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实验教学教案
科学思维可以使孩子对周围事物的研究和开发产生非常强烈的兴趣,这样的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科学实验教学教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班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明白萤火虫的特征,并用发光物模仿萤火虫。
2、仿照故事结构编故事。
活动准备
1、"故事":调皮的光光。
2、手电筒。
3、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绍,1~10的数字卡数套。
活动过程
一、结合幼儿用书,运用故事大书与幼儿分享故事《调皮的光光》:
1、提示幼儿注意故事画面的变化,猜想故事的资料。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让幼儿边看书边欣赏故事。
二、与幼儿一齐展开讨论,帮忙幼儿理解故事资料。
1、故事里有谁说了什么事情
2、你喜欢光光吗为什么
3、如果你是光光,会把发光的本领用在哪里
三、见到说明萤火虫发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1、谁见过萤火虫(如果有幼儿看见过,请他讲述他的经验。)
2、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玩"萤火虫找朋友"的游戏:
3、将幼儿分为数组,每组6~7人,当雄萤火虫。
4、将数字卡分给各组,每组数字卡的张数、数目相同;同时每组发一只手电筒。
5、拉上窗帘,关上灯,教师持手电筒当雌萤火虫,一明一暗地打光数下。
6、各组幼儿根据教师所打出的次数,找到对应的数字牌后,以自我这一组的手电筒打光响应;
动作最快且正确的一组表示找到了朋友,请一名幼儿"飞"到教师身旁。
四、仿照故事《调皮的光光》的结构,创编故事《我的昆虫朋友》。
请幼儿结合个人的经验,想象一个自我与昆虫朋友的故事。
指导幼儿用画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做成一本自我的故事书
大班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篇2
探究:
通过一系列观察光发生反射的现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点。
知识:
制作潜望镜,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
过对光的反射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观察光发生反射的现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制作潜望镜。
教学方法:
实验与操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镜子。
2.学生准备:镜子、长方体纸盒、两块镜片、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光是怎样传播的?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光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引发新的学习内容。
二、将太阳光反射到指定的位置.
1、老师在一面外墙上设置了一些“靶子”,请你想办法,使用手里的镜子,将太阳打“靶子”上。
2、学生活动。
3、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用镜子反射阳光是学生很熟悉的游戏了。通过打“靶子“将太阳光反射到固定的位置上,使学生知道平面镜子可以反射太阳光,随着平面镜的移动,反射的太阳的光线也可以改变。
三、使反射的太阳光的光斑更亮.
1、要想使反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斑更亮,你有什么办法?应该怎么做?
2、学生设计方案、实验。
先由学生提出应该具体怎样操作,他会意识到这个任务一个人是不容易完成的,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会更加珍惜合作的机会,体会合作的愉快,享受合作的成果。
四、将阳光“请”进教室.
1、想办法将阳光照射在教室里的墙上,看看哪个组的方法好。
2、学生活动。
3、说说你是怎么做的?通过玩镜子,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活动,学生已经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会。这个时候没有必要让他他说出具体的科学通理,只要能将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五、制作潜望镜.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光的反射?谁知道潜望镜是做什么用的?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它的构造可能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
3、简单介绍潜望镜和制作方法。
4、学生动手制作。
大班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知道测量气温的方法,能够用温度表测出当时某个地方的气温。
(2)啦解气象站测量气温的工作原理。
2.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数据中发现问题。
(2)能够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从事收集数据工作,乐于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2)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空气温度计,百叶箱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学会使用温度表。
(1)观察温度表,认识温度表的各个组成部分。
(2)学会温度的读写。
(3)用温度表的模型练习温度的读写。
(4)重点指导零下温度的读写。
2.测量教室里的空气温度。
(1)学生测量、记录教室内的温度。
(2)比较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3)学生讨论各组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4)学生汇报各组测得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3.测量不同地方的温度。
(1)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数值,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小组测量的方法。
(2)确定测量的地点,并对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作出预测。
(3)学生分成小组测量各个不同地方的温度,并记在P83的活动记录纸上。
(4)汇报数据,讨论测量结果和预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讨论测量温度的规定和百叶箱的由来。
(1)观察P41的“一天气温变化的记录图表”。
(2)思考: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4)讨论:怎样测量气温才比较可靠。
(三)课后研究:
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天气数据,并且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大班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
教学准备
1、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两张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纸或锡箔纸(大小根据所选植物叶片的大小而定),曲别针。
2、显微镜(每小组一台),用韭菜叶下表皮制作的植物细胞装片。
3、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动物要吃食物,植物靠什么生存呢?(学生可能给出许多答案:植物需要水,经常浇水植物就可以生存;植物需要养料;植物还需要阳光照射等。)
出示单元主题图:走进树林,树木郁郁葱葱,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从哪里来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了解海尔蒙的实验。
(1)讲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思考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阅读海尔蒙的实验研究的故事。
