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员个人事迹材料
炊事员是指在军队、企业、事业、单位、集体各单位食堂,饭店,招待所做饭烧菜的工作人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炊事员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炊事员个人事迹材料1
早就得悉刘师傅很受大家欢迎,近前一看果有胜人之处。
今年55岁的××师傅有着多年的餐饮从业经历。今年2月,经人介绍他从湖南武冈老家来到深圳,他的到来给地铁建设者们带来了愉快和满足!
刘师傅心态平和、为人友善,面对前来就餐的员工他的脸上始终透着笑意。为了让大家吃饱吃好,他把心思全用在一日三餐上。自己的面食手艺过硬,早餐让大家吃的是炒面、汤面、鸡蛋面,配上稀饭馒头可说是花样繁多。中晚餐的菜谱更是让大家喜爱:梅菜扣肉、土豆红烧肉、酸菜鱼、剁椒鱼、血浆鸭、猪脚炖玉米等等,用职工们的话说--每天都有好菜!为了让大家吃上鲜嫩焦脆的荷包蛋,他特地买来电炒锅隔几天就煎上一回,百十个鸡蛋一次要煎上一个多小时,他总是不厌其烦煎的恰到好处。看到自己腌制的辣椒、豇豆、泡菜大伙喜欢,他满满腌上四个坛子用于大伙早餐供应。老家武冈是全国闻名的卤菜之乡,隔不了一阵子,他就把卤菜的技艺露上一手,既省钱又让大家开胃。
说起省钱,刘师傅可没少算计:一付筒子骨30元上下,他买来配上冬瓜、海带、玉米等分三次炖汤,熬到泛白的骨头汤香飘四溢没人不说好。看到附近菜场蔬菜价格偏高,他就抽空闲转到较远的菜场了解行情,尽量买到较便宜的蔬菜。为了将员工每天的伙食成本控制在10元以内,每三、四天他和帮厨算一次帐,随时调整菜谱,不让伙食水准有大的起伏。
他的菜谱每4、5天一转,可每一天的菜肴又不尽相同。如鸡蛋类就有西红柿炒蛋、青椒炒蛋、韭黄炒蛋、蒸蛋等;又如红烧肉菜系,他的文秘杂烩网花色同样很多:有土豆红烧肉、梅菜红烧肉、腐竹皮红烧肉等等。为了使每一道菜色香味上佳,烹饪过程中他总是坚持用蔗糖上色,从不用市场上含有害物质的原料。单做一道腐竹皮烧肉,他首先将切成段的腐竹皮用油炸脆,然后放到清水中浸泡,这样烧出来的腐竹就很有筋道,令人回味。采访途中,笔者经仔细观察发现,刘师傅有着较强的记忆力和控制能力:五六十人同时就餐,谁没来他一清二楚。吃饭的人没了,菜盆里已是“工完料尽”。当然,工地流动人员较多,没饭菜的时候也常有。每逢员工晚归或外单位临时来人,他总是立即起身忙活,直到别人满意离去。
聊天的时候刘师傅道出了他的心愿:“大伙满意,就是我的快乐”!
