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10篇
从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 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1
为了真正地实现残健融合、为了更好地让聋哑学生回归主流社会,自2004年起,付心知为来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参加社会实践的全市中小学生义务演讲几十场,呼吁普校学生走近残疾学生、关爱残疾学生,同时还向普校生展示了残疾学生身残志坚、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同时,她还开设了融合实验课堂,邀请来参加研学的普校生加入融合实验班。多年来,许多来参加社会实践的普校中小学生因为听了付心知老师的演讲或者参加了她的融合实验课,开始与盲聋哑学生建立书信联系,开展“手拉手”活动,加深了彼此的情谊。
付心知不曾停下潜心探索聋校语文教育教学艺术与方法的脚步。现今,她已形成了高效、特色的语文课堂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聋生的视觉学习优势,她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编辑《聋校语文视频校本教材》共计10余套光盘,30多万字。自学校选用普校教材后,付心知又带领课题组成员完成了与普校教材配套的手语和支持资源校本的汇编,一年编辑整理了10多套学辅校本,实现了相同时间、相同内容,在聋校完成与普校相同教学任务的目标。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付心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细节,她提出适性教学主张,采用图式化教学法,切实地提升了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专著《聋校语文教学的艺术与方法》受到同行和专家的好评。她的语文课成为省内外同行观摩的样本,2015年福建省听障学校课堂教学大赛中,付心知和她的听障学生一起斩获了省级一等奖,2018年她的教师成果获评福建省基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付心知说:“课堂上看到学生脸上洋溢的快乐,眼中闪动的光芒,我体验到育人的幸福。”
如今,付心知不仅主动承担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指导工作,还积极将教学与教研融为一体。在其从事特殊教育的18年中,她的学年论文在泉州市特教论文评比中获得13个一等奖,在全国特教论文大赛中,连续四届获得全国一等奖。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2
由于儿时因病导致听力严重受损,这一特殊的经历让付心知老师在研究生毕业后就坚定地选择投身到特殊教育事业中。正因深知残疾孩子在求学时面临的种种困难,她更加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残疾孩子,学会用勤奋换来聪慧,用坚强抵御绝望,用成绩回报家庭和社会给予的关爱与帮助。
自从教以来,付心知一直爱生如子,在她眼中,能够为学生解开心结,便是自己最开心的事。在她回忆中,在其授课的班级,曾经来过一位中途双耳失聪的学生。这位学生无法接受变成聋人的残酷现实,不愿意学习手语,不愿意用手语和同学们交流,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为了让他重燃生活的希望,付心知时常与这位学生交流谈心,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该生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并找到人生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正是始终抱着“爱是万能的钥匙,爱是通用的语言”这一信念,当面对班里一位因患有听障、智障和多动症而无法参与集体学习的学生时,付心知老师在上课时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单独辅导他,手把手、一个词一个词地教他,而面对学生每次的进步,付心知总会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及夸赞,让学生树立自信,愈加喜欢上学习,一个学期下来,认识了很多字词。正是在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感情,这位过去不愿与人交流的学生,逐渐敞开心扉,不仅开始融入集体生活,也更加愿意与人交流。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也让付心知愈加坚定了“爱是打开一切心灵的金钥匙”的想法。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3
付心知常说,这些孩子不仅是她的学生,更像她的孩子,从教十八载,她如师亦如母。
作为一名聋人教师,付心知深知听障学生们的学习有多难、自卑有多深,同时她也明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会对聋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我是一名聋人教师,我和聋生是一样的,我要让他们知道,我能做到的,他们也能。”付心知处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聋生介绍自己的成长和求学经历,把海伦·凯勒和周婷婷的事迹制作成图板悬挂在教室墙壁上,激励聋生勇敢面对缺陷,以知识垒高自己,以品行赢得尊重。“我一直告诉他们,现在我们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将来我们收获的掌声也会比别人热烈。”
正因为她始终坚信“相信与陪伴”是最强大的力量,那些曾被定义“不能”的孩子,在她春风化雨的浸润下,获得了掌声,那些看似“不一样”的孩子,在特殊教育的路上,获得了力量。她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所教学生有76人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付心知说,她愿意陪伴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聋生,走过人生的一个个驿站,更希望看着他们循着光走远。
如今,付心知执教的班级遍及小学、初中和高中,每个星期15课时,教学任务繁重而充实,但她,甘之如饴。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4
付心知常说:“我们在一起,心心相通,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相似的命运、相似的成长背景,让她更能走进那些敏感的心灵。为了更好地教学,付心知从学手语起步,不断地摸索聋生教育理念和方法。如今,她的语文课堂高效而有特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聋生的视觉学习优势,她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编辑《聋校语文视频校本教材》共计10余套光盘,30多万字。
同时,她又带领课题组成员完成了与普校教材配套的手语和支持资源校本的汇编,一年编辑整理了10多套学辅校本,实现了相同时间、相同内容,在聋校完成与普校相同教学任务的目标。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细节,她提出适性教学理念,采用图式化教学法,切实地提升了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专著《聋校语文教学的艺术与方法》受到同行和专家的好评。她的语文课俨然成为省内外同行观摩的样本。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5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4项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1项孝感市科技局的重点项目;先后参与了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三峡办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用舌骨鉴定鱼类年龄的方法,并在SCI、《生态学报》、《湖泊科学》等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独著(或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30多篇)。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开展教学项目的研究。先后历任7届不同专业的班主任,对待学生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所带班级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考研率等方面都名列前茅,被学校评为“优秀学风班”和“先进团支部”。2013年,被评为湖北工程学院“优秀班主任”和“三育人”先进个人;2014年获得湖北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和“十佳班主任”的荣誉称号,还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6