思考:
①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他的实验是怎样做的?从海尔蒙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海尔蒙是怎样思考和实验的,以及怎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②海尔蒙的探究过程给你什么启示?根据海尔猛实验中的发现你什么进一步推测?(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推理:海尔蒙在完成了实验之后,他推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从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他的推测吗?在学生思考提出观点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
三、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演示实验:课前将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带进教室,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
(2)讨论并推测:几天之后,叶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推测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实验结果,看谁的预测是正确的。)
(3)课外活动:
①保护好教室里的实验植物。
②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
①请在家里做了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②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③讨论:这片叶子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期望学生能分析出问题的结论是不现实的,但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去寻找相关因素,让他们意识到变化是有原因的。)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
①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
②分小组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并描述细胞的样子,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
③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形象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交流并明确以下问题:
①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
②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
③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
④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
⑤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1)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物质?
(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
(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
大班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篇5
我们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认知水平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度,他们的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他们在三年级下册,対茎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了茎的运输和支撑的作用。三下单元资料库中也有介绍各种各样的茎,通常资料库的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有些老师会简单提一提。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确定本次课的起点,我们做了一次前概念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茎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入。我们设置了第五题来了解学生对四类常见的茎的特点的认识,发现学生的错误率为87.5%。因此我们将这部分的内容纳入本次课的教学,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科学概念:
1.知道茎根据生长方式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能说出这四类茎的特点。
2、知道更多茎的形态
科学概念:
①知道植物按茎的生长方式可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等。
②能说出这四类常见茎的特点;
③了解更多茎的形态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比较,归纳各类茎的特点;
②根据阅读资料,尝试判断几种常见植物的茎;
③通过闯关游戏,学会运用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茎的多样性,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调查后,我们统计了四类茎特点的错误率,匍匐茎的错误率是(ppt出示)
教学重点:
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四类常见茎的特点
教学难点:
除了四类常见的茎,其它变态茎的判断
教学的过程:
核心任务1:常见的四类茎的特点
一、 导入:我们取一株带根和叶的植株,依次提问这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并一一剪去,最后剩下茎。(明确常见的茎是植物的哪个部分,避免学生将根和茎的混淆)
二、认识茎的本质特征
提供资料认识茎的本质特点,茎是有节的,不明显的节可以通过叶来寻找。(対茎的本质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常见的四类茎)
三、常见的四类茎的特点
这部分内容要认识常见的四类茎,也就是本次课的核心任务。
1、学生观察、描述不同的茎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
2、师生间的交流将茎的特点与茎的名称对应起来(形成对常见茎特点和)
3.植物障碍赛,则是在了解四类茎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趣味闯关活动,学生要用四类常见的茎的特点来闯关 使用汇报格式,汇报运用哪一类茎的什么特点进行闯关。这样一层层的巩固 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对常见四类茎的特点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学生对茎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将过多的时间花在常见的四类茎上,学生在这个知识点方面确实得到提升,但我们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提升,所以我们把核心任务由原来的常见的四类茎的特点改为认认识茎是多种多样的。
核心任务2:认认识茎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把变态茎的辨别这部分的内容加到资料阅读认识茎的本质特征之后。
学生对常见的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得不全面,而变态茎这部分内容在没有解决常见茎遗留下的知识点,而又涉及到比常见茎高一个层次的变态茎。我们看到了变态茎这部分的知识可以作为学生另一个提升点,前提得处理好常见的茎这部分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核心任课的内容前后进行前后进行大调整)
发现问题:容量大,时间不够,怎么办?
