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案例分析
饥饿营销: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饥饿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案例分析,欢迎参阅。
饥饿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案例分析1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一些现象,买新车要交定金排队等候,买房要先登记交诚意金,甚至买iPad还要等候,还常常看到什么“限量版”、“秒杀”等现象。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为什么还存在大排长龙、供不应求现象呢?大家的解释是“刚性需求”所致。我们在为企业做营销策划的时候,也经常用到饥饿营销的方式,但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用饥饿营销,下面我就通过营销实例来分析饥饿营销如何开展。
第一个案例:1月15日,在中国大陆地区,随着这周五iPhone4S正式发售,一场疯狂的“恶战” 似乎也拉开了帷幕。有人说,疯狂的“果粉”彻夜排队胜春运;也有人说,买到"苹果"的不是果粉,而是黄牛"包场"凶猛抢购。结果是,4小时内4s断货;有专营店前,鸡蛋瓶子满天飞;苹果专营店干脆对外挂上了“免战牌”――请消费者转战官网订购。到现在,由iPhone4S引发的“恶战”总算是草草收场了。
第二个案例:中国联通透露,5月17日凌晨0时开始在其网上营业厅出售联通20元3G套餐卡后,限量10万张,到早上八九点时联通20元3G套餐卡就已售出数万张。而到晚上9点时,已经基本销售一空。中国联通原计划销售数日,没想到联通20元3G套餐卡一天就销售完毕。据悉,中国联通召开紧急全国会议,部署物流配送工作。
第三个案例:小米手机的网上销售模式,基本上每次网上发售不到30分钟抢购一空。
以上这个三个案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效的利用饥饿营销,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同时也提升品牌溢价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饥饿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案例分析2
汽车销售
“饥饿营销”让买车者排队或加价购买,加价部分不开票也要买。 一段时间以来,每当知名品牌汽车新款上市,多采用饥饿营销方式上市促销。如广本雅阁、广丰凯美瑞、汉兰达、奥迪Q5等新车上市,推出时都要排队等候,有的要先交钱排队,有的要加价销售,甚至要托人找关系才能排队提前买到。厂家利用刚上市汽车产能未达产契机采取限量销售,以扩大“热销”的影响,到产能达产后可以快速销售。
地产销售
“饥饿营销”让购房者心里发慌,高房价也不得不下定。 楼盘在开盘前后,开发商先大量广告宣传,吸引人看楼,请看楼者登记、交诚意金、登记VIP客户等,有的还张榜公布销售情况(实际没有销售那么多),形成临时性缺货或只剩少数存量假象,造成楼少恐慌。因为长长的等待名单也为楼盘作了免费广告。 在楼市旺季,有两种捂盘惜售方式制造饥饿营销:一是放慢销售速度,将整个销售周期拉长,一年内有好几次调价机会。二是当现有房子销售到一定程度后,开发商会停止销售,把一些房子(相对好些)留到下一期一起卖,以便买个高价。有的开发商一次只开卖一栋楼,或者几十套房子,如果人数不够一次售罄就继续延期开盘,这样以来可以制造热销气氛,形成购房者饥饿,二来可以不断提价。
电子产品
“饥饿营销”让购买者迫不及待,赶快出手。有时新款知名品牌电子产品也可采取饥饿营销方式。苹果平板电脑iPad刚上市很热销,有时断货,造成一些时尚人士找店长预留,甚至高价买水货,这无形中更加加大了苹果iPad的知名度和更多的人的购买欲。 从2010年iPhone4开始到iPad2,苹果产品全球上市呈现出独特的传播曲线:发布会—上市日期公布—等待—上市新闻报道—通宵排队—正式开卖—全线缺货—黄牛涨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产能不足、饥饿营销、黄牛囤货”使得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一步步加速。 从苹果高级营销经理位置上卸任的John Martellaro曾发文指出,苹果一直在执行一项名为“可控泄露”的营销策略,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放出未发布新产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