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领导讲话稿>宣传讲话稿>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的思想宣传范文5篇

伯超2分享

  【导语】:思想的束缚是最大的束缚,思想的解放是最大的解放。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从思想教育、选贤任能、考核评价、容错纠错、能力提升、关心关爱、凝聚合力等7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其中,最值得关注、意义最大的,是以科学的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一是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导向。《意见》提出,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这就是要形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良好导向。

  《意见》要求,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考察政治素质,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担当,又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表现。这就要使干部们明白,积极担当作为是对党忠诚的重要表现。树牢“四个意识”,不在于调门高,而在于有实打实的行动。

  《意见》强调,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这就是要营造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良好氛围。

  《意见》指出,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公平公正对待干部,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这就是说,对那些敢闯敢试、敢抓敢管而得罪人的干部,组织上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意见》还提出,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这就是要让那些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干部得到警醒、受到淘汰,让“为官不为”的人感到“为官不易”。

  二是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如何考核评价干部,对干部发挥着指挥棒作用。《意见》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这就是要让付出得到回报,让耕耘得到收获,避免出现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逆向激励现象。

  《意见》强调,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当前,干部考核评价还不够精准,《意见》要求体现差异化要求,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好各区域、各战线、各层级干部的积极性。

  《意见》要求,完善政绩考核,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防止不切实际定目标,切实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就是要解决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只有表态、没有落实的问题。

  《意见》还提出,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

  三是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有的干部不敢担当,跟怕犯错误有关。《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对给予容错的干部,考核考察要客观评价,选拔任用要公正合理。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

  作为专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一份文件,《意见》直面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凸显了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体现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总结长期以来干部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化了对干部选拔和管理规律的认识,着眼于从机制上解决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干部要有新气象新状态新作为。中央制定出台这样一个文件,释放了鼓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强烈信号,发出了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奋发作为的动员令。这一文件的贯彻落实,一定能够消除干部的担心顾虑,提振他们的信心勇气,调动和保护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二

  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需要不断谱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之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一直被视为其“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纪念大会上说,马克思“力求通过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明确昭告世人,他第一次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解答”人类发展的“历史之谜”。在《资本论》第1版序言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他写这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规律”。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特别在4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进程中,我们党一直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同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大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使政治经济学“初稿”日臻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不断续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现在,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伴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推动,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远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为复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只能超越而绝对不能简单复制西方早期工业化的老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有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前沿,坚持聆听时代的声音,不断回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诉求,才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理论内涵,使其始终保持“活的灵魂”,从而永葆青春活力和强大生命力。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坚持一以贯之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回答中国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炼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从而形成规律性认识和系统化学说,不断谱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才能更好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需要不断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道路的解释力

  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已经反复证明,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道路的最鲜亮理论底色,也是中国奇迹的重要理论支撑。离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道路必然失去解释力和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曾经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重西方经济学、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倾向,不少学者对西方经济学“迷信”和“崇拜”,进而妨碍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能力。这种格局和状况,容易使我们丧失理论自信,甚至掉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西方话语体系的陷阱之中,从而误判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现在,面对世界经济发展,西方主流经济学暴露了其理论的局限性:不仅没能预测经济危机,还认为经济危机仅存在于历史之中;既无法解释当今社会经济危机的成因,更无法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而且因其理论内在问题不断衍生出更多负面作用,诸如金融泡沫化、产业空心化等。西方学界尽管不断寻求新的答案,但仍然无力取得突破。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经济实践为促进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成果相比,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没有及时跟上时代节拍。从总体上看,“中国奇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还只是停留在具象化,对于发展成就背后的系统化理论归因或者学说总结触及有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无论从理论体系还是理论内容上都与时代提出的期待有相当距离。究其原因,既有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的因素,也有理论不自信、一些人惯于从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框框”出发进行政策研究的因素。这提醒我们,面对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发展和创新我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形成系统化、规律化的经济学学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为世界经济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经过不断奋斗和开拓进取,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在推动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波澜壮阔,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其中必然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和潜力。世界对中国走向“强起来”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不仅是因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更是因为中国不断增强的“真理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注入的强大理论力量。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格局,以及中国道路的典型特征与事例,正好适合书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呼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但要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新的理论贡献,更要成为引领21世纪世界经济学发展的新潮流,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理论:中国人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也能够创造既立足中国实践又反映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学。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的真谛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达到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正确决策,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由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年均增速,也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正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收获了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高度,增强了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的解释力和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影响力。从全球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作出了经济学的中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我们要认真领会和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实践、指导工作,从而更好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这也是我们今天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

