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
人事事迹是指关于人事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和贡献的事例。这些事迹可以包括在人事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所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贡献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1】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2】
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男,福建永春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岁。
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获得荣誉
1969年以空中冲击波测量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4年强冲击波测量项目,得到了全军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8年4月,他被国防科委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标兵,荣获国防科委首届学习雷锋、“硬骨头六连”先进代表大会、科学大会奖。
1987年8月1日,被总参、总政、总后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称号,出席全军建军60周年英模代表大会。
1990年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9月18日,应邀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2次。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2月18日,中央军委追授林俊德同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颁发了追授林俊德的一级英模勋章和证书。
2013年当选2012年度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
2013年2月19日荣获“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2013年9月26日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挂像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人物事迹:
林俊德(1938.03――.05)男,福建永春人。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住进医院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天,林院士仍然坚持每天工作,老伴劝他休息,他却说:“坐着休息,不能躺,躺下就起不来了。”直到将所有资料整理完毕才答应卧床休息,这一躺就没能再起来。林院士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科学事业中去,他是用一个战士冲锋的姿态跨越了生死之界!他的跨越是那样的壮美、壮烈!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下,这种纯粹的精神值得我辈学习。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3】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致力于国防科技事业,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材料如下:
一、矢志不渝,献身国防科技事业
林俊德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
林俊德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始终坚持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科研方向和方法,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
林俊德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等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还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四、勇于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林俊德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他始终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总之,林俊德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和爱国者。他的先进事迹材料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品质。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4】
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于闽南山乡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靠助学金上完中学和大学。1960年林俊德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研究所工作专业是机械制造,单位派他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两年。
1963年5月,接受了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的任务并担任组长。这项研制工作只允许有一年多的时间,工作条件差,但按期完成了参试前的全部的技术准备和考核工作,并参加了首次核试验。 从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中国进行的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参与了中国的全部45次核试验。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5】
林俊德是“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他们用了半年时间研制出了第一台样机,一年后成功用于中国的第一次核试验。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春雷,蘑菇云腾空而起。林俊德研制的仪器,第一时间准确测得了核爆炸的冲击波参数。当天晚上,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林俊德带领回收小组在爆心附近步行几十公里,圆满完成了核试验爆炸数据的采集任务。
1969年冬,中国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林俊德的战场从大气层转到了地下,为尽快掌握地下核试验爆炸应力波测量和核试验工程设计技术,他和战友从大山深处的平洞试验到戈壁滩上的竖井试验,先后建立了10余种测量系统,为中国地下核试验安全论证和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
1996年7月29日,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胜利实现了既定目标。 1987年,林俊德把冲击波测量技术成功应用到常规兵验。
武器试验中,他带领项目组发展了声电报靶技术、声电落点定位技术,解决了国际上大面积立靶自动检测的难题。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6】
林俊德院士是福建永春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是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从我国的第1颗原子弹爆炸开始,见证了我国的全部核试验。他犹如一位冲锋在前沿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舍得撤下阵来。以特有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
林俊德院士生命最后几小时仍坚持工作
