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西藏导游词>

西藏大昭寺导游词

光宁分享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藏大昭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西藏大昭寺导游词(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的光临,请让我用藏语向各位贵宾表示问候:“扎西德勒”!我向各位解释一下,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著名的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著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代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它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统摄苯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萨、本尊、祖师、护法诸神像。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故事。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试图在这里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她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神庙白天建起,夜里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当尼妃苦恼和沮丧之时,文成公主经历了千辛万苦从长安来到了这里。赤尊听说文成公主懂得阴阳八卦,善于勘舆地形,便派女仆带上一升金粉的礼物,到文成公主驻地登门求教。文成经过勘舆和测算,测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萨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在此处填湖建寺可以镇魔。史书记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们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用以固定。”这12根钉子相传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要建成供奉释迦牟尼的神庙,还必须调集lOOO只白山羊.从北郊的果噶拉山驮运土石,把卧塘湖填平,才能完成这样的功德。

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公主采纳了文成公主的主张,征集了许多民夫和1000只白色山羊,开始填湖建寺。一时从湖边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驮运土石的白山羊络绎不绝。这段路程实在太远,驮的东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毙路边,还有更多的腰背磨烂,痛苦万状。大昭寺开光的时候,松赞干布和他的两位妃子,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牺牲,吩咐匠人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它和大昭寺其他神柢一样,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神庙也定名为“热阿曲朗祖拉康”,意为“山羊负土幻化的释迦神庙”。

现在大家请看,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竖立着两块石碑,这块就是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的。这是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问的唐蓄会盟所建。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碑文中强调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历史和功业,并记载了这次会盟的经过、立石年月以及双方参加登坛会盟的官员名单。表达了汉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是汉藏历史上一件可贵的文物。另一块是“劝人种痘碑”,高3.3米.宽

1.2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公元1794年由驻藏大臣和琳撰立。乾

隆期间,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驻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和琳并劝令__喇嘛和班禅拨口粮作为定例,随后立了这块“痘碑”。由于迷信,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现已遍体鳞伤,形成了许多臼形窝坑。致使文字大多损毁,难以辨认。在唐蕃会盟碑的两侧种有著名的“唐柳”,相传是文成公主将皇后在长安灞桥赐的柳枝带来西藏亲手种于大昭寺周围,所以也称“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尽管它现已枯萎,却依然为人们珍视。据传西藏原无柳树,而现在各地的柳树都是从文成公主所带树苗而发展起来的。

大昭寺坐东向西,太殿高4层,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殿门边框上,雕刻着莲花、飞天、禽兽,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的半圆雕塑。说来有趣,狮身伏兽的鼻子全是扁的,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大昭寺修建中,松赞干布亲自挥斧上梁,惊动了九天之神纷纷前来助阵。一天,女仆送荼时见梁上梁下全是松赞干布,不禁大惊,连忙禀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来到工地大喊“赞普”,松赞干布闻声扭头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挥将承檐上面狮身伏兽的鼻梁给削平了。大家看,整个建筑飞檐雕兽,雕刻精美,既保存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叉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古朴的风格。

现在我们由正门进入后掊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是举行拉萨传召大法会的地方。在这里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传召大法会。每年藏历一月初四至二十四,是规模盛大的传召大法会,届时拉萨三大寺的僧人数万人聚集犬昭寺,举行丰富多彩的宗教法事活动。传召大法会始于1409年,当时藏传佛

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佛以神变之法击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庙僧众,在大昭寺举行法会15天。祈祷诵经是传召的主体活动,成千上万的僧人在领经师的率领下用训练有素的胸音低吟高诵,声音像大海的渡涛汹涌澎湃,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场面极为壮观。最引人人胜的项目,是大昭寺南侧“松曲热”广场进行的考格西的公开辩论。格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位,在场所有的僧人,都可以轮流向被考人发难,和他论辩经学,这种辩论声音抑扬顿挫很有音乐感,辅之以击掌、喊叫、不停的比画,更有长串的念珠随着手势飞舞,构成非常精彩的场面。

