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年轻人网络创业当老板故事

弘达分享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创业也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和少数人才会有的创业梦想。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年轻人网络创业当老板故事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年轻人网络创业当老板故事一

  “我的目标是,万亩石榴园的产值能够达到1.2亿!”。站在石榴基地的地头,来自鄂西贫困小山村的土家小伙张棕顺信心满满地说。今年23岁的张棕顺,受到“互联网+农业”的创业梦想感召,经湖北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牵线,跑到河南省淅川县圈了一片5000亩石榴基地,成为了这片基地的“地主”。

  众筹、微商、电商……这位清华大学EMBA班的高材生,正为“地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地刷新自己的成绩单:刚种下去一年多,就预售出600多万元的石榴,果子都没长出来,生意只要坐在家里就给做了,两年后规模将超过1万亩。

  湖北贫困小伙毕业后圈地搞农业

  在创业有成之前,张棕顺的生活与现在鄂西山村贫困家庭的小男孩没有什么不同,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老家,几亩种植玉米、土豆的土地是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拥有更多的土地,收获更多的果实”,成了张棕顺从小就有的朴素愿望。

  “有地就能有饭吃。”张棕顺说,自己一家六口人,往上还有3个哥哥,自己最小,就是这样,在读大学前,因为可耕种的地太少,他经常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

  在大学报到时交完报名费后,张棕顺兜里就只剩下73元,这便是他第一个月的生活费。没过几天就剩下40元, 平均每天的生活费只有2元。生活的困窘,促使当时的他做成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

  张棕顺就读的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有着统一供水中心,可开水房离宿舍有接近1公里的距离,加上要爬楼梯,不少学生懒于去打开水。

  有一天,同寝室的同学了解到张棕顺生活费不足的窘境,便提出以5毛钱每瓶的价格,让他帮忙打开水,一方面是自己懒得提开水,另一方面也算是帮了张棕顺一把。

  就这样,张棕顺开始挨个敲门,几乎“承包”整层宿舍的打开水“业务”,勉强为自己赚到了每天的晚饭。此后,他还干过餐馆刷碗工、送奶工、文具店促销员等,以此来维持读大学的日常开销。

  “人不经商不富。”张棕顺说,自己毕业后,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进工厂,他认为这样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生活,所以从一些日用品的促销员做起,到做酒水、医疗器械的区域经理,逐步摆脱了“打工仔”的身份。

  同时,通过清华大学EMBA总裁研修班的学习,张棕顺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也结交了一些圈内朋友。在财富和人脉资源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后,他才又拾起了自己的“地主梦”——经湖北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牵线,他和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种了一片面积超5000亩的土地,开始从事现代农业生产。

  从突尼斯引入独特软籽石榴

  张棕顺的石榴基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按直线距离计算,这里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渠首枢纽工程不过2公里,南水北调工程的干渠在一旁蜿蜒通向北方,为保护水源,周边半径5公里的区域都禁止施用农药。

  “选这个地方,我们跑了接近2个月。”张棕顺说,在决定做农业前,几个生意伙伴不停在思考“我们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的问题。

  张棕顺的创业团队主要有三方,其中,一位生意伙伴是主要投资人,出资比例最大,一位是河南当地人士,善于寻找和整合各方资源,张棕顺主要负责项目的运作,他们三人均主要生活在郑州。

  “我是非常想做石榴的。”张棕顺说,基地里栽种的是来自突尼斯引入的一种软籽石榴,食用时几乎不用吐果核,这在张棕顺的家乡湖北是非常少见的,他相信种植这种水果在南方地区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做农业没有专家,什么事都干不成。”张棕顺说,在决定发展石榴之后,他的团队找过有着“软籽石榴之父”之称的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刘中甫先生,并经由刘中甫介绍,找到了创业团队的技术核心: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杨立峰。

  和别的老板对待专家堤防的心理不同,张棕顺和自己的团队把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交由杨立峰处理,包括选址和确定种植规模,为此,他们用近2个月时间跑遍了大半个河南。

  “南阳地区是这种石榴种植的绝佳区域。”杨立峰说,石榴在低温摄氏零下十度以下就会被冻死,因此,如果是长期石榴种植的最北线一般在北纬35°C,同时,石榴需要一定日照长度又怕水,南方多雨地区也不适宜种植石榴。

  杨立峰说,对于石榴种植而言,南阳地区的日照强度、雨水量和温度都非常适宜,同时,临近丹江口水库,不仅沾了生态环境好的光,而且水库具有天然的温度调节功能,会让这一区域保持冬暖夏凉的小温差状态。

  “专业人做专业事。”张棕顺说,之所以把选址和种植规模、标准化制定的权限都交给专家,就是为了让产品的质量有保障,产品质量是创业成功与否的核心,只有过硬的产品,才能打出品牌和市场。

  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未产先销”

  “地主哥”是张棕顺的网名,这也与他在网络上干的事相符,除了把握产品的质量,张棕顺还十分会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产品的营销。

