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的腌制方法是什么
海蜇,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和海。海蜇浙江沿海最多。可供食用,并可入药。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享海蜇的腌制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海蜇的腌制方法
海蛰腌制的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海蛰预处理,以及海蛰分次腌制,其特征在于,经预处理的海蛰分四次按下列步骤进行液态式腌制:
(1)第一次腌制 向容器中加入盐度3Be’-饱和浓度的含盐水,加水量以能浮起海蛰腌制物为准,将腌制物逐层投放其中,层加明矾并搅拌,每n层加一层盐以使体系保持盐度在5Be’以上,最后一层上加封顶盐覆盖表面,腌制8-15小时;上述逐层加明矾也可按量一次加入体系搅拌均匀;上述腌制物是蛰体或蛰头;
(2)第二次腌制 重复(1)的过程,所不同的是每n+1层加一层盐,腌制5-20小时;
(3)第三次腌制 在容器中撒一层封底盐覆盖容器底部,加入盐度达饱和浓度的含盐水,水深以能浮托起所投入的海蛰腌制物为宜;将腌制物逐层投放其中,层层加盐和明矾,最后一层上加封顶盐覆盖表面,腌制不少于四天;上述明矾也可不加;
(4)第四次腌制 重复(3)的过程,不加明矾。
海蜇养殖技术
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
1. 池塘的选择
(1) 选择离海边比较近,进排水方便(最好是小潮也能换水)的池塘。
(2) 池塘附近最好能有淡水资源以便调整水的盐度。
(3) 池塘的大小在20亩以上为宜,越大越好。
(4) 水深在1米以上,1.5米~3米为最宜。
(5) 岸边的坡度应该是越陡越好,如坡度太缓应该在岸边水深0.5米处加围网或塑料布,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2. 池塘的进排水
(1) 进水口应该有围网,防止杂鱼、杂虾等敌害生物的进入,围网的网目应该在40目~60目左右。池塘的排水口也应该设有围网,网目应该和入水口的网目相同,防止排水时跑苗,围网的面积应该大一些,依据具体池塘大小而定。网目的大小可以随着海蜇的生长而逐渐增大,排水时水流尽量缓一些,防止海蜇苗粘在排水网上而发生死亡。
(2) 进水10天以后方可放苗,进水后根据情况可适当肥水,保证浮游动物有一定的数量。
3.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 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等。此项工作应该由技术人员来完成,可求助于育苗厂家,一定要准确,这关系到放苗后的成活率。
(2) 将养殖池塘的水温、盐度在放苗前告知育苗厂家,看室内外池塘的水质条件差别大小才能断定是否能放苗。适宜海蜇养殖的水温范围是15℃~35℃,最适是22℃~28℃;盐度的适宜范围是8‰~36‰,最适范围是18‰~30‰。
(3) 岸边坡度太缓的池子应该在放苗前在岸边0.5米水深处加围网或塑料布。
4. 放苗
(1) 放苗时间应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无风、无阳光直射的天气。
(2) 放苗的密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0只/亩以下。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生长缓慢、长不大等现象。具体的放苗密度应该和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质情况及换水条件等相联系,条件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条件差的一定不能多放,否则可能导致养殖失败。
(3) 蜇苗运输时应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温。
(4) 放苗时把苗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一段时间(10分钟~2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5) 最好将苗直接运到池塘中间,均匀、缓慢的泼洒入池内,操作不可急躁,以防伤苗。
5. 养殖管理
海蜇养殖基本上采用的是不投饵的方法,因此换水(补充水体的天然饵料)对海蜇养殖非常重要。
(1) 放苗后如果天气正常,水质条件正常,7天之内不需换水,7天之后可少量换水(每次不超过20%)
(2) 海蜇养殖前期(10天~20天)换水条件好的池塘可每天换水,应该遵循少换、勤换的原则。进、排水最好不要大排大灌,那样会对苗产生伤害(如苗粘在网上而导致死亡),尤其是在海蜇的伞径长到5厘米之前。
