中飞舞,如同一个个迷你小风车,时而快,时而慢,可好玩了!这时候,校园里的桂花开了,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米黄色的小花,显得格外高雅,整个校园都弥漫着一股淡 淡的清香,一阵风吹来,真叫人神清气爽!
冬天,百花凋零,所有的树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了,可雪松的叶子却仿佛更加苍翠了。偶尔下了一场大雪,那雪松就像一位钢铁战士挺立在风雪之中,保卫着校园。孩子们在校园里堆雪人、掷雪球 ,给静寂的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啊,美丽的校园,我爱你!
风景演讲稿5
总有人说:“老师和学生是天生的敌人”,可正是这所谓的天敌,共同绘出了我心底最美的风景。
老师的竞走比赛已经开始了,看完老师的跳远比赛,我“守株待兔”般的在操场的另一边等着大部队的到来。隔着一段不近额的距离,我就看到了老师们或悠闲轻松,或严肃地走来,而走在第一个的,只是教我们数学的王老师,只见王老师走在队头,带着轻松的笑容,胳膊交替前后摆动,迈的步子看起来不大,可速度却不慢,一直保持在队伍的最前端,还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
我站起身来,把手机调到录像的功能,跑到老师们的前方,大声喊着:“老师加油!老师加油!”
老师也注意到了我,朝我挥挥手,我在草坪上一路小跑地跟着老师的步伐,不知什么时间,我身边的同学越来越多,有我们班的,也有外班的,刚才还躲在树荫下,猫在座位上的一个个同学,这时候,似乎都汇集到了操场上,跑着,跳着,大喊着:“老师加油!老师加油!“甚至还有些班级的同学举着运动会开幕式时举着的横幅来给老师加油助威……
渐渐的,比赛的路程已经走完了一多半,老师们似乎都开始全力以赴了,王老师被超到了第三位,班里的同学早就聚集在了老师的身边,为老师鼓劲加油,我也跑在老师身边,举着手机,以为录下了精彩的全程,可这是,我才无奈的发现,我竟然忘了按下“开始”,真是一激动什么都忘了,竟然搞出了这样一个乌龙,我不由得停了下来,叹了口气,懊恼地敲敲头,在心里埋怨着自己。
此时,天空澄澈,慵懒的阳光破碎在脸上,带来干燥的暖意,踮起脚尖,向前看去,老师已经在同学们的簇拥下向终点快步走着,围在老师身边的一张张笑脸,笑容灿烂地好像眉间放了一颗小太阳,看着这一幕,似乎有一种感动的心情,慢慢在心间荡漾,不需要按下快门,我已将这个画面珍藏在心中,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我要说“老师和学生是最好的朋友”,使他们,共同绘出了我心底最美的风景。
风景演讲稿三分钟精选相关文章:
★ 关于风景演讲稿
★ 关于风景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