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因绘满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壁画主要描述释迦牟尼佛和藏传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生平事迹。西面墙上的一幅壁画描绘了五世__、固始汗以及第司桑杰嘉措会谈的情景,其余部分描绘了本寺内将要出现的一千尊佛。大昭寺壁画面积4400平方米,内容涉及宗教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纪念性人像、重要历史事件、西藏风土和民间传说等等。我们将看到的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白山羊驮土图等,都是大昭寺壁画里的珍品。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内转经道,佛教徒按顺时针方向沿佛教圣物转

经。如果以释迦牟尼像为中心,拉萨共有内、中、外三条转经道。外转经道叫“林廓”,是一条沿拉萨老城转经的道路。中转经道叫“八廓”,是沿大昭寺的转经路。而内转经道是环绕着大昭寺的转经道,转经道两旁的墙上绘的是佛本生一百零八个故事。这些故事是在克什米尔诗人克斯门达拉所著的《如意宝树》,即《释迦牟尼传》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是十三世__喇嘛在20世纪初下令绘制的。

我们现在沿顺时针方向参观这些重要的佛殿和经堂。一跨人大昭寺内殿,迎面有几尊大的塑像。左面是莲花生大师,右面是弥勒佛(即未来佛)。这两尊佛像稍往后处是干手千眼观音菩萨。主尊弥勒佛的右面还是两尊面向内的弥勒佛,像这两尊中较小的那尊是巴协家族出资制作的,因而被称为“巴协强巴”,而较大的那尊是贵族颇罗弥旺出资制作的,故被称为“弥旺强巴”。

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殿:这间佛殿是为了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佛殿中央的主尊是宗喀巴,其余八尊是他的八大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两大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分别位于宗喀巴像的左右两侧。宗喀巴年事渐高到偏远的山洞隐修时,这八大弟子曾陪伴在左右服侍他。

神变塔:据说7世纪时,松赞干布将戒指抛向空中,以戒指落下的地方来确定大昭寺的寺址。这枚戒指落到卧塘湖里,于是从湖里升起了一座幻化的白塔,表明已找到了合适的寺址。在13世纪,萨迦班智达按照幻化的白塔的样子建了一座白塔,后来这座塔被毁坏了,现在的主座是为了代替萨迦班智达所建的白塔而重建的。

八药师佛殿:主座小殿中供奉的是被尊为药神的八药师。生病时或为了祈求身体安康时,信徒们认为朝拜这间佛殿能够使他们祛病强身。

千手千眼观音佛殿:观音菩萨以慈悲为怀,他的双手和双眼远远不能满足救度众生的需求,因此,他为了提高自己做善事的效率,就幻化成了千手千跟观音。这尊干手干眼十面观音,据说是在松赞干布时期神奇地出现的,另一种说法是松赞干布及其两个王妃死后,他们的神灵被吸入了这尊佛像中。这座佛殿是除释尊殿最神圣的佛殿。

弥勒佛殿:主尊弥勒佛像右边的沿墙供奉有四尊小巧而精致的四大菩萨像。对面墙上绘的是一幅宗喀巴像,其两侧各绘有一座佛塔。

宗喀巴佛殿:宗喀巴在世时,曾由他的弟子出资制作了几尊他的塑像。据说,宗喀巴见到这尊像时,评价这尊像特别像自己。另一种说法是,这尊佛像是由护法神阎罗神奇地制成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尊佛像是由后来的一位蒙占皇帝出资制作的。宗喀巴像后边左侧供奉着一排他的萨迦派老师的塑像。这座佛殿的楼梯下是通向下面的湖的一扇活板门。