炊事员个人事迹材料2
“为大家服务是我最大的乐趣”
原三处二段一队炊事班长、共产党员陈良双同志,自1964年9月参加铁路工作,先后在铁二局四处、电气化局二处工作。於1981年8月随单位整建制调入电气化局三处二段,任第一工程队炊事班班长。他在炊事员工作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平凡的岗位上他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年年被评为段、处、局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至1989年间,他连续获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铁道部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火车头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面对如此耀眼的光环和荣誉,陈良双同志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在施工生产的最前线,尽心尽力地为现场职工服务,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自参加工作以来,陈良双始终随着施工队伍转战南北,可以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头顶着全国劳动模范的桂冠,却从没有去游览过祖国各地的名圣风景,他多次主动放弃单位领导专门为他安排的旅游疗养活动,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电气化建设事业,奉献给了为电气化事业而奋斗的一线职工。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他说“我很平凡,没啥子好讲的,为大家服务,是我最大的乐趣”。
在炊事工作的岗位上,他以慈母般的心肠对待每一位就餐的职工。为了让大家吃饱吃好,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进厨房,桶火做饭,中、晚两餐均保持六菜一汤,而且南北口味兼顾,使所有来就餐的干部职工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时班组的同志加班抢任务,中午不回来吃饭,他就带领炊事班的同志送饭到工地。若遇到天气变化,同志们在工地淋雨时,他就早早地熬好姜汤,并亲自送到每位职工的手上,为大家驱病防寒。
“老牛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陈良双为了有更多的机会为大家服务,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扩大服务范围,就在他上街买菜的同时,顺便买汇烟、酒、邮票、信封、牙膏等日用品代销给大家,为职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却不赚同志们一分钱。当他发现职工宿舍里有许多空酒瓶时,他想:这样长期乱扔酒瓶子,即影响室内外环境卫生,又不美观。如果把它们统一收集起来,积攒多了还可以帮助同志们换成钱贴补生活。于是,他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到每个职工宿舍里把空酒瓶收集到一起,并在自备的笔记本上记一笔小账,待统一处理后,将退瓶款一一如数返还给职工。
除此之外,陈良双同志每到一处新工地,还利用工地驻地周边的空地开辟小菜园子,自己掏钱买些菜种,收获的蔬菜无偿地用来贴补职工生活。他还利用就餐职工每天的残汤剩水和食堂的淘米水养上几头小猪娃,逢年过节宰杀后给职工改善生活。他的勤劳使就餐人员的伙食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他自己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顿特殊饭,
“劳累自己,服务他人”。这是陈良双同志一贯坚持的。一般的职工食堂,常规都是早上的馒头在前一天提前蒸好,第二天早上加热以下即可,这样炊事员早上可以多休息一会儿。而陈良双同志,在工地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持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蒸新鲜馒头、熬新鲜稀饭给职工吃。作为炊事班长他对班里的同事说:“现场职工每天工作很辛苦,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早上多睡会儿觉,让大多数职工吃不上新鲜馒头。”为了让职工在工作一天后,能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以解除同志们一天的劳累,他带领全班同志千方百计想办法,每天保证有六菜一汤的标准,并不断提高烹调工艺,翻新饭菜花样,做出的饭菜色、香、味俱全,让人一看便食欲大增。在三公司内部干部职工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想吃好饭找二段”。公司上下凡是来二段就餐的人没有不对陈良双的为人和厨艺术大拇指的!
作为一名炊事员,只要按照“领导满意、职工满意”的标准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很不简单了。而陈良双同志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饮食生活、后勤服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队干部职工的士气是否高涨”。为了解除工程队这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单身职工的寂寞与孤独,陈良双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满了职工的生日信息。每到有职工过生日,他就亲自将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送到职工手中。这哪里是一碗普通的面呀!他送给职工的是一颗滚烫的心、一份慈母般的情!许多职工在端上长寿面时,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工地上的职工经常因为加班加点工作不能全部按时回来吃饭,特别是晚餐,每顿饭总是托托拖拖拉拉的要等一、两个小时。每当到了开饭时间,不见同志们回来,他就一次次到路口眺望着职工收工的方向,盼望大伙收工吃饭。为了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吃上热饭菜,他把菜饭热了一遍又一遍,自己从来不先吃饭,总是不厌其烦的等到最后一个职工吃完饭,他才休息。