忍痛割爱,把常见变态茎当做植物障碍赛的奖品发掉,并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自主判断。
核心任务3:
前几次的磨课,虽然有植物障碍赛来增加学生们兴趣,但我们发现学生探究的兴趣并没有预设时浓厚, 两个活动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具连贯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大班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经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出示一个土豆
教师:这是什么
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此刻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教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明白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
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此刻请你们再拿两个不一样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
要不你们就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6、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大班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观察画面,在看看、说说中了解牵牛花生长的过程。
2、在活动中愿意大胆交流、进取表现。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今日,教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欢迎吗”
“客人是谁呢那就请它自我来介绍吧!”
2、观察画面
牵牛花的自述中,引导幼儿猜测想象,了解其生长过程。
画面一:
牵:这是我,还有我的兄弟姐妹们。
师提问:哎,他是谁呀幼儿猜测。
画面二:
牵:我被埋进了土里,心里好害怕……
师:哎呀!怎样被埋进土里了呢它应当怎样做呀
画面三:
牵:我拼命往外钻……
引导孩子们一齐学往外钻的动作。
牵:总算钻了出来,咦我怎样变成了这样
师:它变成什么样了
小结:啊,原先小客人是一颗种子,那它会是什么种子呢还是让小客人继续介绍下去吧!
画面四:
牵:我顶着皱巴巴的叶子
师:什么是皱巴巴呀你们还看到什么东西也是皱巴巴的呢
画面五、六:
牵:我用力撑开皱巴巴的叶子。瞧!我像什么呀
画面七:
牵:没几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叶子。
师:咦!它说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呢
(毛茸茸)
画面八:
牵:小叶子长啊长,长成这么大!
继续播放画面九、十、十一、十二:
牵: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师:啊,真趣味,这颗种子先长出的叶子,此刻又长了一根藤,看这根长长的藤它想干什么呀
牵:是爬向左边还是爬向右边唉,要是有谁来帮帮忙就好了。
师:噢哟,它想找人来帮忙,找谁来帮忙它呢
画面十三:
师:看,它找到了什么接下来这根藤会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一齐学习藤往上绕的动作。
师:谁来学学藤往上绕的样貌
画面十四、十五:
牵:此刻,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喽。
师:来,孩子们,我们也一齐学它往上爬喽。
师以儿歌的语言活跃气氛:藤儿藤儿真趣味,顺着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绕呀绕,哎呀呀,头晕了,绕糊涂了,理顺了再之后爬吧!
画面十六:
牵:绕啊绕,长啊长,这是我此刻的样貌。叶子多得数也数不清。
画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牵: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样东西,嘿嘿,猜猜这是什么
师:它越长越大,越长越鼓,哎,颜色也变漂亮了,是什么呢
画面二十一:
牵:啪,打开啦!哈哈,我是牵牛花!
师:哦,这位神秘的小客人原先是牵牛花呀!
师:牵牛花像什么呢怎样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节奏的。
画面二十二、二十三:
师:看小喇叭越来越多,好热闹啊!他们一齐唱啊、跳啊,玩的真开心啊!
画面二十四:
师:哎,牵牛花怎样啦我们来听听它自我是怎样说的。
牵:一到晚上,我就会收拢小喇叭,静静睡一觉。
师:噢,原先牵牛花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要睡觉的。
画面二十五:
师:看,第二天早晨,牵牛花早早的醒来,张开小喇叭,嗨,你们听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该起床啦!”
3、巩固对牵牛花生长过程的了解。
师:哎呀,今日来我们班作客的是谁呀
听了它的自我介绍,你们明白它是怎样长大的吗
根据孩子们的回忆,教师图片箭头表示牵牛花的生成过程。
教师总结
四、延伸活动:
出示牵牛花的种子,到种植园地种植牵牛花。
师:牵牛花给小朋友带礼物来啦!看看,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们赶紧把它们埋到地里,让它们也快快长大,开出美丽的小喇叭来,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实验记录为幼儿调整认识、整理经验、构成科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一样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本事,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构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总之,要想提高幼儿科学探究中记录的质量,使幼儿的科学记录变得生动而有意义,我们仍然需要从资料到形式、从作用到时机,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以积累经验,改善策略,完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