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0篇
实现扶贫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实现贫困人民的小康梦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欢迎阅读!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
_,男,仡佬族,1986年12月17日出生,群众,_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_县_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负责项目办工作)。
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_年3月担任项目办负责人以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_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_人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质量到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7年,通过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2017年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考核中,_镇获得全县扶贫工作专项考核“创新奖”的好成绩。
一、牢记职责充分发挥组拳作用
镇项目办作为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
承担着指导镇村两级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重要职责。自担任扶项目办负责人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坚持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各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协助扶贫工作站制定了《_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导方案》、《_镇精准扶贫项目工作规划》、《_镇产业发展规划》等镇发展规划,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并经常在县级单位衔接学习业务,并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反复调研工作。通过不断衔接、不断走访、不断总结思考,为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_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推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学习加强落实政策宣传培训
项目建设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有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能够独挡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谋划全镇项目扶贫工作。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交界村同步
小康驻村工作期间,1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5次,参会群众11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2017年_镇县级规划道路近65公里,启动25公里;新增乡级道路20公里,为_镇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重点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县、镇实施计划和我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村内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三、加强沟通交流,确实让贫困户在项目实施通得到实惠
2017年上半年,我镇通过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让我镇养牛、大田两个深度贫困村的农户庭院、串户路硬化率达到80%,农户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实惠。通过开展庭院硬化、串户路、机耕道等项目的开展,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发展。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硬化养牛村马蹄井组贫困户朱仲明户庭院、串户路时,因朱仲明户母亲、儿子均为残疾人,朱仲明本人患有重病,无法劳动,整户
为_镇养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确实解决农户困难,让贫困户得到实惠,_同志向村支两委建议召开群众会,群众建议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朱仲明户硬化完毕庭院及串户路。经过协调,项目建设及验收组同意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解决该户实际困难,不收取朱仲明户的项目建设以资折劳款,并硬化其超出部分,不收取任何费用。为此,朱仲明户非常感动,并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连称党和政府就是好。
在民宗局扶贫项目、发改局扶贫项目、一事一议扶贫项目、交通局扶贫项目、农业局扶贫项目、“短平快”政策落实、等工作中,积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上级学、向身边同事学,对相关业务知识始终做到了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领导,重大局、识大体,维护集体领导,群众关系好。特别是十分注重把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和认真思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认真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用丰富的实践完善思想,实现了在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不同标准的扶持政策,减少了贫困户实施项目的自筹资金量,贫困户既能够把项目建成,又能够把项目建好,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在他的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及党委、政府的指导下_镇的“两率一度”得到了提高。为_镇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_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_。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
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
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_镇党委书记——_。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_: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_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_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_就出发来到了_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_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_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_又到了官家地组的_牛养殖场查看_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_年底,_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_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_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_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_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_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_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_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_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_自_年以来就任_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_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_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_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_镇共有人口2.4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4611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_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_镇积极发展_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3
_,男,汉族,1977年出生于_县_镇_村,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在_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_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_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_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
1990年,小学毕业、年仅13岁的_揣着奶奶借来的50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与朋友一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_年,_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
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_无限感慨地说:“咱们_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_在_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为从_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从_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_兴奋不已。_年,党中央作出扶贫开发部署后,_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_年10月17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_委托县人大活动办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500万元。
“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作为一名曾经辍学的打工仔,我有责任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
_年6月,_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中,向各级人大代表和_籍企业人士发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倡议。远在_漳州的_从网上得知消息后立即与_县人大活动办取得联系。
“因为早年辍学,我深知失学之苦。”_动情地说,“作为从_走出来的企业家,我愿意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随后,县人大常委会活动办会同县教委和相关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筛选,拟定资助名单。为让企业家的资助真正惠及贫困大学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观银亲自率队走访拟资助学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3人,因确实困难新增加2人。当年,35名大学新生获得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第一批获资助的学生均出自_中学、官渡中学等_本地中学,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读。
今年高考结束后,官渡镇店子村11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学,因父母双双残疾,拿到通知书的魏洪燕却高兴不起来。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后,_承诺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像魏洪燕一样,全县65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获得_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去年以来,_捐资助学金额达240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创业者,我用自身经历激励家乡学子!”