无量光佛殿:这座佛殿的人口处由两尊愤怒相的护法神镇守。左边是蓝

色的金刚手菩萨,右边是红色的马头明王身相之一的措利麦瓦次嘎巴。在佛殿里,主尊无量光佛两侧是两尊小的愤怒相护法神,两侧的墙边分别供有四尊跏趺的佛像。这座佛殿有时又被叫做“业障之殿”。由于这座佛殿紧挨着释尊殿前,信徒们在这里祈祷能够排除他们朝拜释迦牟尼的障碍。

在无量光佛殿和释尊殿之间有四尊跏趺的佛像。中央的主供佛像是藏王松赞干布,左边是他的尼泊尔王妃赤尊公主,右边是他的另一位王妃唐朝文成公主。墙角边的第四尊小佛像是一尊古老而叉备受人们崇奉的莲花生像。这尊佛像的艺术手法富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与其他拘泥于传统的莲花生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我们到了著名的“觉康”佛殿,它就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华所在。藏传佛教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位于此处。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牟尼像,也称“觉卧佛”,是文成公主人嫁松赞干布时所带来的。下面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尊不同凡响的佛。

藏文史书记载,这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是他在世时塑戚的。颜色像熟金子,一只手做结定的姿式,另一只手做压地印的姿式。相好庄严,慈祥美妙。据说,凡是见到这尊像的人,都能够解脱三毒的痛苦,生起真实的信仰,具足一切见、闻、念、触的功德,与见到了佛陀本人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差异。当时佛祖在世,亲自为身像开了光,散花加持,最后藏于印度金刚座寺。南北明时期,印度国王将这无价之宝送给中国。叉过r几百个春秋,唐太宗李世民将美丽聪慧的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临行之际,唐太宗将中华国宝,供奉在洛阳自马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赐予文成公主携同进藏。当时专门打制一辆手 推车,装载释迦牟尼佛像,公主一行翻过无数高山峻岭,渡过无数江河急流,遇到过无数狂风暴雪、地震_山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拉萨。在松赞干布的主持下,尼泊尔公主修建了太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大小昭寺修成后不久,出现了两尊释迦牟尼佛

像互相换位的事情。据说,藏王松赞干布去世后,孙子芒松芒赞继承了王位。当时盛传武则天将派出大军攻打拉萨,夺回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吐蕃王臣在惊恐之余,匆忙把这尊佛像转移到太昭寺南门里面隐藏,并用泥土封好,上绘一幅文殊菩萨像。同时把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明久多吉挪到小昭寺正殿供奉。公元8世纪初,金城公主来到西藏,她先后到大小昭寺均没有找到释迦牟尼佛像,后来在佛殿的度墙内找到了内藏的释迎牟尼佛像,她将佛像安置在大殿中央,从此这尊佛像成了大昭寺的主佛。它是大昭寺的主神,藏传佛教的精髓,千百万佛教徒的信仰中心。那些极度虔诚的佛教徒用人间罕见的方式表达对佛的祟信,他们从西藏各地甚至从千里之外,一步一个长头仿佛用自己的身体丈量世界屋脊的土地,最后匍匐在佛的脚下。

藏族人称头戴王冠的释迦牟尼像为“觉卧”,而没有王冠的就叫佛主释迦牟尼或佛。每一位朝圣者都用前额碰一下“觉卧”的膝盖,认为可以为自己、为朋友甚至为朋友的朋友祈祷。偏远地区来的信徒们替同村人给“觉卧”献上捎来的哈达,哈达的主人已事先对着哈达口头做了祈祷。许多人请朝圣者代献哈达时,

就像给觉卧带口信一样向朝圣者口述他们的祈祷词。

紧挨在觉卧后边是一尊古老的释迦牟尼佛像。据说,觉卧未供奉在这里时,这是主座佛堂里的主尊。沿着佛堂的高墙供奉着十二尊塑像,它们被称为“六圣子”和“六圣女”。觉卧身后是七世__喇嘛格桑嘉措、十三世____土登嘉措和宗喀巴太师塑像。供桌上点的是酥油灯,金、银制作而成的,也叫长明灯。在觉卧殿门口是护卫觉卧的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四大天王像。这里木制结构的天花板是7世纪时建成的。

