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90后年轻老板网络创业史

弘达分享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产业的急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产业也正在走向发展的快车道。然而,我国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陷阱与挑战的无声战场。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90后年轻老板网络创业史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90后年轻老板网络创业史一

  因为一场事故,无锡小伙朱明的下半身瘫痪,再也不能行走。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放弃自我,而是坐着轮椅开起网店。近日,朱明的创业故事被人发到微博上,引来网友的纷纷点赞,他也因此被人称为“励志哥”。

  一场事故致下半身瘫痪

  说起发生的那场事故,出生的朱明现在想想还觉得后怕。“那天是5月12日,我在厂里的货梯里,突然电梯缆绳断了,我从二楼掉到了负一楼。”朱明醒来时,人已经躺在医院里。“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不能走路了,医生、家人都瞒着我。”朱明说,除了下半身受伤,当时还有脑溢血的情况。“后来辗转好几家医院,做过不少次手术。”

  随着身体渐渐恢复了,朱明慢慢发现自己的下半身没有感觉。“因为不能翻身,才知道自己的下半身瘫痪了。”想到自己还这么年轻,却再也不能走路了,那时的朱明近乎绝望。“后来有医生建议我开个网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朱明开始网上创业。

  开网店两年已是蓝皇冠

  “听说我要开网店,周围的人都笑话我,连我姐都说我要是能开网店,癞蛤蟆都能爬树了。”在众人怀疑、嘲笑的眼光中,1月,朱明的网店正式开业。

  “我都是自学的,有时也会在论坛里向别人请教。”网店一开始主营油面筋,后来还卖过干货,现在主要销售水果。“考虑到我们斗山这边有很多种植水果的大棚,进货比较方便,所以现在主营水果。”从找货源到网店的美化打理,朱明一步一步慢慢摸索。“网店现在已经是蓝皇冠了。”说起自己的小生意,朱明开心地笑道。

  现在,朱明的网店月营业额有8万元左右,“最初时一天就一两单生意,有时还没有生意,现在一天平均能接到30单。”朱明说,即使生意不好做,他也从没想过要放弃,“我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小伙儿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想带动年轻人一起创业

  照相机、打印机、封口机……朱明展示他的“宝贝”。“生意越做越好,我就给自己添置了这些设备。”朱明说,他现在不仅电脑用得顺溜,拍照水平也不错,网店里展示的照片都是他自己拍的。

  “我们老两口现在跟着儿子打工。”朱明的妈妈说,因为儿子行动不便,她就关了原先自个儿开的小店。“现在我们一边照顾他,一边帮他打理网店,一样赚钱。”看到儿子勇敢创业,朱明的妈妈欣慰不已。

  “现在方圆十里的人都知道我网店生意做得好,村里不少年轻人来我家里请教,我同学也在网上咨询我。”朱明说,他家附近草莓园的老板就跟着他开起了网店。“有的时候他生意比我还好。”朱明笑道,还有人劝他在村里开个培训班。“我文化水平不高,老师是谈不上,但是别人来向我请教,我很乐意教他们。”朱明说,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带动有意向的年轻人,成立一支自己的团队,在网上开商城,做大生意。

  90后年轻老板网络创业史二

  刘真海,23岁,今年刚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毕业,其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在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下,他出资10万元创办了微型企业——重庆软晨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办公系统软件的开发。之后,两次根据市场需求转型,进行微信开发及运营服务,今年的营业额有望达到500万元。

  一年以前,公司仅有3人,年收入100万元左右。一年后的今天,这家小微企业已经发展成40多人,年产500万元的规模。“创业过程大概有三步,首先广撒网建立沙滩;然后转型升级,在沙滩里捡贝壳;最后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在贝壳里找珍珠的过程。”谈到过去一年多的创业感悟,刘真海这样说。

  建沙滩

  做微信项目赚取第一桶金

  从起,重庆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微型企业政策扶持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这极大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刘真海便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代表人物。

