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计划>

中考政治学习计划怎么写

欣怡分享

  面对中考,政治怎样才能学好它呢?有些人可能会说,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学习政治最好的方法是制定好学习计划。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考政治学习计划,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考政治学习计划

  1.从思想上不轻视,按照“三个凡是”原 则复习 千万不能从思想上轻视开卷考试!

  三年学习的整合可不是很容易就能把握好 的,必须要进行系统地一轮又一轮复习。 中考复习不同于平时的复习,要以实际出 发: 凡是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要一带而过; 凡是容易做错的,要整理错题; 凡是难以理解的,要重新学习。 在方法上,不要和平时学习新课一样,一 课一课地慢慢学习,要将政治课本上的知 识点串起来,要认清各部分知识横向、纵 向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做虽然打乱了教 材的编排顺序,但便于小伙伴们加深理 解,加深记忆,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2.从计划上多统筹,划分“三个阶段”系 统复习

  要有规划地制定复习计划,可以根据自身 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安排复习,复习规划一 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三年的知识点比较认真系统 地进行复习,并且有效地在课本或资料进 行标记,以便查阅,对于常用的知识点应 尽量做到熟练的识记(基础知识点在考试 时尽量避免通过翻书来确定答案),这也 是最初的准备工作,还有特别容易遗忘的 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应该反复识记。

  第二阶段,将教材上的知识串起来进行有 针对性地习题演练,特别结合各省近些年 来的中考真题进行演练,更加有效地让考 生们近距离接近中考,把握答题方向。 (一些典型的题目的答案如果能够通过真 题解析得到解决,就不用再去翻书找答案 了)

  第三阶段,是将本年度的时政热点整理成 材料及问题,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 治课具有时政性的这一特点,是与其他学 科相比最大的不同。 中考试题不仅考查 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 事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中还要配套进行模 拟测试,以中考题型为模板进行整套试题 的模拟训练,注意把握时间的合理分配, 以及在错题上多找老师帮助分析存在的问 题及时更正。(一定要重点积累在复习阶 段老师总结的热点事件的解读和分析)

  3.从失误中找问题 很多童鞋在中考政治开卷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有这样一些:

  首先,中考是一次综合性的考试,它有别 于单元测试或阶段测试,它经常在一个题 目中分别考察若干个知识点,而这个知识 点很有可能会分别出现在三册思想品德书 中,例如环境问题,他会在七年级中《珍 爱生命》里出现,也会在《尊重自然》里 提到,在八年级的《履行公民义务》部分 也会提到,在九年级《资源环境国情及可 持续发展战略》中更会详细介绍。所以, 答题时一定尽力分析出题人想要考察的知 识点,尽可能完整地给出答案。

  其次,中考时考生免不了会紧张,拿到试 卷后急于作答,这样就会审题不认真,观 点答不全;还容易出现审题错误,所答非 所问,答案不切题意要求。为此,在审题 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审题时要保持冷静,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其次在正确理 解题意、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写出答 案要点,特别要注意以数字标注要点1、 2、3……。

  最后,在答完试卷后,不要急 于交卷,应将题目与答案对照检查,发现 错误与遗漏之处及时修正和补充。 再次,要注意政治语言的规范性训练。很 多同学在答题中会使用一些非政治性语 言,甚至会出现大白话,这样的同学在平 时应多参看一些具有解析答案的试题帮助 其规范语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考政治学习方法

  1、预习的方法。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针对政治教材的特点,在预习时可带着问题思考,问题从哪里来,可从“三题”切入,即从课题、节题、框题切入,将课题、节题、框题前面加上“为什么说”、“如何理解”、“怎么样”、“什么是”等疑问代词,变陈述句为疑问句,问题就产生了。二是从基本概念切入问题,如初三政治第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什么叫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怎样才能依法治国?三是从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切入问题。可以这样问自己: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表现?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哪些表现又是违背了这一原理?如果违背了这一原理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如初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框题,我们就可这样去问。四是从基本事实切入问题,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列举的正反事例入手,也可从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入手,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我们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吗?应如何认识和着手解决?

  2、听课的方法。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而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⑴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要尽可能做好预习,万一不能课前也要浏览一下老师下节课要讲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⑵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⑷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

  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⑸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能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以帮助学习。

  ⑹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课后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3、作业的方法。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有些学生往往会觉得上课时明明听懂了,为什么题目却不会做,考试得不到好的成绩?这就需要平时作业的训练,注意各种不同题型(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提高自己的成绩。

  4、复习的方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特别是对于初中课程,由于内容的丰富,更要重视平时的复习。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复习呢?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

  d、看参考书。这是补充课外知识的好方法。

  e、补缺补漏,系统掌握知识结构。

  f、循环复习。将甲复习完后复习乙,在复习完乙后对甲再进行一次复习,然后前进……这种循环复习利于记忆。

  总之,在学习方法培养之时,要发展观察力、提高记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还要发挥创造才能,这是时代和未来的要求。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多样性和个性,有利于学习的创新、科技与发展。

  课后再想。课后复习不是一味地搞“题海战术”,练习要做但不是急于跳进“题海”。首先要做的应是回顾本课听了多少?记了多少?明白了多少?如果有不清不楚的地方不妨先翻开书再看看,直到弄明白了才做一些适当的练习以加深应象并锻炼思维能力。另外,开卷考后不等于都不用记忆、不要背诵了,因为一些基本的原理、概念、观点要想运用自如,离开了记忆是谈不上运用的。所以,课后多想,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记忆一些基本观点,不但不会背上“死读书,读死书”的骂名,反而会使记忆更牢固、运用更灵活、学习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科学的学习方法可用如下此歌谣来概括:课前要预习,听课易入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中考政治常考易错知识点归纳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猜你喜欢:

1.初二政治学习方法与技巧

2.初二政治学习计划

3.最高效的初一政治学习方法

4.初一政治学习计划3篇

5.初三政治教学计划

    383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