离开觉卧殿前往下一个佛殿时,迎面是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间是11世纪入藏的孟加拉大师阿底峡的塑像,左边是阿底峡的大弟子鄂?勒白喜绕的塑像,右边是他的另一位大弟子热振寺的创建者仲敦巴的塑像。仲敦巴完成了阿底峡未竟的事业。

弥勒佛殿:这座佛殿由两名印度神话中的世间神??梵天王和因陀罗守护着。主供佛像是一尊弥勒佛像,历史上(或神话传说中),他与迦叶佛(即过去佛)的施主有关。据说,这尊佛像是由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王妃赤尊公主带到西藏的,他周围的八尊跏趺的佛像均为度母的化身。唐朝文成公主曾经用过的炉子,就放嚣在这座佛殿的左上角。

走到下一座佛殿的途中,要经过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间那尊是藏族喇嘛觉囊?达拉纳塔的塑像。尽管他曾因其宗教言论而受到宗喀巴及其信徒们的严厉批判,但他仍以博学和宗教上的高深造诣而备受人们的崇奉。左边的那尊是观音菩萨,右边的那尊是无量寿佛。

观音菩萨殿:这座佛殿里的主尊是骑在一头狮子上的小的观音菩萨像(左边第一尊)而非那尊大的无量光佛。其余五尊菩萨像均为观音菩萨的不同化身。在这座佛堂与通往楼上的楼梯之间的墙上是一截顶上有个洞的柱子。许多朝圣者把耳朵紧凑在这个嗣边期望能听到鸭子拍打翅膀的声音。相传,这只鸭子存括在大昭寺的卧塘湖底。

莲花生佛堂:楼梯下的一个角落里供奉的是两尊莲花生塑像,右边是一尊藏王赤襁德赞像。在离开这间佛堂时,会见到左边墙上有一幅用铁栅栏围着的释迦牟尼像。据说,这里是九太菩萨以明相显现的地方。

弥勒佛殿:这座佛殿的主尊是一尊小而精致的弥勒佛像,过去每年传召大法会期间都要抬着这尊佛像沿八廓街转经游行。一文殊菩萨像和观音菩萨像分立于这尊佛像的左右两倒,而这两尊菩萨像旁又分别是一尊跏趺的度母像。此外,墙边的四尊愤怒相的护法神是守护这座佛殿的门。

西藏大昭寺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的光临,请让我用藏语向各位贵宾表示问候:“扎西德勒”!我向各位解释一下,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著名的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著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代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它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统摄苯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萨、本尊、祖师、护法诸神像。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雍仲林寺的重要殿堂通追拉康,“通”意为见,“追”是解脱。通追拉康面积为80平方米,殿内有一对银灯和一个曼陀罗,各用70个银元制成(1993年铸造),壁画中央为江衮·达瓦坚赞的画像,四周是苯教祖师顿巴辛饶的千佛像;灵塔殿,有40多平方米,供有江衮·达瓦坚赞的灵塔,高5米,据兑用了两公斤黄金包嵌;还有四川阿坝州送来的千尊顿巴辛饶和本尊及菩萨的唐卡,并设有该寺住持的宝座;修行殿,供奉的是护法神,还有一座江衮·达瓦坚赞的铜质鎏金小灵塔,塔内珍藏着江衷·达瓦坚赞的手、足及法器。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故事。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试图在这里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她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神庙白天建起,夜里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当尼妃苦恼和沮丧之时,文成公主经历了千辛万苦从长安来到了这里。赤尊听说文成公主懂得阴阳八卦,善于勘舆地形,便派女仆带上一升金粉的礼物,到文成公主驻地登门求教。文成经过勘舆和测算,测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萨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在此处填湖建寺可以镇魔。史书记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们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用以固定。”这12根钉子相传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要建成供奉释迦牟尼的神庙,还必须调集looo只白山羊.从北郊的果噶拉山驮运土石,把卧塘湖填平,才能完成这样的功德。