  依靠5万元创业资本金的补助,90后大学生刘真海开始圈地打造自己的“沙滩”。刘真海踏出校门发现的第一个商机不是APP,而是微信。微信的“圈子营销”模式已获得众多商家的青睐,其中最紧缺的便是打造平台的技术人。发现微信这个商机后,公司开始第一次转型,将经营项目转向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微信服务、企业微信公共账号等项目,帮企业建微信平台等,并在公众平台上实现更多功能。

  刘真海看准了这个市场。“第一单业务是为一家餐饮连锁店设计微信平台业务。用户只要登录该店的公共平台,就可以查询餐厅信息、订餐、点菜,到店即可开吃。”刘真海说,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给这家餐饮店制作了一个微信平台,除去1万多元的制作成本,第一桶金赚了2万元。刘真海说,这个服务主要是收取一次性的微信平台制作费。有了第一个业务后,刘真海和团队又陆续做成3项微信平台业务,还为UME、巴将军、武陵山珍、美茜百货等知名品牌企业打造公众企业微信平台。

  “看似不错,实际利润则不高。好的微信平台通常在4万到5万元,这是的市场价。但是随着竞争杀价激烈,今年的市场价甚至跌到了1万到2万元。”刘真海说,虽然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100万元,但是做这种项目就是在不断重复,无核心竞争力将无法做强做大。他开始思考第二次转型。

  捡贝壳

  做运营管家公司驶上快速车道

  “在微型企业处举办的一次培训中,有个老板说他们有自己的微信,却不会运营和管理。我当时就想到我们可以做这个。”刘真海说,转型两个多月后,他们和7个商家签约,服务的领域涉及餐饮、租车、酒店、KTV等多个经营领域。

  “比起做项目的一次性服务,我们做运营,客户可以选择根据粉丝数量付费,也可以选择缴纳微信管理月费支付。比如,通过粉丝数量盈利就是通过帮客户建立和维护微信平台,多一个有效粉丝就可提成0.5-1元不等。”刘真海说。

  公司第二次转型后开始迅速发展,从小龙坎一个负一层的地下室搬到了解放碑的国贸大厦,团队人数也飙升到了60多人。

  找珍珠

  整合小企业打造智慧社区平台

  “微信服务重在如何驾驭。你可以帮十家、百家公司做运营,但那是帮别人做。要想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台,并把客户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我们进行运营管理。”刘真海说,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年营业额将能达到500万元。

  “微信服务相对于互联网来说,就相当于一辆火车上的一扇门,如何驾驭整辆火车,公司还得进一步转型。”从今年3月起,刘真海开始调整原有的业务板块,悄悄开始了第三次转型,将从事移动互联网的最底层制作转向整个互联网的布局。他与相关企业强强联合,正在打造一个智慧社区平台,这里包含了市民吃穿住用行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比如智慧旅游,公司先整合了一家专门做智慧旅游的小企业,制作了一个大的智慧旅游平台,将市内有名旅游景点:黄水、红池坝、金佛山等聚集到平台上,并为这些景区进行智慧系统建设,如票务、景区管理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从中获利。

  为了优化资源,他将团队人数缩减到了40多人,并将办公地搬到了重庆两江IT微型企业孵化园,享受每月20元/平方米的租金优惠政策,可节约上万元的运营开支。“市微型企业处不仅提供了办公便利,还通过人才培训,为我们接洽了很多客户资源。”刘真海说。

  刘真海说,微信的平台价值在于背后的庞大用户数据资源。而要想获得这样的数据资源就要做好免费的市民服务。比如和街道办合作,市民以后可以直接连接到街道办信息系统,进行政务信息查询。“如果不出意外,该项目明年可以进行内测,随后上线运营。”刘真海说,这将是他明年的重要工作。

  互联网创业,一定要有一双随时发现机遇的眼睛,发现了商机要立即付诸行动,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90后年轻老板网络创业史相关内容

  

172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