  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回顾马克思主义170年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顺应时代发展、回答时代课题,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的理论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科学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科学回答帝国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革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形成了列宁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科学回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构建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与现实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深入思考21世纪的时代问题和时代任务,以深远的时代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最集中、最丰富、最鲜明的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又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秀品格。比如,从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创新上看,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提出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拓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途径和目标的理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等等。这些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鲜明时代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一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创新性、系统性、典范性的理论成果,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同志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每个重要历史节点都对世界社会主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最有作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然而,中国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成功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坚定地告诉人们的:“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际行动挽救和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

  21世纪初,国际金融危机引发资本主义大危机。苏东剧变引发的所谓社会主义危机,在短短20年时间里却变为资本主义危机,这应验了列宁所说的生动哲理:“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其实,这正是历史在偶然性中为必然性开辟道路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之手”给我们的惊喜,就是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国发展和振兴了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上空高扬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英、美等主要西方国家出现逆全球化潮流,表明资本主义对世界的驾驭能力显著下降,开始变得力不从心。中国则高扬起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大旗,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深刻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经济全球化中引领和塑造着21世纪社会主义,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时代意义。

  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21世纪,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着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及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历史担当。根据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以全面发展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就是社会主义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广泛的制度优势。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其各种制度变得无效、走向衰败。例如,福山从历史终结论到制度衰败论的变化,表明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衰败;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衰败;还有一些国外理论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价值危机、制度危机、生态危机、体系危机;等等。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独特的治理优势和制度优势,也为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积累了丰富经验。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中国的制度创新是最鲜活的独创版,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全新选择,为人类制度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成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保障,而且为促进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每一个重大进步和成就,都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邓小平同志充满信心地展望:“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习近平同志掷地有声地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今天,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坚毅的姿态推动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我们必将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篇章,也必将开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四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这一重要论述,再次向全党释放出强烈信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这一重要论述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这是在新起点上的再部署、再出发,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动员令。在新时代,作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作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就想松口气、歇歇脚,这是政治站位不高的表现。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它关乎人心向背、执政基础,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加强作风建设,需要有这样高的政治站位。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搞不好,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只有在作风建设上有新气象新作为,才能在新时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作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准确把握形势。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肃纪,“四风”问题总体上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党内存在的作风不纯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四风”问题在高压之下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潜入地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作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这说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要针对“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从制度建设、落实“两个责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整治“四风”问题的效果。

  作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增强政治定力。整治“四风”问题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作风建设,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最盼望的是保持长效常态。因此,加强作风建设的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把整治“四风”问题这篇文章往深里做。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咬住不放,把监督执纪的腰杆挺得更硬,保持坚定不移抓作风建设的恒心与定力,保持正风肃纪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氛围不淡,决不让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卷土重来,坚决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

  作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完善方法举措。方法决定成效。整治“四风”问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既要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采用新思路新招数。尤其是针对“四风”问题在高压之下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潜入地下的情况,要采取更实的方法举措,让“四风”无处遁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为此,要深入群众、问计于民,倾听群众的心愿心声,汲取群众的智慧力量,不断探索深入整治“四风”问题的好办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五

  何谓挑战“新的不可能”

  曾有一个时期西方发达国家鼓吹的“只有两党制才能反腐败”的所谓普世价值喧嚣尘上,那种“反腐党亡,不反腐国亡”的谬论广为流传。

  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的自我革命,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成功地挑战了西方国家和全盘西化论者认为的不可能,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挑战了新的不可能