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公主采纳了文成公主的主张,征集了许多民夫和1000只白色山羊,开始填湖建寺。一时从湖边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驮运土石的白山羊络绎不绝。这段路程实在太远,驮的东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毙路边,还有更多的腰背磨烂,痛苦万状。大昭寺开光的时候,松赞干布和他的两位妃子,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牺牲,吩咐匠人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它和大昭寺其他神柢一样,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神庙也定名为“热阿曲朗祖拉康”,意为“山羊负土幻化的释迦神庙”。

现在大家请看,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竖立着两块石碑,这块就是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的。这是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问的唐蓄会盟所建。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碑文中强调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历史和功业,并记载了这次会盟的经过、立石年月以及双方参加登坛会盟的官员名单。表达了汉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是汉藏历史上一件可贵的文物。另一块是“劝人种痘碑”,高3.3米.宽1.2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公元1794年由驻藏大臣和琳撰立。乾隆期间,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驻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和琳并劝令__喇嘛和班禅拨口粮作为定例,随后立了这块“痘碑”。由于迷信,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现已遍体鳞伤,形成了许多臼形窝坑。致使文字大多损毁,难以辨认。在唐蕃会盟碑的两侧种有著名的“唐柳”,相传是文成公主将皇后在长安灞桥赐的柳枝带来西藏亲手种于大昭寺周围,所以也称“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尽管它现已枯萎,却依然为人们珍视。据传西藏原无柳树,而现在各地的柳树都是从文成公主所带树苗而发展起来的。

大昭寺坐东向西,太殿高4层,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殿门边框上,雕刻着莲花、飞天、禽兽,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的半圆雕塑。说来有趣,狮身伏兽的鼻子全是扁的,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大昭寺修建中,松赞干布亲自挥斧上梁,惊动了九天之神纷纷前来助阵。一天,女仆送荼时见梁上梁下全是松赞干布,不禁大惊,连忙禀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来到工地大喊“赞普”,松赞干布闻声扭头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挥将承檐上面狮身伏兽的鼻梁给削平了。大家看,整个建筑飞檐雕兽,雕刻精美,既保存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叉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古朴的风格。

晚间灯火阑珊时,到美丽的热带雨林广场赏景,在柔软的沿岸沙滩上散步,听一听大东海的浅唱低吟,将会令您十分惬意。

现在我们由正门进入后掊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是举行拉萨传召大法会的地方。在这里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传召大法会。每年藏历一月初四至二十四,是规模盛大的传召大法会,届时拉萨三大寺的僧人数万人聚集犬昭寺,举行丰富多彩的宗教法事活动。传召大法会始于1409年,当时藏传佛

纳木错的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湖水不能外流,是西藏第一大内陆湖。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水分蒸发较大。湖水苦咸,不能饮用,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佛以神变之法击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庙僧众,在大昭寺举行法会15天。祈祷诵经是传召的主体活动,成千上万的僧人在领经师的率领下用训练有素的胸音低吟高诵,声音像大海的渡涛汹涌澎湃,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场面极为壮观。最引人人胜的项目,是大昭寺南侧“松曲热”广场进行的考格西的公开辩论。格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位,在场所有的僧人,都可以轮流向被考人发难,和他论辩经学,这种辩论声音抑扬顿挫很有音乐感,辅之以击掌、喊叫、不停的比画,更有长串的念珠随着手势飞舞,构成非常精彩的场面。

