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
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身体走出去,更是让我们彻底回归本真的自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希望您喜欢!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篇一
在旅游越来越成为时尚,旅游攻略书籍充斥书市的今天,能读到旅行中关于灵魂思考的书是可遇不可求的,郭子鹰的《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就是这样一本值得用心品读的书。
这本书用文字、图片记录了作者走过的一些地方,柬埔寨、印度、日本、希腊……没有炫耀,没有夸张,没有大谈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老文化、别致风景,而是从一些小事切入,从一个小侧面,把自己对旅行地的私密的真实感受,娓娓道来,读来亲切感人。书的封面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土路上,奔走着化缘归来的几个小和尚,他们身着大红僧袍,很年幼,“像五线谱纸上零落的音符,随着笑语声渐远,慢慢消失在夕阳落下的方向”,画面唯美,充满了跃动的质感,诠释着在路上的美好时光,给人不可名状的力量与感动,而这样的图片和文字,在书中俯拾皆是。
旅行中,最打动人的往往就是细节,是那些突如其来的瞬间的感动,出人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曾担任国内知名旅行杂志采编主任的经历,和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的身份,让郭子鹰的旅行与众不同,他认为:“旅行的美好,丰盈如桃林风卷过花瓣雨,无可尽数,最玄妙的莫过于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罗马和巴黎”,在他心中,坚守着“只有你看见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存在”的信条。
作为一个旅行者,每到一地,他最喜欢去的不是那些著名的景点,而是世界各个角落的菜市场,那是他心中最真切地流淌着温存着的角落,充满了俗世的温暖和烟火气息。他甚至在凌晨五点,在空荡荡的意大利小车站,去喂一只流浪猫,给它按摩,这是他平时没有做过的,或者没有时间去做的事,而在旅行中却做了。最使我难忘的那幅照片,是作者在英国剑桥拍摄的,画面上,一位中年男子蹲下来,与一个红衣女孩热烈相拥,从他满是笑容的脸上,我们读到了温馨和幸福。不取决于摄影技术的高超,而是作者内心悲天悯人情怀的写照,读后让人内心一热,充满温情。
真正的旅行不是为了去证明自己的伟大或者出众,不是为了能有更多的谈资去夸耀,只是为了明了自己的渺小,找寻自己的位置,感恩能活着的幸运,消磨自己的不知足。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红彤彤会让人掉泪的柬埔寨的落日,希腊恍若天堂的蓝白颜色,巴伦西亚法雅节的焚城热情,作者还以非常独特的视角,带给我们很多单纯的感动,他让我们认识了在吴哥窟“笑得相当开心”、工作一丝不苟的卖彩虹丝巾的小女孩,穿着千疮百孔、上写“生活是一场旅行,而不是一个目的地”文化衫、画沙画的X先生,穿着不合体军装、年轻斯文、有些羞涩的以色列女兵……让我们的心灵安静,让我们懂得“旅途中遇到的人们,他们在与你航迹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了你的人生。”
旅行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平素活得是那样不完整。“最美的自己在远方——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内心的更深处出发。总有一天,你会在不经意之间,遇见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那个你,卸下了在都市丛林里背负的重重铠甲,活力蓬勃,宛若新生。”这充满哲思的语言的背后是心灵的睿智,与其说这本书是旅游畅销书,不如说它是一部直指心灵的书,是一部养心的书,是“嘈杂世界的静音键”。旅行就是去寻找心灵的净土,当你面对陌生的一切时,你的伪装不在了,你会感到灵魂在此歇息,万里不遥。旅行就像生命中的一扇明亮的窗,可以给身体换气,给被都市生活枯萎的心灵以抚慰。在这个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时代,会使人的精神生活很贫乏,奢谈灵魂似乎是不入流的,还好,有郭子鹰的书,让我们清醒,懂得“一个人的财富不是指你有没有财产,而是指你有没有灵魂。”
我们“何其幸运,邂逅此君。”旅行从来都是一件正经事,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一个人对旅行的态度,折射出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态度。一个懂得旅行的人,必定是懂得人生的智者。如果说我们还有灵魂的话,那么旅行就是给灵魂补给的加油站;如果说灵魂是有长度的话,那么旅行就是用脚去丈量它的过程,就是让灵魂自由伸展,皈依本真的清洁之旅。
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身体走出去,更是让我们彻底回归本真的自己。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篇二
慢慢翻阅着作者充满感悟的文字以及那些精心拍摄下来的照片,我们似乎也被带引着进入关于这场旅行的回忆。
“境地”写的是看得见的风景,柬埔寨的落日红得会掉下眼泪,圣特里尼的恍若天堂的蓝白颜色,斯里兰卡的仙境之地,巴伦西亚的法雅节的焚城热情,这些别样风情,带来的是厚重质地的震撼,只有真正的触摸,才知道那份真实的存在感,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节目,节奏路线完全由你定。
“浮生”写的是邂逅的人,如同在风中抖落的秋叶般的人事,旅途不仅仅是到陌生的地方,还要遇见陌生的人,看着他们的说话,才发现我们长时间在一个呆腻的地方,自己渐渐变得像一个口语笨拙的儿童,因为心灵早已积尘。在人群中,你才能回归,找到那个迷失的自己。
