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实施比制定更重要(3)
「下篇——品牌战略的发展阶段」
品牌战略的本质是“主观需求满足与客观消费行为培养”,制定战略的原则是“动态发展”,那么品牌战略的过程,或者说品牌发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在《蒙牛内幕》这本书中,孙先红先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概念:品牌有三个境界,即:牌在耳中(知名度),牌在手中(购买率),牌在心中(美誉度)。这是对品牌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划定,但是这种划定是集中在快速消费品领域中,以蒙牛的自身情况为基准的,道理没错,是否具备广泛性是有待探讨的。
品牌战略的发展,首先是基于产品的发展,而产品的发展则是围绕消费需求的发展,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关系,也是不能变的。今天,在基于消费需求为中心的品牌战略下,从产品到品牌,表面来看是知名度的提升,其核心却是购买率的提升,那么他的本质是什么?是消费需求的动态满足和消费规律的准确把握。
今天的市场竞争,有人说是“产品竞争时代”,我看未必尽然,产品是质量、技术的结合体,在此基础上是满足需求的一组利益的实体化表现。抛开利益,质量和技术是有临界点的,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再想突破其代价就太高了。所以,我更倾向于将今天的市场竞争看做是“消费需求动态掌握与满足,消费行为阶段性引导与发展”。
今天,消费需求的显著特点是“个性化、差异化、多层级化”。在个性消费的时代,消费需求中共性的部分正在不断地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个性模块,从而衍生出众多的个性需求的细分市场。企业要树立一个品牌,需要面对的最起码问题是:产品如何进行市场定位从而满足更多的个性需求、广宣如何组合从而覆盖更多的目标消费群体、产品概念如何延伸从而树立长久的产品品牌。
那么,我们现在把这个圈子再绕回来:在个性消费时代,某几类个性消费群体是否存在同一个消费共性?而这种共性是否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我们如何找到这种共性?依我看来,这是未来几年品牌中国化,以及中国策划人重新梳理品牌概念的出发点。
在品牌战略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我始终认为:重要的并不是品牌战略本身制定的如何,而是在实现品牌战略的过程中能否贯穿统一的品牌理念、遵循客观的市场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战略目标进行不断地修正,从而最终实现品牌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