为让贫困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_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关注资助对象成长成才。_年3月和8月,_两次专程回到_,走访资助对象家庭,与贫困大学生座谈。
“贫困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摆脱贫困,你们当务之急是要念好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和家庭作贡献!”在与_中学贫困学生座谈时,_一遍遍鼓励贫困学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为适时了解掌握资助对象的读书情况,_与近百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微信群。_每天都要抽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抱龙镇泉水村5组高达品的父亲瘫痪八年之久,一家三口全靠母亲种地为生。成绩优异的他今年高考被厦门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说起填报医学院的初衷,高达品含着眼泪说:“_叔叔的励志故事让我很感动,我要学好专业为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服务,回馈社会。”
反哺家乡在路上。_表示,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还希望在_建设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切实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4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城口县坪坝镇光明村支部书记庞仁斌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建设当中,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保证农户持续增收;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带领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道,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多次进行遍访,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光明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出了“光明村整村脱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绘制了光明村脱贫攻坚蓝图,为光明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精准帮扶,确保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化扶贫。他带头成立了城口县坪坝镇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借助坪坝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势,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村主导产业猕猴桃500余亩,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猕猴桃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立猕猴桃种植微型企业19家,农户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猕猴桃出售前,通过获取劳动报酬和收取土地租金获得收益,猕猴桃开始产出后,则凭股份年终分红。通过土地出租入社、劳务输出和股份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吸纳45户贫困户入社,常年吸纳贫困户务工120人次。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共同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二是抓好山地鸡养殖,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根据坪坝镇特色产业奖补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实际,对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进行产业奖补。每修建一个标准鸡舍补助资金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放鸡苗200羽,每羽鸡苗发放全价饲料1斤,并与鹏城源公司签订认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截止目前,全村共计修建标准鸡舍16间,发放鸡苗1450羽,补助饲料1450斤。三是抓好村容户貌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院坝整治、修建人行便道、维修村级公路、增设垃圾桶(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完善了光明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抓好搬迁安置、民政兜底和培训就业等其他工作,全村深度搬迁贫困户3户,预计10月份全部竣工,民政兜底贫困户9户,开展猕猴桃种植专业技术培训3次,参训人员120人次。
三、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通过宣传标语、入户宣传、“一对一”帮教和政策培训会等多形式,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了解脱贫攻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纠正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坚持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走”,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
_村位于_县_乡的西部,距离_县城97公里,全村有9个居民小组,有757户,2557人,有劳动力1302人,其中,有137户贫困户,622人。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30亩,其中,田2329亩,土3001亩,林地面积9423亩。
在_村,干部群众对_同志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位大山养育的汉子,他不负村民们的厚望,不惧艰难困苦,带领全村群众,打起脱贫致富这场攻坚战。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代表职能,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为出发点,真抓实干,谋求发展。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_同志拿着1000多元的工资,却操着整村的心。2007年当选村团支部书记,_年团支部书记兼五组组长,_年任选_村支部书记,任职期间荣获三次“优秀党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_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看到本地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野生油茶,他把野生油茶土地改造放在了工作首位,带动群众加强管理,扩大野生油茶面积,让_村的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为了便于产业的发展,在他的申请下,村组道路畅通,农村的道路基本上也都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贫困农户彭昌平似乎看到了希望,在村书记等人的鼓励下,他果敢勇为,他承头组织贫困户以”资源、劳力、政策、资金”等方式入股注册了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对重阳水库示范基地中2200亩野生茶林开展了管护改造,范围覆盖_村3、5、6、9四个生产小组,建成全乡最大的示范基地。自成立以来,总共吸收本地农户9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42户176人)入社,目前为止就有35户147人越线脱贫,村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_村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离不开_同志的努力。在合作社运作初始,_同志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争取合作社运营资金,政府通过商议,根据其规模,即借给合作社8万元资金,保证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壮大,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收、脱贫,提高贫困农户的发展积极性。在“改补为借、改补为贷、借贷融合”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出现,让_同志异常兴奋,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他可得好好把握,于是很快就告知彭昌平等人,让他们不用担心贷款问题,勇敢地去干。此外,他还经常主动找其他贫困户谈心,作宣传,鼓励他们加入专业合作社,很多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甘愿加入这个队伍中,渐渐地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人日益增多。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不仅有地效缓解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让扶贫资金作用最大化,更是缓解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
