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伤仲永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文娟分享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仲永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参考!

  伤仲永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及相关文言实词的含义。

  2.了解文言虚词“之”“于”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情况;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4.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二、重点、难点

  1.文言实词的读音及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故事导入

  2、作者介绍,你对王安石的了解有多少?(交流反馈,补充,板书)

  3、课题探究: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题目,“伤”是什么意思?(哀伤、哀怜)课题“伤仲永”又该怎样理解呢?(为仲永而哀伤)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为仲永而哀伤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经历。

  (二)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包括读音和解释。

  2、自由朗读,解决字词,要求会人会读会写

  3、交流反馈

  (三)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为仲永而哀伤?)

  2、交流仲永的身世

  (那么在仲永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

  (1)出示板书,注明仲永三个阶段的年龄

  (2)请同学们找出仲永在每个时期的特点

  3、反馈交流

  仲永生五年:“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4、他才能变化的原因是:原因在于“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也就是他的父亲贪图钱财,不让他学习,不让他接受教育

  (四)交流探究

  1、作者认为仲永沦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王安石认为他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2、第3段中强调哪一种因素在成长中的作用?(受于人),那么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才能的形成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即使天赋很高的人,也需要接受教育和学习,否则就会变的和常人一样)

  (五)拓展延伸

  1、你对方仲永的遭遇有什么感想?倘若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方仲永那个时代,想改变他的命运,你想对文中的哪个谁说说自己的感想?

  2、交流

  (六)小结

  “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大科学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这么说,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抛掉“我聪明,慢慢来”,“我不学也行”等说法吧,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环境,努力学习!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与作业

  附:

  字词: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传一乡秀才观之:

  邑人奇之:

  于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邑人奇之:

  宾客其父:

  利其然:

  伤仲永:

  故事导入: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我怕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呢!”

  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

  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

  没了大地的营养,没了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它的价值。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伤仲永》

  伤仲永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篇二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先叙后议的写法。

  2、积累文言词汇,能有感悟地读课文。

  3、通过学习,懂得后天教育的重要。

  教学重点:

  1、掌握和积累文言词。

  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先布置课前预习

  ①了解主要内容;

  ②标出疑难。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古今“天才”的“夭折”事例引入课文。

  二、初步感知:

  1、师范读全文。

  学生注意:①正音。②停顿及语气。

  2、学生带着理解读文。

  三、学习前两段

  1、分组讨论学习第一段,并提出小组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代表提出问题,互解疑点。师适当点拨或讲解。

  3、重点提示:①“忽、即、立”三词,写出了方仲永天资非凡。

  ②“焉”、自是的“是”、书诗的“书”、奇之的“奇”、“宾客”等词的掌握。

  4、指名依次说每句之意,加深理解。

  5、齐读:

  ①带着感悟,并注意停顿与语句,要有感情及韵味。

  ②读后老师评价,指点。

  6、依照第一段的学习步骤,学习第二段。

  难点注意:

  ①闻之的“之”,问焉的“焉”,还“自扬州”等的理解。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的理解。

  四、小结与作业:

  1、熟读感悟全文。

  2、译1、2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文言词“焉”、“奇”等的理解。

  2、仲永变化的哪三个阶段?找出相关语句。

  二、第三段分析

  1、用第一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

  *最后一句(长句)的理解是难点,应加以指点:

  ①“先天聪慧……后天不受教育,尚且……;

  (那么)先天并不怎么聪慧……又不受后天教育,岂不更……吗?

  ②明确“且”、“固”、“得为”等意。

  ③优生连起来说说句意。老师评议、更正,再找一般学生说。

  2、由这一段的议论,你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不同角度会有不同说法。如:“后天教育更重要”、“再聪明的人,不努力仍成不了材”等。)

  三、小结:

  1、文章先叙,后议,讲了一个道理:后天教育更重要。

  2、理解文题“伤”的意思:可惜、惋惜、哀伤之情。

  3、带着感悟,朗读全文。(参考文后第二题)

  四、拓展: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即席发言,讨论或辩论

  1、引导:结合文本,旁征博引、有理有据、观点明确。

  2、适当点评或同学互评。

  五、作业:

  1、带着理解和深刻的感悟,朗读全文。

  2、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题。

  《伤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文言文翻译: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看过" 伤仲永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的还看了:

1.《伤仲永》优质课教案设计

2.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3.七年级语文备课计划范文

4.九年级语文备课组计划范文

    180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