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百科>其它>

举报有什么作用_举报是否要法律依据

丹凤分享

  为了更好的监督一些商家,解决问题,人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发挥人们群众的力量,对不良的事情进行举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解答,举报的作用都有哪些呢的疑问,希望对你有用。

  举报的作用

  举报作为监督的有效形式,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1)方便对违纪、违法、犯罪等行为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举报进行检举和控告,要求予以处理。

  (2)方便公民行使民主权利,有效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活动。公民可以通过举报对党和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建议,反映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

  (3)专门机关通过举报可以获得大量的举报线索,有利于专门机关履行职责,尤其是监督职责。

  (4)将群众监督纳入法制轨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举报在向专门机关提供违法犯罪线索方面很管用,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例如:

  (1)某检察院收到一封举报信,举报某石油管理局钻井工程公司一分公司党支书记杨某贪污受贿。办案组于是兵分两路,一路去钻井公司调查,另一路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到北京取证。仅用了24小时就查实了杨某贪污26万元、受贿1万元的案件。

  (2)某检察院依告群众举报,查获了该市解放以来商业部门最大的一起受贿案。商业局基建科科长王某。利用发包基建项目的权力,在5年中共贿受人民币和赃物折价计29万元。

  (3)某检察院接到一位外地推销员的电话,举报国家重点工程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一些人在签订合同时损公肥私,接受巨额贿赂。

  举报是否要法律依据

  举报有法律依据,我国《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都为了举报提供了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2)人民检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对于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控告的权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人的法律责任。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

  (5)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举证责任的概念

  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就是公诉方和辩护方在审判中向法庭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之案件事实的责任。举证责任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就事实主张提供证据的责任,又称为举证的行为责任;

  第二,用充分证据说明其事实主张的责任,又称为举证的说服责任;

  第三,当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而且案件事实未能查清时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又称为举证的结果责任。理解举证责任的概念。


看过“举报有什么作用”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