贫困户宋先权由于家庭条件很艰苦,一直苦恼于如何改变家庭情况,之前一直有想买牛养牛来支持家里的开销的想法,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所以也是无奈。在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开启下,_同志主动上门找到了他,跟他讲解了扶贫政策,这下可把老宋高兴坏了。第二天,_同志和帮扶人早早就开车带着老宋到_镇渤海村活牛交易市场,一下子就买了10头牛,花了34700元钱。短短一年时间,他的养牛规模发展到56头,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他的今天也得益于金融扶贫新模式,让村民们现在借款有门,贷款有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_同志的带领下,在_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鼓励下,在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下,全村以这种模式组建了由贫困群众为合作经营主体的彭荣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个,共改造野生油茶5000余亩,养殖黄牛、山羊、黑猪10000余头(只),青花椒栽植1210多亩,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全村有378户从事以上产业,其中贫困农户达110户、470人。为顺利实现_年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必须走在前面。_同志努力向上争资立项,带领、组织全村群众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修建村通畅、通达、产业路25公里,已形成公路网络化,修建人畜饮水水池5口;垃圾池正在规划筹建中;实现搬迁安置63户、268人,危旧房改造80户、337人,为全村经济建设及人居环境改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_同志在引领群众致富、全力搞好村域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带头致富,树立起了致富的典型。一是他精通医术,因外公是远近闻名的中医,从小跟随外公学医,经过多年的勤学钻研,_同志医术精湛,名动湘鄂之地,加之医德高尚,远近求医者不计其数;二是承包土地300亩,种植中药材。现_家庭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成为致富路上新典型。
在_同志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_村成为了基础组织经济建设的示范村,他们有稳定的干部队伍,他们团结务实,廉政勤政,在村民们看不见的地方使劲为百姓谋福利,如今干净整洁的_村,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抓扶贫机遇,利用好扶贫资金,搞好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发挥自身优势,脚踏实地。竭尽所能为百姓服务,这个最底层的干部,他懂得人情世故,懂忍让包容,虽然有缺点,但得之村幸。农民脸上的笑容就是他所付出的最好的见证。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6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毛相林等10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表彰大会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其中,总书记第一个给重庆人毛相林颁奖。
毛相林是重庆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曾获评2020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时代楷模和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
他带头修路的点滴,就是他带着下庄脱贫的“足迹”。毛相林被人们称为“当代愚公”。
毛相林坚守偏远的下庄村43年,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历时7年铺就一条“绝壁天路”。
为了修通这条路,毛相林号召劳力全都上工地;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在短短五天时间里,村民们凑出了3960元钱。
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毛相林又用自己的房子做担保,以个人名义贷款1万多元。
7年时间里,有6人为“天路”献出了生命。在他的带领下,下庄人不向现实低头,坚持向荆棘遍布的大山要路。
2004年4月,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蜿蜒伸向山外。从此,从下庄到巫山县城,车程只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下庄村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路通了,但如何让下庄脱贫摘帽?
毛相林摸索“脱贫路”,带头种过漆树、养过蚕、栽过桑,从蛮干到巧干,最后确定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
2015年,下庄村在巫山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5年的坚持不懈巩固了脱贫成果:2020年,下庄村人均收入达1.3万元,较20年前收入增长了40倍。
摆脱贫困后,毛相林没有止步,他又带着大家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如今,下庄人用血肉之躯建成的“天路”,已经成了他们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2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白晶莹等10名同志,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白晶莹是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2016年以来,她带领科右中旗2.1万名妇女从事蒙古族刺绣产业,以绣花精神推动脱贫攻坚。
白晶莹从小喜欢刺绣,积累了很多刺绣经验和方法。2016年,她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蒙古族传统刺绣手工技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在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便积极协调旗妇联、旗就业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办蒙古族刺绣培训班,让学员尽快掌握各种刺绣技法。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蒙古族刺绣培训班遍布全旗12个苏木镇,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0期,共培训绣工1万多人次,通过传帮带,全旗已有一、二、三级绣工1300人、5000人和8000人。2018年,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通过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
2016年以来,在白晶莹的协调下,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刺绣基地相继成立,蒙古族刺绣培训基地和刺绣实训车间开始建立。目前,从事刺绣人数50人以上的嘎查(村)已有51个,初步形成了产业村规模。为开拓市场,她多方奔走协调,促成当地刺绣公司与骄阳湘绣厂签订协议,落实生产订单,借力推动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品漂洋过海走出国门。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7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虎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刘虎,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7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2016年11月任职以来,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目标,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找水源、探路线、定方案、划标段。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2020年5月,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彻底告别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因耽误治疗及劳累过度,刘虎同志病情恶化,左眼失明、瘫痪在床。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创新奖”。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8
