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我想好好学习应该怎么办才好

欣怡分享

  很多人都想好好的学习,但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小编建议想要好好学习就要明确学习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好好学习的技巧,希望可以帮到你!

  好好学习的技巧

  1.想要保持学习的紧迫感,必须制定目标和期限

  工作之后的学习,基本上没有时间限制,自己为自己定时间,以一个月、三个月为期限,明确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买参考书前请三思

  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常常下定决定好好学习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各种笔记本和参考书,报补习班……完全想不起家里堆积如山的本子和只做了几页的辅导书。花钱把新的文具和书买回来后,感觉就好像自己已经进步了很多似的,不久就厌倦了它们,学习又回到了老样子。还有每当决定健身时,先买下各种昂贵的装备,下载各种软件,拍照发到朋友圈,真正开始健身却坚持不下去。

  后来我发现了自己这个问题:与其说买买买代表一个新的开始,不如说是借机满足了自己花钱的欲望。于是每每开始学习一样新的技能时,都格外小心添置物品,想一想现有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3.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其抽空读书,还不如用读书的时间向人请教

  “有时候遇到一个不懂的知识点,费劲读了五百页书,真正需要的内容只有其中一页。所以我不会做这么没有效率的事情。”这段话来自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本田年少时曾从事制作活塞环的工作,在他遇到技术问题,反复尝试了好几个月都没有进展时,他想起了回到学校,求助于老师和书本。在校期间,由于他只想学习有关活塞环的知识,所以其他课程一律翘课,两年后因为我行我素被学校开除。但是他却不以为然,因为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活塞环技术。

  本田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对于像我这种中规中矩的人有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工作之后,闲暇时间本来就很少,为了一个工作中的困惑,而从头到尾读一本书是效率很低的事。求助于网络和有经验的人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不要让这种方法成为偷懒的借口哦。

  4.给自己施压,你可以做得更好

  定好学习计划后,我常常有偷懒的情况,比如规定每天背10个单词,第一天非常积极地背了20个,到了第二天就想“昨天多背了10个,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今天不背也行”,第三天又想“今天不想背,大不了明天多背10个呗”,结果第四天有个聚餐又没背成……久而久之,不是到考试关头还有很多没完成,就是一年半载下来学到得很少。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还记得我们在什么时候效率最高吗?论文的截止日期前和期末考试的前一周,简直就是一星期学完一学期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种紧迫感运用到平时,效率就会变高。

  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金就是这样工作的,在《学会学习》中,斋藤孝介绍了斯蒂芬金的工作方法。首先给自己定一个要踮起脚努力一下才能达到的目标,然后不遗余力地去完成它。他要求自己每天写两千字,不完成目标,绝对不离开书房半步,他在书房中彻底屏蔽掉外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不会从天而降,而要自己为之努力。不要手机不离手,老是刷微博,为自己创造一个与世隔绝的时间段。明确目标、给自己施压,我们会更专注、更投入地工作学习。

  5.善用白纸

  最后介绍一个斋藤孝自己的学习方法吧,也许他没有书中的斯蒂芬金、爱因斯坦、村上春树等人出名,但他是一位在日本小有名气的作家和教授。

  随时记下自己的灵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这一条路上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买了一个可爱的手账,上面贴上喜欢的贴纸,用起来会不会有压力?会想到:我的灵感并没有什么啊,规规矩矩写在这样的本子上,好像有些浪费。

  让孩子渴望学习的建议

  1、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初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2、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进了小学,孩子每天都要学习做功课,他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剪刀、裁纸刀、胶水、胶带、颜料、水彩笔、白纸等,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

  3、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开始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兴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日本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日本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时间“年级10分钟”为宜,孩子做完功课就可以玩。

  4、鼓励孩子获得成功

  对孩子不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5、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

  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近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孩子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讨厌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

  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孩子会考虑什么地方是要点,父母也可以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以此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会对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觉得意的地方提出问题,这对父母来说,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如果坚持这种学习方法,孩子就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准确地抓住学习的要求和问题所在。此外,这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习的注意事项

  一、动机

  在开始之前,你必须问自己:为什么要长时间高效学习?并且找到真正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

  有太多人喜欢一开始就给自己的行动找一个宏大的动机,比如“我要做更优秀的自己”又或者“我不想平凡地度过一生”,诸如此类。

  个人认为,这种抽象的动机,是很难真正让一个人长时间坚持学习的。最重要的是,这种动机很难找到好的评判标准和反馈机制:做更优秀的自己,到底怎样算更优秀呢?看完一本书,若有所得,算更优秀吗?学会Excel的一个新技巧,算更优秀了吗?

