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读书技巧>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复习方法

朝燕分享

  中考的文言文,解释与翻译基本上都是关注常见但容易误解的字词,所以,基础性知识要扎实的掌握。所以,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复习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复习方法

  一、课外文言文选文特征

  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性 、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文章

  二、命题特点:

  1.断句

  2.实词理解

  3.句子的翻译

  4.要点概括(文章主旨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事件前因后果分析)

  5.概括中心及开放性试题 (评价、看法、感想、启示)

  三、解题步骤、技巧指导

  (一)分析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二)结合注释速读课文: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题目再读课文: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四)紧扣题目,仔细答题: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第一、 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四、重点难点突破

  1、精读课本内的经典篇章

  2、分门别类归纳文言知识树(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同义词 多音多义词等)

  3、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4、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五、一些同义词归纳:

  第一人称“我”:吾,余,予,仆(谦称),寡人,朕,孤,臣

  第二人称“你”:汝,子,君,卿,若, 尔, 公, 公等

  表示“说”“告诉”:曰, 道, 语 , 云, 言, 谓 对曰

  表示“全,都”:皆, 悉, 咸, 具, 一, 举, 毕

  表示“所以”:故, 是故, 是以

  表示连词“于是,就”:则, 辄, 遂, 乃, 因

  表示否定“不,没有”:莫, 勿, 非, 弗, 亡, 微

  表示“多次”:屡, 数

  表示代词“这”:此, 斯, 尔, 是, 然, 许

  六、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之”、“其”、“而”、“以”

  七、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

  (一)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二)判断句

  (三)省略句

  (四)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其中又可分为:疑问句宾语前置:否定句宾语前置,凭借“是”、“之”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1.何有于我哉?(有什么)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愁什么)

  3.王曰:“何为者也?” (干什么)

  4.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和谁一道呢?)

  5.子将安之? (到哪里)

  (五)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意什么?

  状语后置,即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尝射于家圃”。这种情况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六)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大多不用判断词“是”,常见的格式有三种:

  1.句中用“者”,句末用“也”,即用“……者……也”表示(有的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或者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

  2.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也”。

  3.用“为”、“乃”、“则”等词表示。

  (七)句子成分省略是古今汉语常见的现象,只是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A.主语省略B.谓语省略C.宾语省略D.介词宾语省略E.介词省略

  指出以下句子各属于何种省略,并补出省略的词语。

  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可以(之)一战

  4.或异(于)二者之为

  5.(全家人)杂然相许

  6.(余)问之,(蒋氏)则曰:“吾祖死于是……”

  八、语句节奏划分

  (一)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总原则

  1.根据句意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句中需换气停顿处停顿

  2.看清停顿要求

  (二)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 确定朗读节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两处)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处)

  故/自号曰醉翁也 (一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处)

  (三)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141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