对各种急危急重症的救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心肺复苏、急性中毒、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血管病急症等危急重症诊治具有较高的水平;主持开展了急诊危重症的监护与治疗、急诊危重症的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诊床旁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经皮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急救中的应用等急救技术。
主持开展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重度急性化学物质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急危重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脓毒症的机制及干预研究”、“急性中毒的毒理与解毒研究”。已经主持完成省市科研项目9项,正在主持或指导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市级科研基金项目10项,在《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SCI收录)、《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多篇论文被SCI、CA、Medline等数据库收录,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级学术大会交流。在国内首先开展创伤弧菌脓毒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二巯丙磺酸钠对非金属化学物急性中毒的解毒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7
作为党员和急诊医生,卢中秋将公众的健康视为己任,认为还要更好地发挥职业效应,为基层和更多的人群服务。
他倡导“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的理念,从2000年开始,坚持带领团队到乡镇、街道、企业、学校、消防队、高速交警队、公安部门等,为相关人员进行常用急救知识和技术培训,教他们如何进行安全转运,心肺复苏等,真正实现用所学回报社会的目的。从2006年起,他又积极响应支援农村医疗建设的号召,主动牵头与贫困山村的医疗单位结成长期医疗扶助的关系,连续多年对山区和海岛的基层卫生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的培训。
至今,这项服务品牌已经举办讲座100余场,惠及人群3万多人次,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社会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8
深耕急诊领域数十载,卢中秋在医学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他带领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急诊重症监护等学科体系建设,参编我国急诊危重病诊治相关专家共识或指南16部。率先开展创伤弧菌脓毒症系列研究,制定我国《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在全国推广使患者病死率从75%降至30%左右。执笔国内《百草枯急性中毒致病机制及干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规范和引领急性中毒的诊疗。
他共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8项,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
以第一完成人获科研成果奖励8项,其中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9
作为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这个“24小时全年无休”窗口的“掌门人”,无论是在日常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还是在抗击SARS、禽流感、救治汶川地震、动车事故伤员等各类突发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中,卢中秋总是身先士卒,数十年如一日,冲在最前面。他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就连睡觉都放在枕边,以便有紧急任务,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即便是现在担任医院副院长、护理学院院长后,他也带抢救治疗组,坚持挤出时间经常主持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疑难病症的多学科讨论,到急诊监护室查房等。
2018年6月9日晩,在北京飞往温州的航班上,一名乘客呼吸心跳骤停,急需救助。卢中秋及同行的同事在听到广播后迅速赶到患者身边展开抢救,使他转危为安。万米高空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事迹被同机人员的微信转发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等各级媒体的关注,纷纷报道、点赞温州好医生。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10
王建国在中国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构建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从技术层面揭示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建构机理,初步破解了城市建设中有关高度、密度和风貌优化和管控等方面的城市设计难题。主持完成广州总体城市设计、南京总体城市设计、郑州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牛首山游客中心等数十项重要工程实践。
王建国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
一、在中国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构建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为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城市设计工程实践及专业教育作出了开拓性贡献。首次建构了基于城市“型”、“类”、“期”属性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凝练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二种城市设计方法论;首次提出了城市设计实施操作的“双重过程论”和“绿色城市设计”的学术思想。
二、针对中国特定国情,研发了系列城市设计的量化技术方法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从技术层面初步破解了中国城市高层建筑布局紊乱、建筑开发强度失控及景观科学优化等方面的科学难题。首次提出城市高层建筑合理布局的量化引导管控方法;原创建构了城市用地开发强度和容积率科学判定的技术方法;首次提出并实践了基于动态随机视点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成果应用实施于南京、杭州、郑州等地的城市设计工程项目 。
三、系统开展城镇建筑遗产保护改造研究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针对全球城市发展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开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生研究,继而拓展到城镇历史环境保护领域。主持开展针对城镇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研究;研究建立了遗产建筑综合价值评估标准和定量评估方法,初步廓清了中国传统木构和砖构建筑的结构机制和材料退化机理,研发出建筑遗产价值评估决策支持系统和既有建筑更新保护可视化的软件并获著作权 。
四、理论探索、教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相长,王建国及团队先后城市设计、城市建筑创作、绿色城市设计、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四个方面的工程实践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师事迹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