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形成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网络谣言,而网络谣言的根在互联网,它形成的原因很多,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比生活中的谣言大。那么,网络谣言是如何形成的呢?对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提供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网络谣言的形成
1、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2、科学知识的欠缺,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信息管理的滞后,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4、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下降,使公众的不信任感增强;
5、国内一些媒体及少数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助长了政治谣言的传播;
6、网络推手制造谣言,强化了谣言的扩散,挟持了网民的意见;
7、商业利益的驱动,是谣言滋生的经济动因
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危害
1、损害国家形象
2011年3月,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仅一周,中国多地发生群众抢购食盐的事件,“抢盐”闹剧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甚至闹成了国际笑话,被外国媒体广泛报道,给国家形象造成了损害。
2、加剧社会恐慌
“食盐涨价停产”、“毒香蕉”、“乞丐村”,这些与事实偏差较大或完全相左的谣言谎话,借助网络和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曾经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给群众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3、颠覆主流价值
一些网络谣言把颠覆主流价值观作为目标。主流价值观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失去了主流价值观也就失去了社会的共同信仰和理想追求,而社会主流价值往往集中体现在时代英雄和道德楷模身上。谣言把这些人作为攻击目标,无疑会导致社会失序、人心涣散。
4、侵犯合法权益
一些网络谣言肆意侵犯公民个人合法权益。我国作为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这些精神人格权都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但网络谣言却无视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不仅像李双江、张海迪这样的名人会频频中招,就连普通人也常常难以幸免,成为各种网络谣言的牺牲品,以致造成了人人自危、缺乏安全感的极不正常局面。
5、解构高尚情感
一些网络谣言解构人类高尚情感。正如那些“网络大谣”们在落网后所交待的那样,网民的情绪、情感、情欲是他们进行网络炒作的不二法门,他们通过挑战人们的心理底线来达到吸引眼球的最终目的。在各种无耻、恶俗、色欲的挑逗中,网民的情感被调戏,网民的善良被玩弄。
网络谣言的种类
1、凭空杜撰型的谣言,这个最好理解,多数谣言都属于这一类,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编造杜撰,不管其真实性是否被验证,因为是造谣者编写的,都是谣言。
2、夸大其词性的谣言,这种谣言往往有基本的事实,但对事实进行了夸大其词和扩大化,比如本来受伤10人却在传播中被说成是100人,这种谣言迷惑性比较大,容易让人被基本事实蒙住眼睛和判断,比如经常被传播的三年自然灾害饿死数千万人,根本不符合人口学的基本常识却被很多人盲目相信。
3、断章取义性的谣言,这种谣言是从某个大的内容中摘取的,从整篇内容才可以理解其真实的涵义,但如果被人从中间拉出一小段进行传播并不加以解释,就会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这种谣言只要看原来的整体就可以识别出来。。
4、拼凑剪接性的谣言,这种谣言的基本组件都是真的,但这些组件是有其背景和条件的,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场景被使用,就成为了谣言,比如一些领袖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与特定的人开玩笑,或者是用一些典故与当时人人都可以理解的语言,删掉了当时的情景去传播,就成了谣言。
5、半真半假性的谣言,这种谣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内容,往往真的东西里面被掺入假的因素,真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但假的却是被编写者杜撰添加上去的,比如说某个抗战老兵的历史遭遇的时候,有记者就加入了很多自己臆想中的情节用来感染人,还有有人借背景摔孩子事件编写的冷笑话。
上一篇:银行卡防盗刷的方法
下一篇:识别网络谣言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