(3) 遇到坏天气如大风、大雨,最好不要换水,以免环境变化太大而对海蜇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4) 换水前应该对所要换的新水的温度及盐度进行测量,和池子内的差别不能太大。盐度变化幅度不能超过10‰,超过这个数量不能换水。
(5) 池水的盐度最好能保持在20‰~30‰之间,对于那些附近有淡水资源的池塘,应该充分利用淡水调整池水的盐度。在适宜的区间内保持相对比较低的盐度对海蜇的生长是很有利的。但淡水的注入要均匀,不能因为局部盐度过低而造成海蜇的死亡。
(6) 随时观察海蜇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动物的量。
海蜇的形态特征
整体
海蜇体呈出像蘑菇状,分伞部和口腕两部分。伞部(即海蜇皮)超过半球形,直径300~600毫米,最大可长到1米。外伞部表面光滑,中胶层厚,晶莹剔透。伞缘感觉器8个,每1/8伞缘有缘瓣16~22个。据报道,2013年8月,渔民姜哲辰捕到一只450斤的海蜇,号称“海蜇王”。
伞部
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50厘米,最大可达1米,胶质比较坚硬,一般为青蓝色;乳白色的触手;八枚口腕,缺裂成许多瓣片。
内伞部有发达的环状肌,间辐位有4个半圆形的生殖下穴,其外侧各有1个生殖乳突。内伞中央由胃腔向伞缘伸出16条辐管,辐管侧生许多分枝状小管,并彼此相连,且各辐管中部由l条环管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管系统。伞体中央向下伸出圆柱形口腕,其基部从辐位有8条三翼形口腕。肩板和口腕处有许多小吸口、触指和丝状附器,上面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
口腕(即海蜇头)各翼生有若干棒状附器。吸口捕吸食物,是胃腔与外界的通道。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通体呈半透明,体色多样,白色、青色或微黄色,多呈紫褐色或乳白色;伞部和腕部的颜色通常是相似的,但也有时两部分颜色完全相异。
海蜇的经济效益
营养价值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胶原蛋白与其他活性物质, 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鲜食品。海蜇还是一味治病良药,是很多中药处方的重要成份, 据《本草纲目》记载: 有气味, 碱温无毒, 主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烫火伤,众多的经验药方以及研究报道表明:海蓄对高血压、慢性气管炎、哮喘、胃溃疡、风湿等多种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有些含海蓄成份的药方用于癌症治疗, 据报道海蟹还具有消除疲劳和养颜美容的功效。我国医学认为,海蜇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之功效[5] 。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其商品价值海蜇头贵于海蜇皮。
根口水母科(海蜇科)动物海蜇和黄斑海蜇的口腕部。两种海蜇又称樗蒲鱼、水母、海蜇头。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沿海一带。获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榨去体内水分,取口、腕部洗净,盐渍。用时再以清水漂洗干净。
食用
《食林广记》:中国是最早食用海蜇的国家,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就有食用海蜇的记载。
《食用做法》:食用做法方面,由于海蜇性平,营养丰富,基本是老少皆宜,诸无所忌。多痰、哮喘、头风、风湿关节炎、高血压、溃疡病、大便燥结的病人更适合多吃海蜇。海蜇的做法有很多,煮、清炒、水氽、油氽等均可,切丝凉拌即一道美食凉拌海蜇丝效果更佳,清脆爽口。但食用新鲜海蜇时要注意,新鲜海蜇有毒,必须用食盐、明矾腌制,浸渍去毒,滤去水分,然后再烹调。
海蜇可食用,口感爽脆,营养极为丰富。 海蜇每1000克含水分650克,蛋白质123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40克,灰分187克,钙1820毫克,磷微量,铁95毫克,硫胺素0.1毫克,核黄素0.4毫克,尼克酸2毫克,维生素B101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烟酸2毫克。每公斤干海蜇含碘13200微克。
新鲜海蜇切完盛入盆中,加老醋、盐、味精、蒜泥、麻汁、香菜末、香油,还有的放点熟芝麻,食用用汤匙,口感软滑弹润,酷似凉粉。不仅居家常食,在星级酒店的餐桌上有经常用这个貌似凉粉的海蜇羹。
猜你感兴趣:
3.海蜇的保存方法
5.酸辣萝卜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