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防骗手册>

春节回家时需要具备哪些防骗妙招

李婉分享

  春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日子,而骗子也趁这个时间,在春运的时候实施诈骗。那么,春节回家的时候,该如何防骗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回家防骗妙招,希望能帮到你们。

  春节回家防骗妙招

  一.不要购买“黄牛票”

  回家心切的外来务工人员一定不要贪图方便,到所谓的“临时代办点”或从“黄牛党”手中购买车票,应到正规的售票处购买,以免买到假票上当受骗。

  二.不要搭乘“野鸡车”

  春运期间,正规营运车辆都贴有特制的春运准运证,在正规车站上客。“野鸡车”常沿途兜客,这些车均没有经过春运检查,车挡风玻璃处没有营运证件。

  三.不要随身带太多现金

  回家探亲腰包自然鼓了不少,但要带回家里的钱最好是通过银行、邮局寄到家里。路上不要带太多现金;自己身上带的现金,够路上用就行了,并且应分散放置。不要在公共场所翻弄钱款。

  四.不要在候车室睡大觉

  春运期间候车室来往的人员比较多,候车时不要睡觉,防止错过火车或让不法分子趁旅客熟睡之机窃走物品。

  五.不要带危险品上车

  不要携带危险品。危险生活用品包括香水(花露水)、指甲油、定发水(摩丝)、染发水、酒精、冷烫液、气体或液体打火机、火柴等,尤其不要携带雷管、鞭炮、汽油等违禁物品坐火车。

  六.不要给陌生人留电话

  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不要轻信主动与您攀谈、要求与您进行合作的陌生人,更不要把家庭电话告知他人。一旦出现类似情况要首先向亲人核实,如果确实联系不上则可以向铁路警方咨询。汇款一定要汇到正规的医疗单位,以免上当受骗。打磁卡电话时,要防止不法分子偷听谈话内容,冒名接站诈骗。

  春节居家防盗技巧

  一注意防盗;房门、窗户、排气口等要经常检查;家中不放大量现金、首饰等贵重物品;睡觉或外出时,关好住宅门窗。同时,也可以采用假期防盗小妙招:拉上窗帘、点盏小灯、开启收音机、把电话铃声调低、把门铃电池拿掉等。住户最好是安装防盗窗,要是条件允许还可以安装家庭防盗报警器,这样更加保险。

  二注意防抢;购物时尽量少带现金,包随身携带,不要离手,保持警惕,防止扒窃、拎包、抢夺、抢劫案件的发生;回家、到公共场所吃饭、办事或访友时,及时停车入库或将车停放在有人看管的地方,防止车子或车内财物被盗;夜间出行时,尽量结伴行路,少走偏僻路段,少与陌生人搭腔。

  三注意防骗;节日期间是诈骗案件高发时节,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拆穿骗子的“西洋镜”。在马路上,突如其来的“发财”“好事”,无一例外全是骗人的!无论骗子怎么“忽悠”,都要始终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四注意防扒;外出游玩、逛街时,尽量不要往拥挤人群中挤;注意避开总是“贴”在你身边的陌生人。乘坐公交车时,最好预先备好零钱,钱包放在贴身口袋内,不要放在外衣或后裤袋中,尽量少带现金,不要“露富”。信用卡和身份证应分开放。

  春节后常见的骗局

  参与节目被抽中大奖

  如今,很多综艺类节目都有观众抽奖环节,如果你接到一条短信,称你被某栏目抽中为一等奖,千万不要相信,这是诈骗分子发来的钓鱼短信。如果点击了短信中的网址链接,轻则身份信息被盗,重则手机被下载木马,资金遭盗刷。

  对此,警方提示,收到所谓“节目组”的短信或者电话通知成为幸运观众,不轻信,不汇款,不点击陌生链接,不输入个人信息,不下载不明软件,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不法分子也就没有了可乘之机。

  网购未发货要退款

  春节前,由于一些快递企业暂停收发包裹,大部分网店也停止了发货,所以部分市民在春节前网购的物品还没有到货。春节后,如果接到自称是网店“店主”、“客服”打来的电话,称由于货物短缺、系统原因等无法发货,可办理退款,随后发给你一个退款链接。此时要提高警惕了,千万不要轻易打开此链接,因为这大多是诈骗分子伪造的钓鱼网站,一旦登录,个人信息、网购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就会被窃取。

  从淘宝、天猫、唯品会、京东、亚马逊等购物网站看到,针对春节期间货物发送、办理退货的延时问题,网站大多推出了延长收货付款、延长无条件退货退款时间的政策,而且节日期间仍保持客服热线的畅通,如果遇到疑问,可以拨打热线电话。

  积分再不兑换过期了

  近日,在微信中也常见有人转发信息,“我的积分已经兑换,的确是真的,赶快兑换,以免过期作废。”另外,还有手机收到号码为10086发来的短信,让及时登录某网址,安装掌上客户端,积分兑换可以提现。这种短信全都是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10086发送的,网址也是一个钓鱼网站,当用户点击网址下载安装所谓的“掌上客户端”后,手机就会感染木马病毒,进而造成资金被盗刷的风险。

  车辆异地违章要汇款

  春运高峰,很多外地车主都会选择自驾回家,不法分子看准这个时机,春节过后集中向车主群发交通违法诈骗短信,要求车主汇款到某个私人账户。

  交中介费找好工作

  春节后迎来了外来人员返程高峰,随之而来的是求职潮,很多人在春节后又开始忙碌着找工作。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务工人员求职心切的心理,通过招聘短信、街头小广告等形式发布信息,骗取报名费、中介费、服装费等,或者假冒职业中介机构,骗取求职者信任后,巧立名目收取费用。更有高明的骗子进行伪装,自称“有关系、有路子”,以帮忙找工作为名诈骗钱财。民警提醒:通过中介机构找工作,一定要先看其是否有相关资质,提前咨询收费项目,并签订书面协议,对于收费、赔偿标准进行约定,不能轻信小广告或者口头承诺,以免被骗。

猜你感兴趣:

1.日常生活防骗的小妙招有哪些

2.大学生防骗的小技巧有哪些

3.微信帮家人防骗小妙招

4.老年人日常防骗的技巧有哪些

5.大学生防骗的小妙招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