  假若是这种动机,你发现一旦开始之后,就是一个完全看不到目的地,也得不到反馈的漫漫长路。而这种毫无评判标准和反馈的动机是很难持久的。很快你就会沮丧地放弃。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之所以要高效学习,是“被逼”的。比如很多人喜欢在deadline前几天开始拼命,又比如很多学生在考试前一周开始刷夜,都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如果没解决好动机问题,在压力之下拼命会让你很容易感到疲惫。可能1个星期,2个星期还可以,再长久不行了。这种情况,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短时间爆发后更加猛烈地放纵自己。

  我们要的不是1天,1个星期的长时间学习,而是希望能让自己具有大阶段范围内“长时间高效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你找不到内心真正认可,真正能打动你的动机是很难的。

  个人认为,好的学习动机应该是:具体化、长短结合、并且和自身需求相结合的。

  具体化:

  不要再用无法衡量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动机,而是让它具体化。和“做更优秀的自己”相比,“我要跳槽到Google去工作”就是具体化的动机和目标。

  动机具体化了,我们才能找到评判的标准,给自己建立反馈机制(这点在后面会详细说),同时我们也更容易把动机分解,具体点说就是根据大小进行分解,根据周期长短进行分解。

  比如“我要跳槽到Google去工作”,大体可以分解成下面的样子:

  a、了解Goolge的岗位需求,以及自己想要应聘岗位的详细要求

  b、学语言和技术,使自己打到Google的招聘要求

  c、认识朋友,给自己争取内推机会

  d、……

  如果再详细一些,上面每个子项还可以继续拆分。

  具体化之后最大的好处是:你非常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你应该做什么事情,以及这些事情你进展到什么阶段了。“长时间高效学习”是个没有终点的“无限”过程,具体化动机相当于给这个过程设定方向,埋下路标,让我们不会迷路,能够坚持走下去。

  长短结合:

  上面说到了动机(或者说目标)的拆分,我们应该将整体目标拆分成不同的大小目标,根据完成目标的时间周期以及难度,设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就我个人而言,有段时间每天除工作外保持最少5个小时的高效学习,当时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整体目标是:我一定要在2015年出版一本自己的书。

  因为出版社已经确定了我的选题(也就是说只要书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好,书是肯定可以出版的),我便根据这个整体目标给自己确定了不同的周期目标。

  6个月周期:完成新书第一稿的写作

  第1个月:准备期

  第一周:基础资料搜集整理

  第二周:确定新书整体框架结构

  第三周:与出版社/业内专家沟通,整理反馈意见

  第四周:确定新书整体框架结构

  第2个月:完成章节1-2初稿的写作

  第1周:完成章节1初稿写作

  第2-4周:完成章节2初稿写作

  ……

  实际的目标设定表会比这个更详细一些,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做完目标长短结合的分解之后,每个星期,每一天我都很清楚自己要学习哪些东西,并且完成之后会有很确定的反馈。进入到这个节奏之后,坚持5小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回来的时候总觉得比去的时候快一点。其实路程是一样的,时间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回来的时候我们知道“目的地”在哪里。未知让人恐惧和放弃,但一旦我们知道自己要做到哪一步,就会轻松很多。

  和自身需求结合

  和自身需求结合,是说动机最好和你最想要的、最需要的东西结合起来。

  很多人将自己难以坚持归因为“自控力不够,意志力不够”。这个结论既对,又不对。每个人的意志力千差万别,意志力足够强的人确实更容易进入到“长时间高效学习“的状态,但其实大部分人意志力都是一般的,可同样很多人也能做到同样的事情。

  如果认为意志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那就会变成另外一个问题了。并且提高意志力,应该是更复杂的一个问题,需要更漫长的时间。

  就事论事,我们要解决的是:平凡人如何做到?一个推荐的方法就是和自身需求相结合。

  “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是一个动机,但这个动机不够。“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然后去_公司工作”就和需求结合了。

  “每个月阅读一本书”是一个动机,同样是不够的。“每个月阅读一本书,然后发书评到豆瓣和朋友圈去接受敬仰的目光”就和需求结合了。

  要想清楚,你想要什么呢?什么是最吸引你的?

  面子、金钱、地位、朋友关系、夫妻关系,这些都是很好的结合点。

  可能有朋友会说这样是不是太功利了?学习不是为自己变得更好吗?

  让自己更好是总的目标,或者说是结果。而且,让自己更好是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大部分时候看起来太过遥远。对普通人来说,让自己坚持下去更需要的是近在眼前的东西。

  两者并不矛盾。可能你就是为了钱去学习的,但学习之后并不妨碍你同时也变得更好。

  有时候我们的动机太高大上了,反而缺乏一些接地气的东西。

  二、身体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坚持下去的不是我们的意志力,而是我们的身体。

  一学习就犯困,看书2个小时就头痛,天天下班后就没有精神不想学习,很有可能是你的身体已经非常疲惫了,大脑给你发出了“休息”的指令。

  这时候硬逼着自己去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而且对身体的伤害也非常大。

  身体素质差,影响的不只是你的精力,还会影响你的心情。压抑、郁闷、抑郁、沮丧,很多负面的情绪让我们根本无法进入学习的状态,而这些负面状态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缺乏锻炼导致的。

  我是在工作最为繁忙,休息时间最少的那个阶段开始启动晨练计划的。每天再困也好,7点左右准时起床,然后到家里附近的体育场去跑步。不多,跑3-5公里,出一身酣畅淋漓的大汗,然后散步回家。洗澡,吃早餐,上班。

  摄于最常去的体育场

  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说实话,迎着阳光跑步的感觉真的很好。当感觉到汗液从身体内部奔涌而出之后,所有的压力、疲惫和负面情绪都好像跟随而去了!坚持一个星期后,我便发现虽然自己睡眠时间虽然减少了,但是睡眠质量却大大提高,整个精神状态反而上去了。

  之前下班吃过晚饭后经常觉得特别困,看起东西来效率特别低。但是跑步之后这些状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注意力也变得更容易集中了。

猜你喜欢:

1.描写学习的好词佳句

2.如何调整好学习心态

3.关于好好学习名言汇集

4.怎么激励自己学习

5.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的语句

    377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