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因绘满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壁画主要描述释迦牟尼佛和藏传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生平事迹。西面墙上的一幅壁画描绘了五世__、固始汗以及第司桑杰嘉措会谈的情景,其余部分描绘了本寺内将要出现的一千尊佛。大昭寺壁画面积4400平方米,内容涉及宗教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纪念性人像、重要历史事件、西藏风土和民间传说等等。我们将看到的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白山羊驮土图等,都是大昭寺壁画里的珍品。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内转经道,佛教徒按顺时针方向沿佛教圣物转经。如果以释迦牟尼像为中心,拉萨共有内、中、外三条转经道。外转经道叫“林廓”,是一条沿拉萨老城转经的道路。中转经道叫“八廓”,是沿大昭寺的转经路。而内转经道是环绕着大昭寺的转经道,转经道两旁的墙上绘的是佛本生一百零八个故事。这些故事是在克什米尔诗人克斯门达拉所著的《如意宝树》,即《释迦牟尼传》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是十三世__喇嘛在20世纪初下令绘制的。

我们现在沿顺时针方向参观这些重要的佛殿和经堂。一跨人大昭寺内殿,迎面有几尊大的塑像。左面是莲花生大师,右面是弥勒佛(即未来佛)。这两尊佛像稍往后处是干手千眼观音菩萨。主尊弥勒佛的右面还是两尊面向内的弥勒佛,像这两尊中较小的那尊是巴协家族出资制作的,因而被称为“巴协强巴”,而较大的那尊是贵族颇罗弥旺出资制作的,故被称为“弥旺强巴”。

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殿:这间佛殿是为了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佛殿中央的主尊是宗喀巴,其余八尊是他的八大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两大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分别位于宗喀巴像的左右两侧。宗喀巴年事渐高到偏远的山洞隐修时,这八大弟子曾陪伴在左右服侍他。

另外,甘丹寺内珍藏有清乾隆帝所赐盔甲和明永乐皇帝所蜴锦缎绣唐。盔甲嵌金银珍宝,是乾隆皇帝于公元1757年作为对黄教始祖宗喀巴的供奉赐给西藏的,头盔上面还用汉、满、蒙古、藏四种文字作了说明,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珍品。锦缎绣唐是明朝永乐皇帝赠赐给大慈法王释迎益西的,共有释迦牟尼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绣像的锦缎24幅,太慈法王返藏后立即转奉给上师宗喀巴。这些绣像,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要展示3周,称“甘丹绣唐节”。藏历六月十五清晨,全寺僧众诵。戒布萨”后,再举行“会供法会”(俗称“传小召”),由16名青年僧人抬着26米长、lO米宽的释迦牟尼像的大唐卡迎至展佛台展出,半小时后收起送回羊八犍神殿珍藏,然后取出锦缎绣唐24幅让四众朝佛瞻仰,同时演出藏戏、歌舞,节日气氛十分浓厚。

神变塔:据说7世纪时,松赞干布将戒指抛向空中,以戒指落下的地方来确定大昭寺的寺址。这枚戒指落到卧塘湖里,于是从湖里升起了一座幻化的白塔,表明已找到了合适的寺址。在13世纪,萨迦班智达按照幻化的白塔的样子建了一座白塔,后来这座塔被毁坏了,现在的主座是为了代替萨迦班智达所建的白塔而重建的。

八药师佛殿:主座小殿中供奉的是被尊为药神的八药师。生病时或为了祈求身体安康时,信徒们认为朝拜这间佛殿能够使他们祛病强身。

华夏西部影视城又称“东方好莱坞”。位于银川市郊镇北堡,距华夏珍奇艺术城两公里。原为西部荒漠废弃的明代古堡,周围名胜古迹众多。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华夏西部影视城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千手千眼观音佛殿:观音菩萨以慈悲为怀,他的双手和双眼远远不能满足救度众生的需求,因此,他为了提高自己做善事的效率,就幻化成了千手千跟观音。这尊干手干眼十面观音,据说是在松赞干布时期神奇地出现的,另一种说法是松赞干布及其两个王妃死后,他们的神灵被吸入了这尊佛像中。这座佛殿是除释尊殿最神圣的佛殿。

