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实验教案
物理实验是我们初中物理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学好物理实验对我们的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帮助我们活跃思维,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实验教案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一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是:
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 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正常的思维活动是有序的。按照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发展。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 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实践与思维活动,就能使思维按层次展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在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培养起来的兴趣,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时,应努力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第一节 “ 绪言 ” 课中,设计多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力、热、电、光的现象,并动手操作简单的仪器,在学主眼前揭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许多新奇的问题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即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物理实验能够创设真实的、排除干扰因素的物理环境,使物理学家更好地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也同样能创设适合于教学活动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方式深入理解掌握前人己认识到的真理。学生在操作、观察、测量基础上获取感性认识,通过分析、归纳、推理、抽象等思维活动建立概念,得出规律,并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设计实验教学要把发掘实验的物理知识内涵 , 体现实验中的物理规律作为核心 , 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作为出发点。
《大气的压强》的实验教学设计:
1. 教师请一个学生协助演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提出问题
2. 每个学生配备一个皮碗,把皮碗用力压在桌面上,皮碗很难与桌面分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实践体验)
3. 把皮碗压在课桌竖直的挡板上,然后在皮碗的蒂上挂重物,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其力学道理(寻求解答)
4.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定大气压强值 ( 测定性实验 )
5. 设计“玻璃移动器” ( 实际应用 )
这些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
三、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实验教学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初步的锻炼。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操作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而敏锐的观察、熟练的操作又是创造性思维得以产生的基础。因此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既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但绝不能把实验仅仅看作是单纯的技术训练和操作练习。应从实践与思维、动手与动脑的相互联系来认识实验对培养技能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方法
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启发学生从接触物理科学开始,就初步地理解和熟悉基本科学方法。实验教学是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科学研究过程的缩影。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教学实验与科学实验的共同点,以便研究如何对学生系统地进行科学训练。一般说来,实验教学基本方法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实验探究法:例如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测出电流强度与电压的关系和电流强度与电阻的关系,归纳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其特点是:实验探究在前,归纳结论在后。
实验验证法: 这是一种推理,判断在前,实验验证在后的研究方法是与想象,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是人们的认识能力充分发展的表现。
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推论、判断得出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的方 法。例如 ,伽利略在研究物体惯性时进行的无摩擦理想斜面实验。
五.形成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科学实验要求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对学生 “ 严谨治学,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困难和失败,磨练坚忍不拔毅力 ” 的教育。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目标之外的现象,乐于、敢于多问几个 “ 是什么 ” ? “ 为什么 ” ?鼓励学生在科学与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其他实验方法。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过: “ 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甚至可以说更重要。 ”
《液体的压强》的实验教学设计
1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常规实验,得出规律)
2 .教师引导:在甲乙两只大烧杯中分别盛有纯净水和盐水。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设计实验方案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在实验中遇到或想到的问题
( 1 )先把探头放入液体中,再将橡胶管与玻璃管连接好。怎样探究规律?(改变条件,逆向思维)
( 2 )如果没有控制探头 “ 深度相同 ” ,能否区别纯净水和盐水?
( 3 )还可以设计什么方案区别纯净水和盐水?
制作简易压强计。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二
一、眼中有物理,处处是实验
在教学第三章第一节《运动与静止》时,我用较大的字体板书简写了课题《动与静》,流畅与缓慢相间(刻意示范),转身问一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字写的很优美!”我还是表扬了学生“谢谢你的赞美”,示意坐下,再无二话,因为这不是我要的答案。再问一个学生,答曰:“写字的动作很潇洒。”我笑笑——“动作”二字来了,期望值在慢慢靠近,期间有些学生在瞅课本,即刻问之,答曰:“手在运动,黑板在静止。”掌声响起来了,然后我补充说,学习和观察有时是一瞬间的,不一定是苦思冥想的,获得掌声的同学善于学习,因为他瞅了一眼教材,但是他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学习了本节课,同学们就学会了物理观察与表达。
我的反思:1.人文观察与科学观察仅是习惯、思路与目光的倾向,科学观察也要从成长环境、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中养成。2.物理实验是顺其自然的,也是随时随地的。
二、活用身边物,少讲有奇效
在用学案学习完参照物和怎样描述运动与静止后,对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概念教学直接用实验整合过程,用两节粉笔头在多媒体强光背景下,食指和拇指同处夹住自由释放,一次性观察了直线运动与相对静止。掌心共放两节粉笔头斜向上同时抛出(注意动作的协调)一次性观察了曲线运动与相对静止。同时多媒体强光在屏幕上形成的随动阴影给善于多方观察的学生留下的物理信息不就更多了吗?
