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防骗手册>

要略知一二的防骗案例

李婉分享

  虽然现在每天电视上都在播出一些有关诈骗防骗的节目,但是为什么骗子依然络绎不绝,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人们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和小看了骗子的手段。那么,防骗案例都有哪些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生活中的防骗案例

  一、接龙红包

  案例:遂宁市民兰烈被拖进一个陌生的微信群,一进群就抢到一个101块的大红包,还暗喜运气好的时候,群里很多人都在@自己继续发,才发现原来手气最佳要红包接龙,于是只有按照规矩发了一个200元的红包让大家抢。接下来不到两个小时,兰烈玩微信红包接龙就赔了2000多元。

  分析:接龙红包拼的是手气,通常抢到最少或最多的继续发。类似玩法还有比红包尾数大小、石头剪刀布等。一些庄家会利用软件做弊,设定不抢最小包或最大包、尾数修正、单双等;至于石头剪刀布、丢骰子根本不需要软件,先把网络断开,接连发送几个骰子,无网络状态则发送失利,然后玩的时候连接网络选点数大的那个重发,骗取不知情的玩家。

  另外由于每人每天发红包的限额只有5000元,群主会招聘代发红包的人员。当成员达到限额、又需要发红包时,就转账给群主,由群主请人代发。群主和代发者会拿5%到10%作为提成,剩下的钱发到群里。

  二、抢红包神器

  案例:徐女士在微信群认识一朋友向她介绍了一款抢红包神器,称可以设置自动抢红包以及降低小包概率。徐女士听后很心动,就花350元购买了这个软件安装到手机中。第二天徐女士登录微信发现一万多余额被转走。

  分析:为了抢到红包,运用抢红包软件作弊的做法慢慢传开,在某宝输入“抢红包”,各种控制尾数、降低小包概率等的“神器”价格从几毛钱到几百元不等。其实抢红包软件中暗藏木马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安装使用,个人信息面临被窃取、微信钱包及银行卡余额被盗走的风险。就徐女士案例,民警调查发现该抢红包软件含木马,她在登录时要输入微信帐号和密码来绑定,导致余额被盗。

  三、扫码送礼

  案例:今年315晚会模拟了一个典型生活情景剧 “扫二维码免费送一桶油”,不少网友抱着扫完关注领礼品后马上取消关注的心态,对扫码送礼活动来者不拒。可是却不知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卡号包括密码等都被骗子一览无余,导致资金被盗。

  分析:二维码暗藏木马风险,光从表面难以辨别其是否隐藏病毒木马。该类案件利用受害者侥幸和贪图小利的心理,以丰富的奖品为诱饵引导大家扫码,但实际这些二维码带有手机木马病毒的下载网址,一旦不小心安装盗刷就发生了。

  电信防骗小技巧

  1、"验证码"谁都别给

  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得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2、手机不显号码,别接

  如果你发现来电不显示号码,一定别接!

  3、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

  无论电话、短信、QQ聊天、微信对话中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4、有些号不能接但能打

  为了防止遇上诈骗分子模拟银行等客服号码行骗,遇上不明来电可选择挂断后,再主动拨打相关电话(切勿使用回拨功能),这样可以保证号码的准确性。

  5、钱财只能进不能出

  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心眼,警方建议如需打款可至线下银行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