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宪法的发展历程
建国后,我国《宪法》经过了多次立法、多次废止的经历,从最后一次立宪,到今天为止,又经过了四次的修正。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建国后宪法的发展历程,希望大家喜欢!
建国后宪法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第一部宪法:(54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时间】1954-9-20
【失效时间】1975-1-17
我国的第二部宪法:(75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时间】1975-1-17
【失效时间】1978-3-5
我国的第三部宪法:(78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时间】1978-3-5
【失效时间】1982-12-4
我国的第四部宪法:(82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时间】1982-12-4
【失效时间】
82宪法是我国最新的一部宪法,但是经过了四次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时间】1988-4-12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88年
第二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时间】1993-3-29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3年
第三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时间】1999-3-15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9年
第四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时间】2004-3-14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4年
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旧中国的宪政运动从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到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1月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这一时期,封建势力为达到独裁和专制统治的目的,不断地打出民主、宪政的旗帜。而实际上,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实行过民主制度,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反映民主制度的宪法。尽管,孙中山先生曾于1912年3月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然而在那个年代,《临时约法》由于名义资产阶级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因此它伴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很快夭折了。但无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法史上唯一具有进步意义的资本主义宪法性质的文件。
在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人民政权,并先后颁布了若干宪法性文件: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中央根据地通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政权制定的宪法性文件。
(2)《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于1941年制定通过,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地方性的宪法性文件。
(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于1946年4月制定通过,作为抗战胜利后新形势下的政策原则。
这些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及当时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和立宪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上一篇:简述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下一篇:我国宪法宣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