林俊德院士被确认胆管癌晚期以后,他毅然放弃了手术,因为他担心自己时日不多,想尽快把自己的思想和技术全部传授出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要求把办公桌搬到病房里,争分夺秒地整理资料,直到昏迷才被抬到床上。医生说让他休息一会儿,他说:一躺下就起不来了。一直工作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这一幕,由于自己的笨拙,除了感动,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7】
林俊德,福建永春人,中共党员,1938年3月出生,1960年9月入伍,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原总工程师,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5月31日20时15分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入伍52年来,林俊德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特邀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2次。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8】
林俊德老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可以说是模板。既可以教育他人,也可以点醒混沌的人生。在看到流传的关于在病床上的林俊德将军的视频时候想哭是因为即将失去一个伟大的工作者,想笑是因为心里倍感安慰,祖国有坚强的军人在战斗,国民有英勇的战士在拼死维护。一个个抛洒热血的战士是家人的念想,人民的后盾,国家的依靠。他们不能惧,不能屈,只能前,只能战。感谢所有付出生命在奋斗的一线勇士,感谢所有位居后卫的保家干事。
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想到的是完成工作是刻进骨子里的敬业和责任,在艰苦的环境坚强奋斗是一种对工作的崇尚和尊重。回想自己生活安逸,社交安稳,父母健在,一切完备,看似完美其实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奋斗的精神和毅力。在教育里浸泡了二十多年之后的安逸想法是颓废的,应该像林俊德老先生学习不浪费生命的每一分钟,做自己值得奋斗的事业,即便成就的是小家,但安稳得是大家,祖国不仅仅需要的是轮军的将军一样的杰出人才,也需要恪守职责,尽忠尽职的工作者。事情需要一点一点的做,意志需要一点一点的磨砺。请将林俊德老先生的事迹当做警醒迷茫中道路的指明灯,遇到挫折时候的正能量,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9】
林俊德,1938年3月出生于间南山乡永春县,一位鲜为人知的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是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代表。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依然坚持工作,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为国防科技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堪称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楷模。
林俊德的可贵之处,在于奋勇攻关、开拓创新的执着追求。事实一再证明,在国防科研领域,外援是靠不住的,尖端技术是引不来的。林俊德一辈子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核试验技术领域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创造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
林俊德的可敬之处,在于他淡泊名利、清白守正的高尚品格。一生隐姓埋名铸核盾,成就鲜为人知,林俊德最打动人的,是他的道德文章――忠诚、敬业、正直、律己。
林俊德的可学之处,在于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他始终爱党爱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舍身报国,一生报国。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和输液管,他还在冲锋;视线已渐渐模糊,他却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某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这种为祖国奉献的品德,这种为圆强国之梦努力的意志是值得我们去继承、去学习、去发扬的!
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篇10】
关于林俊德爷爷的散文
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国一名核实验研究者,林俊德爷爷紧急住入了病院,因为他得了癌症。另外我还了解到,这位林俊德爷爷是我们福建闽南人,他是院士,也是将军,一辈子隐姓埋名,坚守在罗布泊。他参加过我国所有的核试验。——我国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最后一次核试验中,林俊德爷爷都参与了全程的实验、制作与引爆过程。1966年,我国宣布暂停核试验后,他仍在为核试验奋斗,为关于核试验的各个课题奋斗,为我国的军事防御事业而奋斗。
林俊德爷爷入院后,为他就诊的医生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名病人。他对自己的病情很清楚,很淡定。但是我们要他休息,他就是不愿休息。虽然呼吸都已很困难,必须要靠生命系统来维持,身上还插着七八根管子,但他仍要求起床工作。”在林俊德爷爷强烈要求了九次之后,医生护士含着泪将他抬到了他的笔记本电脑前。当时林俊德爷爷的整个身子无力,头也支撑不起,得靠人给他轻轻扶着,肩膀两边也都靠人把他扶着,就这样,他坚持坐在电脑前整理着自己在核试验方面的想法和数据,为的是他走了以后,由后人来继续完成他没完成的事情——他一天都会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
林俊德爷爷为了自己的工作,没有好好休息,也没有“配合”医生的治疗,所以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肠梗堵严重,医生屡屡建议动手术,但他始终拒绝,甚至休息时也不愿意回到病床,而是靠在椅背上休息一会,然后继续工作。
林俊德爷爷不畏病魔,插着管子坚持了他生命中最后的8天,终于把自己放心不下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整理好,然后放心的沉沉地睡去了。
早在几天前,我看了10集的关于中国两弹一星、军事发展纪录片。在那个片子里,我看到林俊德爷爷在1964年研究第一枚原子弹以及一些艰辛的历程,还有核弹爆炸成功后的喜悦。那时候的林俊德爷爷年轻俊朗,对我国的原子弹事业充满斗志。记得当时引爆成功之后,他们研究所里所有的参与人员都欢呼雀跃,那一刻,我也是非常的激动。在苏联放弃对我国核试验帮助之后,他们没有心灰,没有泄气,凭着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琢磨,专研,反复实验,终于成功了,那一刻,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激动与兴奋呢?!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林俊德爷爷又带头研发了氢弹,那可是全世界第一颗氢弹呢,之后又接连研发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火箭。等等。
在我看了那个纪录片几天后的今天,突然在电视上再次看到林俊德爷爷,我无比的`敬佩和震撼——此刻的他,老了,病了,头上戴着呼吸罩,身上插着几根管。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别人的搀扶下,仍然坚持坐在电脑前,手触着鼠标,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认真地整理着他对核试验方面的研究思路,即使他知道自己要走了,但他想的是要把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好好交接给后人。这种尽职尽责的精神,这种爱国情怀,怎能不叫我敬佩呢?!
林俊德爷爷的先进事迹,一定会激励我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今后好好工作,尽职尽责,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