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法律常识>

法律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模板

李婉分享

  法律知识,是建设和弘扬国家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法律知识了解程度调查问卷,希望对你有用!

  法律知识了解程度调查问卷一

  Q1:您的年龄是:

  ○ 30以下

  ○ 46-60

  ○ 60以上

  ○ 30-45

  Q2:您的职业是

  ○ 工人

  ○ 个体工商户

  ○ 在家待业

  ○ 其他

  Q3:您的学历是

  ○ 初中或以下

  ○ 高中或中专

  ○ 大专

  ○ 本科或以上

  Q4:在平日的生活,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护?

  ○ 经常

  ○ 很少

  ○ 没有

  Q5:在您所以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有

  ○ 没有

  Q6:如果在商场购买一件伪劣品,您一般会怎样做?

  ○ 只能自愿倒霉

  ○ 到商场与售货员争论,要求退钱

  ○ 寻找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的帮助

  ○ 心理感觉不舒服,但不知道怎么办

  Q7:您知道的《劳动法》中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期限为?

  ○ 3个月

  ○ 6个月

  ○ 一年

  Q8:假设不幸遭遇抢劫或偷窃,你会报案吗?

  ○ 会,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不会,报案也没用

  ○ 会,但对挽回损失不抱太大希望

  ○ 看具体的损失程度决定

  Q9:当你的朋友(亲人)向您借数额较大的金钱时,您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条

  ○ 会

  ○ 不会

  Q10:平时您会主动接触或了解法律吗?

  ○ 会,经常关注法律动态

  ○ 有需要时才会去了解

  ○ 完全不会

  Q11:结合您的生活工作,您觉得您最想了解哪些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婚姻法

  □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 刑法

  □ 民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物权法

  □ 合同法

  □ 其他

  Q12:平日您一般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法律的?

  □ 广播

  □ 海报

  □ 报刊 书籍

  □ 网络 电视

  □ 社区 单位

  □ 其他

  Q13:您希望通过什么形式进行法制宣传与教育?

  □ 定期开设法律知识讲座

  □ 组织观看法律知识视频

  □ 定期定点法律服务日

  □ 以海报、小册子等形式宣传

  □ 其他

  法律知识了解程度调查问卷二

  Q1:您的年龄

  ○ 40岁以上

  ○ 40岁以下

  Q2:您了解多少法律知识

  ○ 不了解

  ○ 了解

  ○ 比较了解

  ○ 非常了解

  Q3:您通常通过什么渠道获得法律知识

  ○ 报刊

  ○ 电视节目

  ○ 网络

  ○ 普法宣传

  ○ 其他途径

  Q4:您知道有法律援助这回事吗

  ○ 知道,且有一定了解

  ○ 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

  ○ 不知道,从未听说过

  Q5:对下列法律,你觉得最熟悉的是

  ○ 宪法

  ○ 民法

  ○ 刑法

  ○ 土地法

  ○ 行政法

  Q6:你听过《农业法》吗?

  ○ 听说过,且有一定了解

  ○ 只是听说过

  ○ 从未听说过

  Q7:你认为法律和你日常的生活,工作关系大吗

  ○ 关系密切

  ○ 关系不大

  ○ 没关系

  ○ 说不清

  Q8:如果你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你会怎么做?

  ○ 只能怨自己倒霉

  ○ 到商店找售货员理论,大家也要退货

  ○ 通过合法渠道也要解决

  Q9:如果您与亲戚,朋友,邻居发生纠纷,首先你会想到怎样解决

  ○ 找村民委员会调解

  ○ 私下解决

  ○ 起诉到法院

  Q10:你觉得法官应该怎样办案

  ○ 深入群众了解事实真相后判决

  ○ 严格按照法律

  ○ 要符合社会道义

  ○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Q11:你认为法院打赢官司最重要的是靠什么

  ○ 权利,金钱

  ○ 法律的正义和法官的秉公执守

  ○ 找熟人

  ○ 其他

  Q12:你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

  ○ 知道,并且十分清楚

  ○ 大体知道

  ○ 我只是知道什么不犯法

  ○ 不知道,做人靠的是良心,别的无所谓

  Q13:你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有哪些原因

  ○ 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

  ○ 执法机关执法不严

  ○ 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

  ○ 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

  Q14:公交车上您正好看到两个小偷正从一个老人家挎包里偷东西,你会怎么样?

  ○ 马上制止

  ○ 如果别人出面制止,我也会帮忙

  ○ 做暗示提醒,引起别人或被偷者的注意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Q15:对于一个和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和你借了700块钱,并承诺两个月后还,你会要求他写借条给你吗

  ○ 关系那么好,不用写

  ○ 应当写

  ○ 写不写都无所谓

  ○ 说不清

  >>>下一页更多“法律知识了解程度调查问卷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