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书笔记

晓红分享

  旅行,能让你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书笔记,希望您喜欢!

  一、内容提要:

  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在不同的地方遇见的不同的人,他们各不相同的人性闪烁,在那个与你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着你的人生。

  最美的自己在远方——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内心的更深处出发。总有一天,你会在不经意之间,遇见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那个你,卸下了在都市丛林里背负的重重铠甲,活力蓬勃,宛若新生。

  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郭子鹰通过长达10余年的自助旅行,沉淀出这场归期未定的视觉旅行和21段藏于旅途的灵魂悟语。他用独特的方式告诉你。

  二、经典语录

  1、以后的路还那么长,我不知道结局,也不做假设。我只想看生命最完整的样子。

  2、衡量自己年不年轻,看朋友,而不是看年纪。评价自己过得好不好,看笑容,而不是看眼泪。好的生活就是不瞎想,做得多,要得少,常微笑,懂知足。

  3、人生的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在于心的寂寞;人生的智慧不在于善于观察,在于善于辨别;人生的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在于咫尺之间;人生的境界不在于盲目跟随,在于自我探求。

  4、人生,就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静静选择,选择该选择的,遗忘该遗忘的,让生命若水,静静流淌一泓清澈。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会有花,有蝶,有阳光。

  5、梦想需远大,但那是短期的,现实可行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与日常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成功的人士就是一直保持前进,每天做的点滴小事,日积月累,一步步向梦想靠拢。

  6、如果你笑,全世界都会陪着你笑,你给世界一缕阳光,世界还你一个春天。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寂寞中行走,不要期望他人来解读你的心灵。要知你只是行走在世界的路上,世界却给了你全部天空。

  7、在没人知道自己的付出的时候,不去表白;在没人懂自己价值的时候,不能炫耀;在没人理解自己的志趣时,不要困惑。活着自己的执着,活着自己的单纯,活着自己的痴醉,活着自己美丽的梦想。

  8、当你得到时,倍加珍惜;当你失去时,留作回忆;放不下的东西就不要轻易拿起,不想放弃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很多时候,无需刻意而为,随缘便可自在。

  9、得到的,失去的,昨天的悲伤,今天的快乐,喜怒哀乐都是要记得的。当这一切都成了回忆,很多的事,过去了,很多人,离开了,经历的多了,心就坚强了,路就踏实了。

  10、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

  11、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是悲哀。

  12、远行不重要,去哪里不重要,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千万不要放弃,千万不要怕他人

  嘲笑。因为不论你做什么,总会有一些人在后面笑你。

  13、爱情就是如此,来的时候,桃花灼灼,走的时候,落梅纷纷。刹那转身之时,谁还记得那曾经沧海。

  14、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忌妒是无用的,而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自家的玉米。上天赋予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当你自己努力尝试和运用时,才知道这份能力到底是什么。

  15、在成长的过程中, 我们免不了经历离合悲欢,就像阴晴圆缺,犹如潮起潮落。流光从来不会多情地将人照料,而是我们要学会迁就它的默然。

  16、你一定有过这种感觉的,当你心事重重,渴望找个人谈一谈的时候,那个人是来了,可是你们的谈话成了两条七扭八歪的曲线,就那么凄凉地、乏力地延伸下去。远不如静下来啃噬那属于你自己的寂寞。

  17、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三、心得体会

  没有人不爱旅行。

  是真的,我可能会存一年的钱,为的就是去海边呆上一个星期,什么也不做,直到海风吹伤脸庞。还有更甚者,辞去工作,放弃手头的一切。我什么都不想,我要出发。

  所以,若说一辈子是场修行,那么,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你无法逃离旅行这件事,因为它总是在冥冥之中引导着你,让你仿佛看到了最真实的自己。

  郭子鹰曾提出过一个着名的观点,即旅游——消费——旅行三段论。从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说起,买张车票或机票,去另一处陌生的地点,停顿、呼吸、饱餐、拍照、微笑或者哭泣、拥抱过,欢跳过,然后回来,这一段线程最初是叫“旅游”,因为只满足眼睛喜欢,第二阶段,叫“消费”,你往往会满足于你拍到的你看到的你买到的一切,第三阶段,才叫“旅行”,当你处于第三阶段时,你可能会忽略掉感观与物质上的一切,你脑海里存留的,或许仅仅是路途中那一位少女的背影,或是那一瞬间海风的气味,这些刹那闪过的片段,却在精神层面上,更新了你的灵魂,或者,让你重新找回了灵魂。

  我看过《最好的时光》,也看过《在路上》,当这两部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组合成郭子鹰的《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时,眼神与内心的匣子像被悄然打开,仿佛一面镜子,你看到了自己,或陌生或熟悉的自己。

  在书中,他没有把自己标榜成去过几十个国家的环球旅行家,以猎奇为目的,企图收囊全世界所有的五光十色;他也没有把自己奉为一位旅行圣人,用旅行来传道教条;他只是从十几年的旅行生涯中,摘选了这21个看似零散,却意味深长的片断,于是有了那《嘈杂世界的静音键》和《爱丽丝的另一处仙境》,也有了《如果天堂有颜色》和《咖啡向东,红茶往西》的感慨;他镜头中的人儿,多为旅途之中偶遇的笑脸,看到这些照片,你仿佛能真实地抚摸到他们的皮肤,听得到他们的话语,感受得到他们的愉快或悲伤,他们对未来的期盼与迷茫,或是那开始新一天的蓬勃力量。

  我喜欢买旅行书,可是旅行文学,似乎从来未被当作正经的文学门类被提出,当人们看待一本旅行书的时候,往往最先羡慕的,是作者去过的那么多个地方,然后几度垂涎,终于收入囊中,并以此期待下一场旅行。似乎很少人注意到文字,或者去细品图片。现在的旅行书越来越多,是好事,说明旅行这件事,正渐渐地浮出水面,被人关注并实践;但是内容越来越繁杂,也让人担忧,因为真正的旅行的意义,仿佛永远被压在书本的后头,藏不见,也摸不着。这本《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应是给“旅行”这件事,作了最扎实的定位——

  “旅行,能让你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如他所言。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大概知道,这本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懂,但是,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被它打动。正好,你可以带着这本书,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

  如同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所说的那样。对于这本书,我也没有更多华丽的语言来赞誉,只有一句:“何其幸运,邂逅此君。”

    332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