弥勒佛殿:主尊弥勒佛像右边的沿墙供奉有四尊小巧而精致的四大菩萨像。对面墙上绘的是一幅宗喀巴像,其两侧各绘有一座佛塔。

干像寺后山崖上,有一巨大的圆石,屹然独立於另一岩石之上。人们用手推撼,石体微微晃动,名“摇动石”,为盘山八大怪石之一。明刘侗的《帝京景物略》、袁宏道的《游盘山》中均有记载。《游盘山》中写道:“摇动石者,两石相载,大於车轮。试单臂徐引,则左右动摇,若多人共牵则不复得试。”清诗人王瑛的《摇动石》写道:“顽石若有灵,所处亦良险;不必待生公,逢人头便点。”摇动石上,南有线刻佛像,西南地区,东有“摇动石”等刻字。

宗喀巴佛殿:宗喀巴在世时,曾由他的弟子出资制作了几尊他的塑像。据说,宗喀巴见到这尊像时,评价这尊像特别像自己。另一种说法是,这尊佛像是由护法神阎罗神奇地制成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尊佛像是由后来的一位蒙占皇帝出资制作的。宗喀巴像后边左侧供奉着一排他的萨迦派老师的塑像。这座佛殿的楼梯下是通向下面的湖的一扇活板门。

无量光佛殿:这座佛殿的人口处由两尊愤怒相的护法神镇守。左边是蓝色的金刚手菩萨,右边是红色的马头明王身相之一的措利麦瓦次嘎巴。在佛殿里,主尊无量光佛两侧是两尊小的愤怒相护法神,两侧的墙边分别供有四尊跏趺的佛像。这座佛殿有时又被叫做“业障之殿”。由于这座佛殿紧挨着释尊殿前,信徒们在这里祈祷能够排除他们朝拜释迦牟尼的障碍。

在无量光佛殿和释尊殿之间有四尊跏趺的佛像。中央的主供佛像是藏王松赞干布,左边是他的尼泊尔王妃赤尊公主,右边是他的另一位王妃唐朝文成公主。墙角边的第四尊小佛像是一尊古老而叉备受人们崇奉的莲花生像。这尊佛像的艺术手法富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与其他拘泥于传统的莲花生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我们到了著名的“觉康”佛殿,它就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华所在。藏传佛教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位于此处。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牟尼像,也称“觉卧佛”,是文成公主人嫁松赞干布时所带来的。下面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尊不同凡响的佛。

藏文史书记载,这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是他在世时塑戚的。颜色像熟金子,一只手做结定的姿式,另一只手做压地印的姿式。相好庄严,慈祥美妙。据说,凡是见到这尊像的人,都能够解脱三毒的痛苦,生起真实的信仰,具足一切见、闻、念、触的功德,与见到了佛陀本人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差异。当时佛祖在世,亲自为身像开了光,散花加持,最后藏于印度金刚座寺。南北明时期,印度国王将这无价之宝送给中国。叉过r几百个春秋,唐太宗李世民将美丽聪慧的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临行之际,唐太宗将中华国宝,供奉在洛阳自马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赐予文成公主携同进藏。当时专门打制一辆手推车,装载释迦牟尼佛像,公主一行翻过无数高山峻岭,渡过无数江河急流,遇到过无数狂风暴雪、地震_山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拉萨。在松赞干布的主持下,尼泊尔公主修建了太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大小昭寺修成后不久,出现了两尊释迦牟尼佛像互相换位的事情。据说,藏王松赞干布去世后,孙子芒松芒赞继承了王位。当时盛传武则天将派出大军攻打拉萨,夺回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吐蕃王臣在惊恐之余,匆忙把这尊佛像转移到太昭寺南门里面隐藏,并用泥土封好,上绘一幅文殊菩萨像。同时把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明久多吉挪到小昭寺正殿供奉。公元8世纪初,金城公主来到西藏,她先后到大小昭寺均没有找到释迦牟尼佛像,后来在佛殿的度墙内找到了内藏的释迎牟尼佛像,她将佛像安置在大殿中央,从此这尊佛像成了大昭寺的主佛。它是大昭寺的主神,藏传佛教的精髓,千百万佛教徒的信仰中心。那些极度虔诚的佛教徒用人间罕见的方式表达对佛的祟信,他们从西藏各地甚至从千里之外,一步一个长头仿佛用自己的身体丈量世界屋脊的土地,最后匍匐在佛的脚下。