三、用学生所带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
在学习第三章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时,实验场地就在教室,让学生们明白电子表的计时功能,运动的物体就让学生承担,运动的距离就是教室的前后墙壁间距。我们教师的地砖间距刚好每块一米,行走测时不成问题。奔跑时可以让学生来回折返测时间,同一学生做,不同的学生做,测时多人测等,广泛的获取数据。控制变量的数据与不控制变量的数据比较与计算让学生彻底理解v=s/t的物理意义。
反思: ①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物理。 ②计时员和运动物(学生)要根据平时观察恰当搭配。
四、手机潜水,一举多得
在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时,我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约半米高的透明塑料桶盛满水,把自己的手机用塑料袋密切封闭,让其下沉到水底。打开彩铃光声功能,告诉学生我的电话号码,让学生现在可以给我打电话,当彩铃响起时,全班同学不仅听到了声音,还看到了水面的起伏振动。发声体在振动,介质(水)也在振动,清水时,学生看不到彩铃的光线效果,我在水中洒了一些粉笔末,侧面的学生都能看到光影的闪烁了。他们很兴奋,我给他们开玩笑——这叫水中卡厅。“谁打通了我的电话?”立即表扬:“你下手很快。相信疏散演练时,你一定是高手”。
五、巧用烧杯做光折射实验
大烧杯与激光笔(三只),薄壁烧杯装满水,水面斜进、垂直进;侧面直进折射和凸透镜汇聚一次搞定,非常清楚。
六、圆筒茶叶罐,巧妙做实验
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我用茶叶桶做小车:讲义夹搭斜面,讲桌做平面,粉笔盒做被推动物体,讲桌边标画推动的距离,罐中装粉笔改变质量。简单而明了的把实验探究课程做清楚了,达到了手中无仪器,实验满桌串的奇效。
七、探究导电性,亲切又育人
倒序讲课,突出电阻,在探究导电性时,就用电阻说话。把灵敏电流计机械调零示数左端“0”位。采用大刻度盘,认清+-接线柱,用一节旧电池做实验,准备食盐、食用碱、醋各一包,从学生手中要钢尺、塑料尺、衣服等;另外准备湿树枝,电工用具等随意做;然后用固体食用盐、碱做实验看导电性,再配水溶液。最后用自来水、人体做实验,让学生连入实验电路,还可以让两个学生串并联看出电流大小变化,很有意思。开放的课题:饿了!给人通电?电能能否直接给人体使用,终生课题。很有思考和探究的余地!学好物理课不难,走进厨房做饭,厨房就是离学生最近的实验室。
八、模拟海上打捞与中考实验总复习备考提练
海上打捞(填满表1)
集中了:浮力、滑轮组、械杆、电动机的综合装配
涉及了: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秒表、刻度尺的使用
应用了:力、运动、功、功率、效率……物理量的测定与计算
落实了:一个接近实验的综合应用
过程与方法:一表揽尽中考核心
九、蒸汽炮弹(填满表2)
集中了:质量的测量,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生活中的热机,能的转化,功能关系,热机效率;
涉及了:天平、刻度尺、重锤线、热值表;
深化成: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探究出:外燃机被淘汰的原因及意义。
学生用品:教材(热值表使用),秒表(配备),计算器、草纸。
优点:课题新颖;实验的整体综合性很好;实验设计充分全面体现了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充分,搭配严密周详;表格设计的通透性体现了学习进程的渐进性;充分展示了传统教学在短时间里怎样复习实验课;模拟炮弹的随机性提出了物理实验的探究性;随机填表与计算也让学生动起来。
缺点:仅限教学演示与讲解;学习方式单一(听和看),学生参与性不能体现。
改进:增加实验设备,让学生也能动手;适量调整授课时间,不一定要在短时间完成;将实验拓展成可靠的学生实验总复习专项,在今后的教学中延续下来。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还有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2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要研究它们的规律,可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磁场的存在等,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电阻、密度等。还有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转换成测大气压支持水银柱算的压强;测
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看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3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响度的影响因素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或乒乓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4累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相同纸的厚度再将结果除以100,这样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
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5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
6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
比如: 磁感线,它是不存在的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些曲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液柱,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光线,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
7科学推理法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8多因式乘积法
如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9逆向思维法
如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
10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11分类法
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
12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
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13比值定义法
如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