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保健治疗方法>

糖尿病有关运动疗法的推荐

羽彤 分享

  当你得了糖尿病的时候,不要慌,不妨可以在吃药的同时,做一些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糖尿病有关运动疗法的推荐,希望能帮到你。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一)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作用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方法,具有与饮食控制一样重要的地位。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并可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①运动促进了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

  运动需要能量,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葡萄糖,所以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葡萄糖的消耗而使血糖持续下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也可降低。一般认为,中等量运动降糖作用可持续12~17个小时。

  ②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利用增强,可减少降糖药物用量。

  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使肌肉组织更多地利用脂肪酸,使肌肉组织发达,全身肌肉/脂肪的比值增加,使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甚至恢复到正常体重范围。

  ④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使全身代谢旺盛,肺的通气、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也增加,肺泡与毛细血管接触面积加大。同时血液循环加速,改善心脏和血管舒、缩功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及冠状动脉供血量,心搏出量也增加。

  ⑤运动可以增加血管弹性

  使血压降低,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有预防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作用。

  ⑥运动可以提高抗凝血因子的活性

  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患心脏病、脑卒中(中风)及高血压的危险。

  长期有规律地,特别是精神愉快地运动,可解除精神紧张,减轻大脑的负担,减轻焦虑,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改善及平衡神经系统的功能。此外,由于适当运动使全身代谢加快,血流加速,大脑内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功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记忆力也得以提高。

  ③运动可以增加关节灵活性

  防治关节病变及骨质疏松。

  由于合理的运动强度以及持久而有规律的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体力,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使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动脉硬化等都得到改善,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心肌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二)糖尿病运动疗法适应范围

  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并予餐前在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使运动时不会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以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

  ②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来说,适当运动有利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但对有心、脑血管疾患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也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三)糖尿病运动疗法禁忌证

  ①病情很不稳定,血糖很高或血糖波动很大的患者。

  ②有急性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③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如心、肾功能衰竭,严重的视网膜病变,重度高血压,下肢大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

  糖尿病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1.运动前的准备

  ②选择合适的运动鞋、棉袜和运动装。

  ③寻找合适的运动伙伴,让他们了解您的病情,了解出现意外要如何处理。

  ④天气不好、身体不适时要停止运动。

  ⑤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并带一些糖果、饼干等小食品,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运动形式

  有氧运动:步行、慢跑、走跑交替、游泳、骑自行车、滑冰、划船、跳绳、上下楼梯、步行车、活动平板等。

  伸展运动:广播体操、太极拳、太极剑、气功、五禽戏、八段锦、健身迪士科等.

  力量性锻炼:采取中等强度的有主要肌群参与的力量训练,每次8-10组,每组重复8-12次。

  3.运动时间

  应在餐后1h左右进行,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每周至少保证在3~5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min,一般不应超过1h,最好每天运动20~40min。

  4.运动强度

  5.合理安排整个运动过程

  运动应循序渐进的进行,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过程中要遵照三部曲来安排。

  ①运动前热身:在正式运动前先做15秒钟的热身,一般在运动前伸伸脚,弯弯腰,慢走使肌肉先活动起来,心率慢慢快起来,以免受伤。

  ②运动过程:刚开始B寸,运动时间先由5~10mm逐渐加量,延长至20~30min。

  ③运动后恢复:运动结束后不要突然停下来,最好要慢慢走一走,压腿弯腰,让心率慢慢地慢下来,放松10min,再坐下休息。

  6.户外运动场所的选择

  ①公园、校园、湖边、河边、运动场内等空气新鲜、开阔平坦的地方是较为理想的场所。

  ②避开工厂生产区、靠近烟囱、煤炉等污染严重、环境嘈杂的地方,也不宜在马路的十字路口或交通要道旁进行锻炼。还要避开高压线、变电所、广播电视发射塔等电磁波干扰严重的地方,以免电磁波辐射,影响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系统。最好远离楼群,避开“高楼风”。

  7.保证运动安全

  ①运动与饮食控制相结合,定时定量,以餐后0.5~1h运动为宜,运动强度相对固定,一般主张不要空腹运动,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②应按时测血糖,在运动前后容易出现较大的血糖波动,故应监测血糖,以保证运动安全。

  ③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以便有低血糖反应时可以及时含服,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和零钱,以便随时通过电话与家人或急救站(120)联系。

  ④尽量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中运动,如酷暑、严寒或雨中。

  ⑤在运动中如发生腿痛、胸痛、胸闷、憋气、眩晕、视物模糊、恶心等症状应停止运动,在原地休息,并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

  ⑥每天坚持洗脚并检查双脚,以便及时发现双脚有无磨破、感染、红肿、青紫、水疱或血疱,这些都是糖尿病足的发病基础,~旦发现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可自己擅自处理。

  糖尿病的症状

  ①“三多一少”:糖尿病患者常有尿得多、喝得多、吃得多以及体力和体重下降的趋势,具体可表现为尿次和尿量的增多、夜尿频数、每天喝水量超过两个5磅暖瓶、吃得多但仍感到没劲儿以及体重下降等。虽然有些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较轻,甚至可能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但并不能说明该患者没有得糖尿病;

  ②餐前低血糖:不少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之初总感到饭前(尤其午餐及晚餐前)心慌、出汗、饥饿难忍。这是由于该类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没有和其进食后产生的血糖高峰同步(胰岛素分泌延迟)造成的;

  ③视力下降:这主要与患者的血糖波动和出现糖尿病性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有关;

  ④皮肤瘙痒或感染:这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刺激了患者的神经末梢引起的。因为外阴部易受尿糖的刺激,而且容易引发泌尿道感染,所以外阴瘙痒在女性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

  ⑤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过敏,大汗淋漓,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尿不干净或尿不出来以及男性阳痿等。

  ⑥其他方面的症状:如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生长发育迟缓、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反复流产或生4公斤以上的巨大婴儿等。


猜你喜欢:
1.糖尿病活动方案

2.糖尿病的自我疗法

3.判断糖尿病控制较好的指标

4.2017年糖尿病工作计划

5.糖尿病治疗用药

    382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