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中国经典茶道有趣的小故事

曾扬分享

  茶道已经流传了千年以上,至此出现了许多有关于茶道的小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小故事,一起来看看。

  茶道小故事1

  某年秋天,利休吩咐长子道安为茶会准备庭院。道安认真地打扫干净后,利休前来检查,对道安说:“没有准备好。”道安又打扫了一遍,可是仍然通不过利休的检查。如此再三后,道安终于忍不住问父亲——究竟哪里没有准备好?利休走到小径旁的枫树边,轻轻摇动树干,洒下了一地红色的枫叶,然后说:“这样就好了。”

  不清扫不足以表示敬意和认真,无落叶不足以表现自然。不过,提前半天打扫,留半天让叶子自然落下不好吗?

  丰臣秀吉在长滨城当城主时,一次经过寺院,口渴要茶喝,寺院侍童石田三成先上一碗大茶碗,盛了七八成满的粗茶。秀吉当时一饮而尽,觉得味道不错,温度适中,口干舌燥的感觉顿时全消,第二碗茶盛了五成左右的稍温茶,秀吉还是一饮而尽,而且马上还又要一碗,第三碗,石田三成把茶具换成小茶碗,茶量也更少。舌尖触及茶水能感觉到热烫。丰臣秀吉问其用意,石田解释说:这第一杯大碗温茶是为解渴的,所以温度要适当,量也要大,第二杯用中碗的热茶,是因为已经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稍带有品茗之意,所以温度要稍热,量也要小些,第三杯,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热茶。

  这一年这个侍童才14岁。

  利休将茶道回归到了淡泊自然的最初。他留下的一句话成为后世茶人的至理名言:“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得适当,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

  茶道小故事2

  皎然淡泊名利,坦率豁达,不喜送往迎来的俗套,《赠韦早陆羽》:「只将陶与谢,终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诗中将韦、陆二人比作陶渊明与谢灵运,表明皎然不愿多交朋友,只和韦卓、陆羽相处足矣,「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其个性率真若此,大有陶渊明「我醉欲眠,卿且去。」的真性情。

  品茶是皎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嗜好,《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沬,着碗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友人元晟送来天目山茶,皎然高兴的赋诗致谢,叙述了他与陆迅等友人分享天目山茶的乐趣。《湖南草堂读书招李少府》:「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饮茶、读书、饭野蔬,生活型态虽然简单,却是皎然养生的秘诀。

  此外皎然亦与陆羽一样关心着茶事,《顾渚行寄裴方舟》:「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鶗鴃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由来惯采无远近,阴岭长兮阳崖浅。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罥春衣。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清冷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诗中详细地记下了茶树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和方法、茶叶品质语气后的关系,层层相扣,是研究当时湖州茶事的史料。

  茶道小故事3

  孙皓以茶代酒

  晋代陈寿的《三国志》里面写了这样一件事:

  吴王孙皓喜欢大宴群臣,宴会时,在座的宾客们至少都要饮七升酒,虽然不一定要喝进嘴里,但是一定要斟,卜并亮盏说干。有位大臣韦曜的酒量只有二升,孙皓对他破例,担心他因不胜酒力而出洋相,就偷偷赐给他茶来代替酒。

  这个故事出现在《三国志》中的《吴志·韦曜传》里面。韦曜字弘嗣,他本名韦昭,因为陈寿是晋朝的官员,为了避晋武帝的父亲司马昭的违,就将其改为韦曜。他是吴郡云阳人,因为博学多闻而被孙皓重视。

  孙皓在历史上是一个暴君,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第四代国君,也是最后一个君主,即位之前做的是乌程侯,景侯死去后他继位为国君,生性嗜酒,而且残暴好杀。虽然孙皓对韦曜十分欣赏,在酒席宴上暗中帮他作弊,以茶水代替酒,令他能够得过“酒关”,可是如果韦曜一旦不顺从他的意思,他就翻脸不认人,甚至拔刀相向。

  韦曜的为人非常耿直磊落,虽然在酒席宴上他也不拒绝一些“偷梁换柱”、“暗度陈仓”的小把戏,可是如果事情关系到国家大事,他绝对是~是一,二是二,决不含糊。所以他在奉命记录有关孙皓之父南阳王孙和事迹的时候,就秉笔直书,把一见不得人的事毫不隐讳地写了下来。这件事情触怒了孙皓,韦曜就因此被杀头。

  “以茶代酒”的事一直流传到了今天,也为一些人效仿,认为这是一件文雅之举,这恐怕是孙皓和韦曜所意想不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孙皓原先的封号乌程侯是因其封地乌程(今浙江湖州南)而得名,乌程这个地方其实就是我国较早的茶产地。按照南朝宋寇谦之《吴兴记》的记载,乌程县两二十里有座温山,那里出产“御荈”。这个“荈”就是茶。一般学者认为,温山出产“御荈”可以上溯到孙皓被封为乌程侯的年代,即吴景帝永安七年(264年)前后,并且以此还作出当时已有御茶园的推断。

>>>下一页更多精彩“茶道小故事”

20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