2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作为“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探索出了“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2012年以来,李玉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280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李玉,现年76岁,是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是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科学家、国家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负责人,吉林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长,2020年“全国最美科技工程者”,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他所在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团队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先进团队”“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等称号。
初心不变,心系农民。“哪里农民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2012年以来,他不顾70多岁高龄,率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每年有280余天奔走在河北阜平、山西临县、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云南澜沧、贵州铜仁、新疆阿尔泰等边陲一线,走在崎岖山路、冒着严寒酷暑、克服高原反应,日行颠簸近千公里,“流点鼻血算什么,边疆是他们用血捍卫的”,成为帮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在蘑菇地里捡钢镚的“财神爷”。面对农村无资金、无技术的窘境,他慷慨捐款480万元,帮助农民从零起步发展香菇产业扶贫。
投身科研,矢志战贫。他在国内首倡“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出以“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五位一体”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食用菌栽培成为95%的贫困县主导性扶贫产业。2017年,当他得知柞水扶贫出现瓶颈之时,在科技部的组织和协调下,吉林农业大学与柞水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不顾“红眼”飞机的辛劳,经过多次调研,针对柞水区域不宜、技术落后、品种不良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在柞水实施“1153”木耳推进战略,充分发挥李玉院士团队在食用菌产业化方面的科研优势,全面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3年多来,李玉院士团队积极开展秦巴山木耳种质资源发育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深入柞水县全境进行产业调研,对木耳产业把脉问诊,精准对接柞水产业扶贫,全面启动“柞水木耳”品牌打造计划。在深入考察柞水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一区一馆五库”的食用菌资源保育与利用的技术体系,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4个黑木耳菌种、1个玉木耳菌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辐射带动全县9个镇办42个村发展木耳产业,帮助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1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1个、木耳博物馆1座,还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年产木耳菌包可达1亿袋,年栽培规模维持在75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柞水木耳已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特色产品向全球推介。为了延伸木耳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李玉院士团队先后指导当地建设了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基地,全面开展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已开发出木耳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多种产品,全面提升柞水木耳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此外,李玉院士团队还帮助构建了柞水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识别检测技术体系、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体系、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和质量安全云数据平台,率先集成应用于柞水木耳产业。截至目前,李玉院士团队已经帮助柞水县编制了柞水木耳生产标准,制定了黑木耳菌包生产、玉木耳菌包生产、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玉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等4项技术规程,为木耳工厂化生产、科学化大田管理、等级划分提供了技术支持;先后派遣科研骨干人员30余人次,开展木耳产业管理和菌包生产等人员技术培训。2019年柞水木耳产业扶贫入选全国10大产业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李玉院士团队加大对柞水木耳产业的科技扶贫力度,继续推广黑木耳、玉木耳轻简化栽培技术,引入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机械,扩大木耳栽培技术培训规模,引入为柞水选育的木耳杂交品种,改良传统栽培基质,推动当地农林废弃物循环发展。为柞水木耳产业向智能化、轻简化、机械化发展,提高柞水木耳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强化科技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努力为柞水木耳科技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真正把把总书记所提出的‘小木耳大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更好地满足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
带动全国,走向世界。在吉林省,作为食用菌产业技术总负责人,李玉深入到白山黑水开展食用菌科技指导,开启科学家扶持栽培户合作模式,在汪清、珲春等地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贫长廊,历时30余年打造了黄松甸镇黑木耳产业。他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培育新品种,探索地面摆放全光栽培,推广微孔出耳技术……几年下来,黄松甸镇成为中国知名的黑木耳之乡,如今镇里全部村屯都从事食用菌生产。李玉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木耳院士”“农民的财神爷”。学校定点扶贫洮南好田村,依靠种植玉木耳脱贫摘帽,团队获“感动吉林”称号。
承担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云南会泽、澜沧任务,与当地政府逐村制定食用菌科技扶贫方案,建立“院士食用菌扶贫课堂”,手把手将“良种良法”送到田间菇棚,有效建立云贵、川藏高原不同生境食用菌栽培模式。对中国工程院帮扶的云南省会泽县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400余人次,开展林下食用菌种植,目前已建成菌种厂4家,年可生产菌袋200万袋,可独立生产羊肚菌、大球盖菇、冬荪、灵芝、平菇、猴头菇等菌种;成功推广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羊肚菌、冬荪面积达1000余亩,共带动2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浙江省院士工作站建站几年来,在李玉院士的战略决策、指导、推动下,“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申报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吴三公被正式追奉为“香菇始祖”,“庆元香菇”商标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香菇始祖朝圣地建设积极推进。李玉院士工作站还在推进百山祖野生菌资源调查与鉴定及驯化栽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科技攻关、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合作与整合,有力推进了庆元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受中科协、中菌协等邀请,连续12次深入到河北阜平、山西临县,贵州铜仁、遵义等革命老区,冒着严寒酷暑和高原反应,从零起步指导建立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在安徽金寨建立大别山药用菌资源保育区,规划培育百亿级药用菌产业助力扶贫。建立贵州丰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院士专家工作站,贵州铜仁市食用菌种植从2016年的1亿棒,飞跃到2019年的2亿棒,全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乡镇有60余个,累计带动22万贫困人口增收,促进5万群众就业。截至2020年5月底,铜仁食用菌产量5万多吨,产值达5亿元。在全国,他和他的团队共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年产值达到350多亿元,成为“小木耳 大产业”的领路人。