  我们许多人都喜欢看央视节目“挑战不可能”。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有无挑战不可能的理论呢?有的。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就是挑战共产国际一度认为这是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观点。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挑战了不可能”。邓小平理论也挑战了不可能。长期以来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挑战了传统观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没有挑战新的不可能呢?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和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都讲过类似的话: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国家、人民、军队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里讲的“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是全面的,贯穿各个领域的,但最关键的是全面从严治党。因为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协调战略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全面从严治党,尽管是党的建设问题,但它实质上是挑战了西方发达国家鼓吹的只有实行两党制才能反腐败的所谓普世价值论,以及全盘西化论者散播的“反腐党亡,不反腐国亡”的谬论。短短五年,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怎样挑战不可能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复杂严峻,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一些腐败分子一意孤行,仍然没有收手,甚至变本加厉。从已经查处的案件和掌握的问题线索来看,一些腐败分子胃口之大、数额之巨、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塌方式腐败”!面对这样严重的情况,两个月后,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从此,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我们都记得,曾有一个时期西方发达国家鼓吹的“只有两党制才能反腐败”的所谓普世价值喧嚣尘上,那种“反腐党亡,不反腐国亡”的谬论广为流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不就是挑战那种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反对腐败的谬论吗?党内外、国内外都在密切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弓没有回头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并且对这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战争作了周密部署,以猛药去苛、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

  首先,在思想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新理念,作为自我革命的根本指针。这个新理念是将毛泽东的“思想建党”思想和邓小平的“制度治党、治国”思想结合为一体。在思想建设中,强调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抓制度建设,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定和健全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特别是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个结合,既使强化思想建设过程成为强化制度建设的过程,也使强化制度建设的过程成为强化思想建设的过程,真正做到既从教育上严起来,又从制度上严起来,彻底纠正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

  其次,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切实进行群众路线反“四风”和“三严三实”等教育,将集中教育活动和思想教育的常抓、细抓和实抓工作相结合,作为纠正不正之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常态化平台。这里一个核心环节是整顿和健全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过去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没有严明的纪律规矩。经过几年努力,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宽松软局面有了很大转变,为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奠定了基础。

  再次,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反腐败斗争,标本兼治,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昭告全党: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还是怕得罪十三亿人民?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对腐败分子,我们决不能放过去,放过他们就是对人民犯罪、对党不负责任。”“‘诛一恶则众恶惧。’包公把‘龙虎狗’三具铡刀摆在开封府大堂之上,无论皇亲国戚还是高官小吏,谁敢以身试法,都毫不留情。”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严厉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放松,不断发挥群众监督的优势和强化巡视监督的利剑作用,让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据有关方面统计,被绳之以党纪国法的“老虎”达400多人,拍打的“苍蝇”有153万之多。这个“战果”相当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决战歼敌人数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力反腐,深得党心民心。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纠正“左”的错误,是党的路线问题的拨乱反正;那么十八大以来反对“四风”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伟大成就,则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次拨乱反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能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地挑战西方国家盛行的和全盘西化论者鼓吹的只有两党制才能够反腐败的所谓普世价值论呢?这是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是西方国家搞政党政治那样有党派私利的政党,而是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外,没有任何其他私利的特殊政党。它既要接受党外监督和群众监督,同时还有自我净化、自我批评、自我纠错、自我革命的机制。它所具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任何其他政党无法比拟的。腐败现象完全背离共产党的宗旨,是与它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相容的。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切除毒瘤,这是它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然。既然中国共产党是这样一个始终追求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党,那么首先从理论上说,就不需要有另一个政党同它轮流执政。

  从实践看,在宗旨和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若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有不同意见,是党内的,可通过民主集中制来解决;是党外的,则可通过协商民主来解决。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不是搞一党独裁,因为还有拥护宪法和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多党参政,大家共同来把国家建设好、把社会治理好。这就是中国的具体国情,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特殊政情。离开这个具体国情和特殊政情来抽象地谈论什么两党制,没有任何意义,也搞错了地方。那种鼓吹只有两党制才能够反腐败的观点的要害,是将中国共产党完全混同于西方国家那种有一党一派私利的资产阶级政党了。这是搞错了对象。因此,我们决不能用西方的政党政治理论来看待中国政治,来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它创造的新型政党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胜利,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反对腐败;反了腐败,党未亡、国也未亡,并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党的面貌实现了惊天逆转。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为解决共产党的腐败变质、走出“历史周期率”初步找到了“秘笈”。

  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的自我革命,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成功地挑战了西方国家和全盘西化论者认为的不可能,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到了新高度。经过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和科学总结,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相关文章: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精选3篇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4.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5.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3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