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五年级茶文化知识手抄报图片大全(2)

曾扬分享

  茶文化的种类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国内外,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颜色:色泽嫩绿泛黄。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绿茶。滋味:汤色嫩黄(绿)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浓醇。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颜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绿茶。外形:外形条索紧结呈卷曲如毛螺,白毫显露。滋味:香气清爽持久;滋味鲜爽味醇;汤色嫩绿明亮。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绿茶。颜色:嫩绿油润。外形:细扁如雀舌,芽似锋;白毫显,色似象牙。滋味:嫩毫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杏黄清澈。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 “砂绿起霜”成为铁观音高品级的标志,获得了“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乌龙茶,半发酵。颜色:乌润砂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卷紧而重实。滋味:香气馥郁持久,有桂花香;滋味醇厚甘爽生津;汤色橙黄鲜丽。

  君山银针

  君山银叶是中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黄茶,轻微发酵。颜色:金黄光亮。外形: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滋味: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焙,制作过程十分考究。岳西翠兰品质的突出特点在“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明代张源《茶录)云:“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茶是圣洁之物,茶艺器具必须至清至洁。绿茶。颜色:颜色:黛绿泛黄。外形:平展,每一片都不带哑和茎梗,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滋味: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滋味回甜。

  信阳毛尖

  [1]信阳毛尖是中国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产自河南省信阳地区的群山之中。信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桐柏山、鸡公山、大别山群山环绕其中,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绿茶。颜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外形:条索细圆紧直。滋味: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乌龙茶,半发酵。颜色:青褐色。外形:茶条壮结匀整,带扭曲条形。滋味:香气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

  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红茶,全发酵。颜色乌润,俗称“宝光”。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滋味:香气香甜持久,又似兰花香,俗称“祁门香”,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

  邓村绿茶

  产于湖北省夷陵区邓村乡,是建国后邓村乡生产的绿茶的统称,并收入《中国茶经》等名茶典籍。邓村绿茶属针形芽茶,品质优异,形美壮实,色润绿亮,栗香持久,味浓鲜爽,深受消费者喜爱。其核心产地邓村乡,在2008年首届中国名茶之乡评比中,邓村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邓村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岩空倒看峰峦影,磵远中含药草香。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后人随即摩刻,名小潭为“陆游泉” 陆游名人歌颂邓村绿茶。

  茶文化的知识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茶文化的开端,起源于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陆羽《茶经》的问世,在晋代、南北朝时期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茶文化的萌芽产生。

  宋代时期茶文化的兴盛以及明清时期茶文化的普及,铸就了今天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品茶悟道,感受心灵的脱俗,一种惬意,一种超然物外的感受,是每个品茶人的内心所归。

  喝茶是为了让心平静,也就是在心无杂念之中,看杯中茶叶沉浮,细品茶叶的清香。品茶而思,思考事物,品析人世界万物,茶文化中缺少不了静谧的意境。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1.说起茶的发现,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然而把茶作为饮料、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 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为贡品。 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巳成风气,如晋吴兴太守 陆纳已养成只招待茶水的习惯,客来敬茶这也许是最好的例证。

  2.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陆羽《茶径》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 煮茶的艺术,可以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乃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3.到了宋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饮茶更加普及,作为贡品的建州龙团凤饼更是花样翻新。 宋徽宗皇帝赵佶著《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跟随其后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 作茶画。同时饮茶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点茶”技艺进一步规范,“ 斗茶”之风盛行,佛门茶事兴旺,饮茶技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迅速走也国门传至海内外。

  4.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利用茶馆休闲、谈生意已是平常事,茶馆文化教育得到发展。


猜你感兴趣:

1.五年级茶文化知识手抄报大全

2.茶文化手抄报内容大全一

3.传承茶文化的手抄报内容图片

4.茶文化知识手抄报内容

5.传承茶文化的手抄报图片

296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