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500字四年级范文
结果如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结果不懈地努力过。如果曾经努力过,无论结果任何,事实上你已经获得了成功。过程高于成败,它才是根本。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老人与海》读后感500字四年级范文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老人与海》读后感一
故事真的非常的简单。一个八十四天都没有捕获到一条鱼的可怜的老渔夫,在大海中经历了三天的奋勇拼搏,忍受了三天的孤独痛苦后,仍然只是带回来一条大马哈鱼的骨头。
海明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没有成功的老人,同时塑造了一个在生活的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不屈形象。
在书中,老人其实是人类的化身。海则是象征被人类征服的一切。在这个故事中诠释了人活着应有的品格,和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那就是:成功并不是一条大马哈鱼可以证明的。人应该是乐观的,不屈服的对待一切;人应该是有耐性的,一切的诸如贫穷、饥饿、战争都会过去,面对困难永不言败;做到了这些,我们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这部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小说,通过这个孤独又坚强的老渔夫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告诉了我们生命有多强大,告诉了我们心该有多宽。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成功与否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而一棵永不言败的心才是更加可贵的品质。
《老人与海》读后感二
这一个学期我们班读的第一本书物是美国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晚年出的一部作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靠打鱼来维持生活,可是他已经连续了八十四天没有钓到鱼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远离大陆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头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三夜耐力与毅力的较量下,圣地亚哥终于杀死了那条大马林鱼。可他在返航的途中,却遭到了鲨鱼的袭击,当他终于回到港口时,那条大巴马林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光秃秃脊骨。
老渔夫每次捕鱼都是信心满满的,虽然每次都没有成功,但他对下一次充满了自信心,如果他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老渔夫就不会捕到大马林鱼,也不能战胜凶恶的鲨鱼了,所以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要有自信心。
我觉得,我应该向老渔夫圣地亚哥一样坚强、勇敢和充满自信心。不要因为一点困难和挫折就后退、害怕。一个两岁小孩走路难免有一些困难,如果一不小心摔倒,那么他做的第一讲事不是哭,而是努力重新站起来,如果,他是选择继续坐在那里哭的话,他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使困难越来越得意,觉的他非常容易欺负和征服,使你不能勇敢、光明正大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不断地征服和欺负他。
《老人与海》读后感三
一个失去了运气的渔夫重整旗鼓,去深海大鱼,抓到了一只巨大的旗鱼。他用鱼枪将他杀死,血却引来了鲨鱼来偷吃旗鱼。当老人终于把旗鱼拉上岸时,他却只剩下一幅骸骨。---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作家厄尼斯特.海明威所著的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
这是一部“深奥”而简洁的叙事小说,文中的句段精短而平实,丝毫没有修饰。既平凡又真实,就像一本简单的日记------只负责记述现实情况,如心中想着什么,嘴上说的什么,手上做着什么,无不涉及。绝不讲深不可测的长篇大论-------这就是他的简洁之处。像一座名山,简洁只是海面上的一角。而一角之下却是一座庞大的冰山------这便是他的深奥所在。这样有着不同阅历的读者,便能以在对书中的理解中,加入自己的感悟,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效果。
书中的老人是一面“象征永久失败的旗帜”。虽然如此,当天唯一的收获被鲨鱼抢走时------“好汉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好汉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他看着那鱼的半身,心中有燃起了希望,这段是对书中老人望着海面自言自语的一段描写。这段描写使我对老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坚强的硬汉就像海明威本人一模一样,坚定、乐观、永不言败。
结果如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结果不懈地努力过。如果曾经努力过,无论结果任何,事实上你已经获得了成功。过程高于成败,它才是根本。
《老人与海》读后感四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老人与海》。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主要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出海捕鱼,连续八十四天没有任何收获,但他并不气馁。在第八十五天时,老人一大早把船划得很远很远,他出乎意料地捕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鱼。但受伤的鱼留下了血腥味,引来了鲨鱼。尽管老人奋力与它们拼搏,但鱼还是被吃了,只留下鱼骨。尽管如此,老人认为自己并没有被打败,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勇敢、自信、坚强的象征。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因为他总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与命运做不懈地斗争。
这位老人,就是圣地亚哥。一个明媚的午后,我偶然在书架上邂逅了他。他在困难面前决不退缩,不断前进,是因为他坚信: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厄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
我觉得,当今社会正是需要这种力量。如今,我们被家长捧在手心里视为掌上明珠,严重溺爱,因此缺少了独立与适应能力,只要遇到一点困难与挑战,就退缩不前。当别人不认可或者嘲笑时,不能够接受,不能去面对,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逃避,走不出自己的阴影,或者只是因为一些小挫折就从此坠落到无尽的深渊,抬不起头来。我感到,在老人面前,我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并不是因为物质生活,而是因为精神力量!