  今年春季,张棕顺石榴基地里的首批18万株软籽石榴树已经有部分开始挂果。截止目前,通过建立网络社群,他已经提前将1万株石榴树未来5年产出的最优质的果实给卖了出去。

  “搞农业如果只会种树,肯定不行。”张棕顺说,在树没种下地前,他就已经在思考如何将果实卖出去,这一次,他借鉴了众筹和朋友圈营销的“微商”理念。

  现实中,张棕顺拿出了第一期18万株石榴10%的果树产量,提供预订服务,认养一株石榴树的客户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可以获得一张“地主证”。未来5年,客户将每年拥有认养的一株石榴树10斤最优质的石榴(单个重量超过8两)。

  然后,通过自己的创业团队、亲朋好友的朋友圈建立一个社群,包含了微信群、公共号、服务号等一系列可以利用的公共社交平台,聚集起一个潜在的客户群体,向他们宣传自己产品的核心优势,并最终将他们发展成产品用户。

  “单株来算,我们肯定是‘亏的’。”张棕顺说,按照市场价,“认养”单株石榴的费用并不足以购买到50斤优质软籽石榴。

  而张棕顺提供的,还有未来将建成的视频管理系统,可供认购的客户随时掌握石榴树的生长状态。基地的酒店、新农村建设建好后,还能提供休闲旅游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可以更好地服务我们的会员”。

  “认购的客户要拍照,就肯定会发朋友圈。”张棕顺认为,只要产品质量足够好,客户购买需求肯定的不止10斤,这些庞大的客户群体也在各自的朋友圈里传播信息,形成更多人际传播的渠道,届时,这10%的“亏”,将打通91%的销路。

  目前,从张棕顺社群平台收到的信息来看,他已经卖出1万株石榴树的认养权,“众筹”到资金超过600万元。据他反复估算,预计到今年他的石榴产业产值将达到6500万,预计产值将达到1.2亿。

  年轻人网络创业当老板故事二

  因为一场事故,无锡小伙朱明的下半身瘫痪,再也不能行走。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放弃自我,而是坐着轮椅开起网店。近日,朱明的创业故事被人发到微博上,引来网友的纷纷点赞,他也因此被人称为“励志哥”。

  一场事故致下半身瘫痪

  说起发生的那场事故,出生的朱明现在想想还觉得后怕。“那天是5月12日,我在厂里的货梯里,突然电梯缆绳断了,我从二楼掉到了负一楼。”朱明醒来时,人已经躺在医院里。“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不能走路了,医生、家人都瞒着我。”朱明说,除了下半身受伤,当时还有脑溢血的情况。“后来辗转好几家医院,做过不少次手术。”

  随着身体渐渐恢复了,朱明慢慢发现自己的下半身没有感觉。“因为不能翻身,才知道自己的下半身瘫痪了。”想到自己还这么年轻,却再也不能走路了,那时的朱明近乎绝望。“后来有医生建议我开个网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朱明开始网上创业。

  开网店两年已是蓝皇冠

  “听说我要开网店,周围的人都笑话我,连我姐都说我要是能开网店,癞蛤蟆都能爬树了。”在众人怀疑、嘲笑的眼光中,1月,朱明的网店正式开业。

  “我都是自学的,有时也会在论坛里向别人请教。”网店一开始主营油面筋,后来还卖过干货,现在主要销售水果。“考虑到我们斗山这边有很多种植水果的大棚,进货比较方便,所以现在主营水果。”从找货源到网店的美化打理,朱明一步一步慢慢摸索。“网店现在已经是蓝皇冠了。”说起自己的小生意,朱明开心地笑道。

  现在,朱明的网店月营业额有8万元左右,“最初时一天就一两单生意,有时还没有生意,现在一天平均能接到30单。”朱明说,即使生意不好做,他也从没想过要放弃,“我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小伙儿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想带动年轻人一起创业

  照相机、打印机、封口机……朱明展示他的“宝贝”。“生意越做越好,我就给自己添置了这些设备。”朱明说,他现在不仅电脑用得顺溜,拍照水平也不错,网店里展示的照片都是他自己拍的。

  “我们老两口现在跟着儿子打工。”朱明的妈妈说,因为儿子行动不便,她就关了原先自个儿开的小店。“现在我们一边照顾他,一边帮他打理网店,一样赚钱。”看到儿子勇敢创业,朱明的妈妈欣慰不已。

  “现在方圆十里的人都知道我网店生意做得好,村里不少年轻人来我家里请教,我同学也在网上咨询我。”朱明说,他家附近草莓园的老板就跟着他开起了网店。“有的时候他生意比我还好。”朱明笑道,还有人劝他在村里开个培训班。“我文化水平不高,老师是谈不上,但是别人来向我请教,我很乐意教他们。”朱明说,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带动有意向的年轻人,成立一支自己的团队,在网上开商城,做大生意。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年轻人网络创业当老板故事相关内容

  

17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