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故事>

比亚迪王传福:走自己的路,让丰田去说吧(2)

admin分享

——不就是制造吗?

是的,机器手的确很精密,但是只要把“人手”管理好,一样能达到客户需要的精密程度。比亚迪把电池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设计了不同的夹具,领着20个人在深圳莲塘的一个旧车间,敲敲打打地造起了电池。“手工+夹具”的制造模式就此诞生。

因陋就简关于中国制造因陋就简的创造力,有一个著名的笑话:一家国外的肥皂生产商始终困扰于一个小问题,就是每生产1000个产品,生产线上总存在一两个没装肥皂的空盒。生产商向它的生产线供应商提出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生产线供应商思来想去,在生产线上安装了一个新监测环节,用射灯去照每个肥皂,如果出现空的,机器手会自动将它捡走。不过这个新功能太不便宜了。另一家中国肥皂商也购买了这种生产线,自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在生产线的出货口放了一台电扇,空盒一下子就会被吹掉!

匪夷所思的想象力的确能使“中国制造”制造出惊人的颠覆结果。比亚迪最擅长的,就是用非常简单、便宜的方法完成了日本企业用高科技完成的任务。这与很多沉迷于“XX千万的引进高科技生产线”的中国企业明星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譬如,在传统的锂电池制造成本中,有一笔巨大的开支用于建造全封闭的无尘室,而且由于需要有特定的温度和湿度,工人只能在里面两三个小时,就必须出来,人力成本也非常高。比亚迪发现,这个造价昂贵的无尘室其实是“大炮打蚊子”——真正需要无尘操作的对象只是那枚小小的电池而已。于是它想到了生物实验室常见的无尘操作箱,一个透明的密封箱体,两端有两个开口,装着柔软的橡胶手套,使用者将手伸到手套里面,就可以在箱体里面操作。这样,就可以随意把箱体里面设定成特定的温度、湿度,也不必担心里面的细菌外泄,而且非常便宜。

仅仅用无尘操作箱替代无尘室一项,就大大降低了设备投入。类似的发明举不胜举。在比亚迪的电池工厂里,60%的生产设备都是自主开发的。这使锂电池的生产成本降到了原先的1/3,并且品质同样达到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客户的标准。

锂电池的大幅降价不但使大多数消费者受惠,还颠覆了电池生产设备的提供商。过去,发明锂电池的索尼公司建立一条生产线一度需要一两亿美元,直到2000年,一条生产线还售价500万美元。现在,很多后来投资手机电池产业的企业都乐于复制比亚迪的设备和流程,甚至有某日本设备厂家向比亚迪内部人员购买这些设备的设计图纸。而随着比亚迪自主设计的生产设备和流程外泄到市面,如今建立一条锂电池生产线的价码已经降低到了30万-50万美元。

颠覆力变成了“比亚迪速度”。2003年,比亚迪开始涉足其他手机零部件业务。先推出的手机液晶显示屏、塑胶壳等产品当年就获得了1.6亿元的销售额;2004年,比亚迪更是把产品拓展到包括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壳、键盘、柔性电路板、摄像头、马达、充电器等在内的手机零部件产品群,销售额猛增到近10亿元人民币。

反向研发2004年,办公大楼前停放的一溜色彩鲜艳的福莱尔,暗示着比亚迪一贯平静无波的日子结束了。它即将面对另一种更复杂、更喧闹的生活。

在那个中国企业明星辈出,“500强”口号喊得通天响的时代,比亚迪在“闷声发大财”。然后,为了另一个工业领域:汽车,比亚迪不得不站到聚光灯之前。

2003-2004年,正是外行造车的鼎盛时期。貌似唐吉诃德的李书福们被嘲笑,曾有汽车业内人士这样评论:“有钱只是拿到了赌场的门票,没准儿还没搞清汽车的游戏规则,手中所握的巨资就已蚀掉了。”

2004年8月,已生产出“西雅途”轿车的波导宣布撤资,拉开外行大撤退的序幕,夏新、奥克斯尾随而出,在奥克斯宣称“4000万元做了一场汽车梦”之后,有记者第一时间把电话打到了比亚迪汽车品牌推广部经理王鹏的手机上,劈头就问:“比亚迪还做汽车吗?”

如果把一个产业比作一个圈子,汽车圈远比电池圈成员众多,关系复杂,傲慢排外。这里是有钱人的俱乐部,他们都在说,第一辆汽车卖出去之前,原始投入至少需要10亿人民币。

1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