他,是一个传奇,犹如一面旗帜,屹立不倒,迎着海风飘扬!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圣地亚哥,将人类的这种“打不败”的精神代代相传!
《老人与海》读后感五
见识过“富贵”的人,领悟了人对于灾难的承受力。即便从家财万贯、百亩良田到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也难以令“富贵”在艰难面前停下。到后来,他的亲人一个个逝去,最终只剩下他与老黄牛,也不曾对不幸埋怨过什么。如果说,这样一个故事可以我们明白“承受”,那么《老人与海》则可以让我们战胜!
老人与海,本就是渺小与庞大的对比,然而老人却从未怕过、怨过、恨过。瞧过“鲁滨逊”机智的人,都明白孤独的可怕,独自一人应对生存的艰难。而将一切更为残忍的遭遇放在一个老人身上的时候,其映射出的感受便不言而喻了。他航海八十多天,一无所获,看着丰收的同伴,听闻他们的讥笑,却毫不在意。没错,他是乐观的,这乐观不仅仅在于以后可能产生的“收获”,而是他对苍天、对浩海、对星空的不惧。是的,“拥有”在他眼里不那么重要,他所追求的就是搏斗,无论对方是大马林鱼还是鲨鱼,无论是手抽筋还是几天几夜的煎熬,他所需要的就是搏斗。以此来证明自己,不畏年老、不畏磨难、不畏天地给予的一切创伤。
海明威是个很厉害的人,他将人们对苦难的应对方式描写的淋漓尽致。但人终究有一颗柔软的内心,在遇到苦难时,人们会想起自己最想见的人,会突然有很多想对对方说的话。然而,当周围空无一物的时候,也就无所谓了,想想也罢、说说也好,只要不服老,不认输,也就没什么干不成的。
老人象征着柔弱、无力、沧桑。而比他小船还长的大马林鱼自然是天赐的幸运,它一直潜在水里,老人不知道它有多大,它什么时候会浮上来,它是否会逃跑?而将它抓住又能得到什么?在这一切未知的前提下,他紧紧抓着鱼竿,拼命的祈祷,想让这大鱼跳起来,跳起来它就死了,又祈祷它千万别下潜,下潜它就跑了。更可恶的是,该死的双手随时会抽筋,之前坚持了一次,如果抽筋还来,那老人只有割断鱼线了。
最终,老人经过了几天的奋战,拖着疲惫的身躯把它抓住了。那条大马林鱼比他的船还长,老人只得将它跟船绑在一起,想着回去以后的巨大收获。“好事儿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不会实现了。”这位暮年老者,携着疲惫的身躯和随时会抽筋的双手,又遭遇到鲨鱼。同时也证明了“祸不单行”,鲨鱼不是一条,更不是两条,是一群!奄奄一息的大马林鱼狂摇着尾巴,它败给了老人却不肯败给鲨鱼,直到大马林鱼被啃掉半巨身躯,依旧在残喘着。老人拼了命地保护他的猎物,先是用鱼叉,鱼叉断了换刀子,刀子不好使换棍子,最后换成舵柄,舵柄断了就舵柄的把手扎鲨鱼。直到最后,老人累倒在船上,仍旧带着那副巨大的鱼骨回去了。
老人告诉人们一个事实,没有不可战胜的!所有人都曾在困难下退缩,因为他们不知道“大马林鱼”有多长,不知道“大马林鱼”还可能救他的命,更不知道,只有“大马林鱼”才能发掘自己的潜力,才能无谓的告诉自己,能战胜的不仅仅是“大马林鱼”,即使是“鲨鱼”甚至是更大的,再大些的都可以!
虽然老人老了,手容易抽筋,容易感到疲惫,没有多大的力气,但他却总梦到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