他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布置,应吉林省和商务部邀请,担任国家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援赞比亚农技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针对赞比亚高原热带气候,首次集成创新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食用菌品种8个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壮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历史性跨越,开启了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日前,为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的个人和集体,党中央决定,开展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评选颁授。在各地区各部门充分酝酿、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组织考察、统筹考虑,确定10名个人、10个集体为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拟表彰对象。已故中央民族大学杰出校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入选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拟表彰对象。
此外,党中央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1982名个人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1501个集体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中央民族大学马晨等11名校友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盛开在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张小娟
张小娟,女,藏族,1985年生人。200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2008年6月,张小娟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工作,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一线入党。她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被干部群众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2018年底,舟曲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8.24%下降至6.31%。2019年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民大校友扶贫语录
已故中央民族大学杰出校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
“我们深爱的家乡,一天天变富了、变美了,我们所有的辛苦,在看到父老乡亲幸福生活的那一刻,全部变得值得。”
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委员、玉树州委组织部副部长马晨:
“伴随着北京对口支援玉树工作经历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三个阶段,北京援青工作也实现了五个转变。即从‘北京恩人’到‘北京亲人’、从硬件配套到软件提升、从‘交钥匙’到‘交支票’、从‘有限输血’到‘无限造血’、从单向受援到双向受益的转变。”
云南省民政厅一级主任科员夭可婕:
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按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足额发放低保金,确保“不愁吃、不愁穿”。
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76.0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238个,实现了贫困人口产业收益全覆盖,带动贫困群众走上“造血”脱贫增收之路。
沙坡头区宣和镇党委副书记刘彦录:
作为基层的一名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最重要的是将党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落实,通过实施项目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过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惠民政策,确保贫困群众提升收入,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最终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实现高质量脱贫,并逐步走向“乡村振兴”。
中央民族歌舞团一级演员刘媛媛: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觉得除了助力文化扶贫以外,更加身体力行地让更多同胞的钱袋子鼓起来,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委组织部副部长、大沁他拉镇哈沙图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杨亮:
一定要把大家拢起来,把大家的心拢起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
承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张志民:
“要全力严防致贫返贫,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同时,要加强对2020年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百色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异决:
“要持续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兜底,加快扶贫项目实施和强化资金监管,全面严肃落实各类问题整改,全面提升脱贫数据质量,坚决打好极度深度贫困‘歼灭战’。”
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大新村驻村第一书记,柳州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荣城:
“这次去少数民族地区村寨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山高不是问题,路远不是距离,只要我们与群众心连心,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给组织和贫困地区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已故中央民族大学杰出校友,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溆浦县委书记蒙汉:
“不抓产业死路一条,不抓项目死水一潭。”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各族民大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0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桂梅颁奖。日前,云南网记者对张桂梅进行了独家专访。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已成为我们下步的工作重点。
赴北京领奖前夕,张桂梅在昆明接受了云南网记者的采访。作为一名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的乡村老师,她经历和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整个变迁史。面对山区教育的"锥心之痛",张桂梅始终坚定地认为,山区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断贫困的根。
"作为一名山里的老师,我能去北京领奖,说明国家确实是关心到最基层、认可到最基层了,也说明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教师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张桂梅在采访中表示,不管是脱贫攻坚或乡村振兴,都要注重教育、尊重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兴邦"的作用。
在充分表达国家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关爱外,张桂梅也向记者讲述了山区老师的艰辛与不易。"说实话,山里的老师真不容易,以前有些地区,学生说不读就不读了,然后老师背着行李去撵、挨家挨户去请,一次不行还要去好多次。没有老师,真会返贫的。"张桂梅说。
"现在我们做的这些还不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家应该把教育振兴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把教育搞好了,做到百分之百、不少一人,那乡村才算真正的振兴。"张桂梅说,如今脱贫攻坚虽已取得全面胜利,但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衔接,仍然任重而道远。她呼吁,希望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能给乡村教师多一点照顾、多一些奖励。
面对私情与大爱、利己与利人,张桂梅分得很清,教师本分,她也守得很牢。"老师真的不容易,但使命不能忘,不能把它当作一份职业来对待。"张桂梅还呼吁,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老师能够走出城市、走进山区,主动投身偏远艰苦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扎根到最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