“絮语”说的是专属的瞬间,点也踩了,人也见了,自己也不一样了,多了些想法,有了想诉说的欲望,所有的感触多来自于那颗行走的心灵。在旅途遇见的一些事,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关注点,才会多了份思考。
世界上有很多的风景,我们来不及去欣赏,所以我们看自己最喜欢的,得到也是最喜欢的感悟。同时旅行也是一段冒险的过程,去一个你之前没有踏足的未知的地方,你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那是一份多大的勇气。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经历,那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因为旅行,是一个人的时间。而我们所做的是保存这份自己的珍贵时光回忆,偶尔去翻一下那些片段。
有的人以为最好的旅行是抵达终点,以为到达目的地就表示旅行结束,却不知最好的旅行是启程出发,在旅途,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如果你只顾着奔向旅行地,却忘记身边的风景,那是一大损失。而你的回程,又是另一种旅行,如果你有兴致,当你经过同样的地方,又会得到不一样的感触。希望不要忽略归路。
当然每一段旅途,最终目标,不是看了多少的风景,而是认清和获取一个全新的自己,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现时忙碌的我们,总以时间不及,时间不够的借口,来告诉自己,旅行是一个不可能任务,其实我们的灵魂长期患着拖延症,等到暮年老矣或者身体倦惫,惊觉还未出行,不如现在,就在路上。
假如不能旅行,那就读书吧。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篇三
常常看到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是逃离,逃离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段记忆。但是我觉得,旅行的意义是找寻,找寻的不是别人,而是遗失的自己。所以当看作者到说:“旅行,修行,都是找自己,都是像内心深处的远游。”特别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旅行和阅读,是自己最大的两个爱好。这一年也读了很多关于旅行的书籍,但是真正被感动和喜欢的其实很少,似乎在托尼?惠勒夫妇的《当我们旅行》和菊开那夜的《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之后,再也没有遇到让我“一见钟情”的旅行书了。然而在这个岁末,当这本《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拿在手,翻开书看到那些照片,一下就被深深的震撼了,再去读那些文字,心底只有一个声音:这就是我要的旅行书。它不是指南,更不是攻略,只是一个旅行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的最真实的心情。
我一直坚持,阅读是件很私人的事,全凭个人的感觉和喜好。而对于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来说,选择旅行书籍一定更为挑剔,因为更加讲究一种“共鸣”。世上那么那么多人在旅行,又有那么多人把自己的旅行经历写成书,可是却只有那么几个人是真正打动你的,因为只有他们跟你处于同一“频率”。一张照片,一行文字,一声抱怨……都能让你感觉,你们是相似的旅人。
郭子鹰作为自由摄影师,摄影的功力自然毋容置疑,书中的每一张照片几乎都可以做成明信片(随书附赠的明信片就是其中的一张照片)。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字功底,可能是看了太多流水账般的游记,所以读到这些文字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就如作者的取景一样,独特而有韵味。这本书深得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对旅行目的地的选取。从蒲甘到吴哥,从喀拉拉到斯里兰卡,去土耳其坐热球,到东京赏彼岸花,去巴伦西亚参加法雅节,到意大利观活火山……每一段路,都是不走寻常路的旅程;每一个故事,是最平常的凡人凡事。
每次旅行归来最大的感触就是,虽然我们是为了某处的景而出发的,可是最后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往往是这一路上遇到的人。那些旅行途中遇到的陌生人,不经意间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因为那些人,改变了我们对一个地方的印象。作者在这本书里用了最多笔墨书写的,也都是旅途中的人。正如他说的,旅途中遇到的人,他们在与你航迹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了你的人生。
我常常说,旅行是会上瘾的。或许是因为已经成了习惯。一个人的旅程虽然孤独,却也是最能发现自我的旅程。所以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话:“好的旅行应该是孤独的,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更远的远方,也向自己内心的更深处出发。”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在某个未知的地方,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在路上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那些平时生活里被我们忽视了的,遗忘了的,都慢慢浮现出来,坐在路边的咖啡馆悠悠地喝一杯咖啡,路人就是最好的风景,这样的幸福也只有在路上的时候才能体会。看到的那些景,遇到的那些人,做过的那些事,都是为我们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做的准备。如果你觉得累了,倦了,烦了,乏了,那么就上路吧。那个更好的自己,就在某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