大家请随我前往后殿西方三圣殿参观,这里供奉右南无阿弥托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刚刚我们讲过滴水观音,也许有人会问观世音是谁,是男是女,好,先让我们从观世音的身世讲起吧,观世音”是梵文的译音,意为阿婆罗,其实观音菩萨在印度是男身,据佛经讲,他原是王太子,成佛后是阿弥托佛的左夹持,与右夹持大势至菩萨合成西方三圣”,要说观音是男是女,从佛经的角度讲,无所谓男女,那么,中国女性观音始于何时?据初步调查,女性观音造像于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朝,大了明朝观音普遍位妇女神,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民族文化而渐渐演变。而女性观音也是人们易于接受的一种慈悲和美的化身。

西藏大昭寺导游词(三)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欢迎大家到拉萨旅游,我是你们拉萨之旅的导游王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小彬 ,皮肤有点黑,是常年在高原的原因吧,但这可是健康的皮肤哟,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我们的卫士级人物了,扎 西 德 勒师傅了,大家可以简称他是扎德师傅,扎西德勒的意思是 - - 吉 祥 如 意,希望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也能事事顺心,吉祥如意。 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藏学文化最为浑厚,的神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群----布达拉宫,现在汽车距布达拉宫还有一段车程,大家可以一边观赏车外的高原风光,一边听小王我介绍一下布达拉宫的情况。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个普陀罗,布达拉宫由此得名。 布达拉宫是一座集宫殿与寺院与一体的古建筑群主楼高13层,高113米,海拔37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 1645(藏历木鸡年)五世 完成西藏地区统一,为宣布重建布达拉宫,以后布达拉宫又多次增修与改建,始具今日规模。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在藏传佛教中宣传的有“三界”之说。三界即:“欲界”、“ ”和“无 ”。我们可以看到布宫的整体布局,把红宫、白宫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个层次段纵向排列,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三界”之说。好了,我们到了布达拉宫前厅广场了,请大家带好行李,随我下车。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沿着这些阶梯向上,我们就可以到布达拉宫的萨松郎杰了,阶梯比较多又是在高原,所以大家慢点。

我们现在已上到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堂,这里被称为萨松朗杰(意为胜界),宫殿内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画像,画像前供有皇帝“万岁”的牌位,牌位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向西来我们就到了其美甘丹殿堂,此殿建于1690年,是六世****仓央嘉措的经堂。六世****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25岁时,成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先后流浪到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他从而写出著名的诗歌集,这部诗歌现在被网络热传,就是《仓央嘉措情歌》,记得有首舒缓的诗,《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观过其美甘丹,我们来这边看看宫殿长廊,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无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我们现在对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的功能、历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价值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会给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实上,以布达拉宫价值论,几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宫殿,它的整体布局显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励人们回避现实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尘世,飞向佛国的境界,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显示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等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方面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特色。

它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佐证。 为了更好的保护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拨款维修,特别是1989年,国家对布达拉宫进行历史性的维修,历时5年,先后投资5300万元,派出10多个省、区的15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加维修工程,维修部位100余处,维修规模是布达拉宫重建后 (300年来)最大的一次。工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这一民族遗产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使古老的布达拉宫更具魅力。

    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