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鄂教版刺猬教学设计

芷琼分享

  《刺猬》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鄂教版刺猬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鄂教版刺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和谐融洽。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对刺猬有多少了解?谈一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 精读1——5自然段

  1、 师:作者在散步时,意外发现了一只刺猬,这无疑是作者的意外之喜。对于刺猬来说,跟作者的不期而遇,意味着什么?

  2、 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然后交流。

  3、 预计交流内容:刺猬很害怕……相机指导朗读

  4、 让学生带着体会再读1——5自然段

  四、 精读6——11自然段

  1、 师:看着这只可爱的刺猬,作者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用你帽把它带回了家。刺猬被装进了呢帽,在黑暗的世界里,等待它的是什么呢?

  2、 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3、 作者有是怎样对待他的呢?从中你们体会到什么?相机有感情朗读

  五、 精读12自然段

  1、 自由读文,看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2、 交流

  3、 想象一下:作者还会怎样善待刺猬?

  六、小结。

  鄂教版刺猬教学反思

  《刺猬》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我”在散步时捡回一只刺猬,由于我用心善待它,刺猬由刚来时的害怕到试探、再到逐步信任“我”,适应“我”家环境,快乐、自由地生活。直至与“我”情同家人。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是刺猬到“我”家后的行为变化及表现,一是“我”是怎么对待小刺猬的,两条线互相交织,相互影响,让读者既能了解刺猬的一些特点和生活习性,又能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教学完本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学法指导,发展学生能力。

  常言说“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教就是为了不教,在教学预设中,我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当学生找到能表现刺猬害怕的词“四下望望”、“试着跑跑”、“不动了”,师适时肯定这种方法,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指导学生迁移这种学法,在感受我为刺猬营造的“月光”、“树干”时指导学联系画面体会情感。这些学法的指导对学生进一步品读刺猬后来的表现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到刺猬用报纸做窝,喝水,用尖刺刺苹果这些趣事,并能从中体会出我对刺猬的“善待之心”。在读懂文本后,适时让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学生以后写“动物”的习作作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迁移运用,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语感。

  《课标》中指出,阅读要培养学生语感。注重读的训练,读有层次。教学时,默读思考,是对文本整体的朗读,也有对重点文段的研读、品读,同时,大力实施个性化朗读,指名读,评价,再读,学生们把刺猬的表现及心理展示得鲜活、传神;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使师生已浑然忘我,恍若自己就是那文中的“我”、“小刺猬”,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训练了感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了语感。

  三、以学导行,延伸学生思维。

  第六单元以“人与动物”为话题,意在提示我们要在与动物的相处中去感受那份自然的和谐,教学时将“我”与刺猬和谐相处的情景展现于眼前。如:引导学生感受“一会儿……一会儿……”的画面的温馨和谐。并拓展想象、练习说说它还会怎样呢?用上这两个词,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延伸了学生思维,唤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此刻即时以学导行:“如果是你,会怎样对待地球上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小生灵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引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个话题,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同时,更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我”使小刺猬适应“我”家的原因是创设出树林一样的家,那么动物最好的家仍是大自然,对动物的尊重莫过于让它们真正回到自然这个“大家”。在学中导“行”,延伸了学生思维,升华了情感。

  这节课,我重视了“教”与“学”的和谐状态,兼顾了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重视了学生的发展,但稍感不足的是因时间关系,说话训练面不广、拓展想象很匆忙,没有让学生尽情表达。


猜你感兴趣的:

1.鄂教版刺猬教学反思

2.刺猬说课稿鄂教版

3.鄂教版丑小鸭教案

4.鄂教版思想品德言而有信说课稿

5.鄂教版暴风雨说课稿

    33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