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说:陈良双对待同志就像父母爱子女一样,与细微处,体贴倍加。在工程队干了30年,他没有外出看过电影,每当有外出活动的好事,他总是让班里的年轻同志去参加,自己留守在家里值班等候回来吃饭的同志们。他把一腔热血和爱心默默地奉献给了同志和工友们。
炊事员个人事迹材料3
边防检查站有个极普通的士官,在这座美丽而温馨的警营里,常常活跃着他的身影。生活中,官兵们打开水龙头哗哗的自来水,摁下开关或明亮或斑斓的灯光,享用美味可口的饭菜,畅游在引自山泉水的游泳池里,漫步在营区的绿荫花丛中……这些生活的细节交织着他无声的努力和无限的细心,他就是官兵们心中的后勤保障“全能王”——xxx。入伍以来,他主要担负站水电工、营房修理工、炊事员等工作,被评为优秀士兵三次,多次受各级嘉奖、表彰。
细心的水电工。平日里,最标志的就是他那笑起来就眯成一条缝的眼睛,衬着红扑扑的脸蛋。有哲人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丽,而是缺乏发现美丽的眼睛。在他身上,我想说:生活中并不缺少“问题”,而是缺少探索“问题”的眼睛。他那双不大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探索的光芒,形成特有的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边防检查站组建于1993年,几经发展,如今已经建设成集办公、生活、休闲于一体的“花园式”警营,水电线路也多次进行调整,要保障全站官兵用水、用电安全、有力,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通过对全站所有水电设备的图纸、数据、线路经常翻阅和实地查看,对水电设备、线路的调试、运行、检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明了。今年3月的一天,收到通知说,干部宿舍楼又停水了。“怎么连着两天干部宿舍楼出现停水现象呢?而机关办公楼自来水供水正常,看来,问题不在供水方面,应该是内部管道或着抽水泵出了问题。”凭着经验判断。他开始检查抽水泵和管道线路,很快便排除了是抽水泵的问题。由于营区的管道大部分都采取预埋的方式进行设置,而且缺少必须的检查工具,管道线路的检查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诊断”,“症结”找到了:埋在家属楼墙体内的自来水管道出现的锈蚀及残渣把弯头堵塞,自来水无法通向楼顶的水塔。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体能训练后的官兵已经陆续回营,如果不能抓紧时间解决问题,那么宿舍楼当晚的实现供水可就成了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他立即向领导请示和报告情况,并承诺晚上一定让宿舍楼通上水。买材料、借工具、找帮手,楼上楼下地奔波劳碌。月光下,他旋紧每一颗螺丝的认真,连接每一段管道的仔细,碰到每一个困难的执著,折射出他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沉稳踏实的工作作风。直到夜里十点半,看着哗哗的流水涌进水塔,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地叫唤着。站在楼顶,夜风轻轻吹来,我看见他疲惫的脸庞挂着一丝笑容。
勤劳的园艺工。边防检查站绝对称得上是“花园式”警营,这可不是浪得虚名的。绿化面积占到了营区的一半以上,这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景致,就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需要精心的关爱与呵护,需要用心的描绘和勾勒。原来,单位是全程依托专业的园林公司进行规划、种植、维护的,可这需要一笔不小的经费。绿化养护对于来说是个陌生的领域,能把原本杂乱无章的花草,变成井井有条、错落有致的景观,实在是件不简单的事情——这激发了他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说到这,还有一段令其津津乐道从“偷师学艺”到“拜师学艺”的故事:春天伊始,经常粘在园艺工老兰师傅身边,经常笑呵呵地递上一根烟,和师傅聊上一会儿,学习园林养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热情主动地帮忙干活儿。时间久了,老兰师傅看他勤奋好学,正式收他为徒,也就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十几年的“园艺养护真经”一点一滴地传授给了他。经验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为了能尽快进入角色,还通过网络查询各种病害常识,学习各类养护技巧。没多久,就向单位领导申请也参与营区的绿化养护和“师傅”并肩作战。从那以后,前院的草坪中、后院的树林里,总能发现他熟悉的身影。哪棵树营养不良,哪朵花生病了,哪株苗长歪了,他都能及时了解。他说:“绿色,带给生命的是力量和希望。我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给营区增添风景。”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这片绿色,烈日下辛勤的浇灌、修剪,风雨中艰难的支撑、保护,换来了这个站更翠绿的颜色和成串的鸟鸣声。
好学的炊事员。夏季,因为工作上的需要被派往参加总队举办的厨师培训班,起初,他还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水电工的工作做的好好的还要被调整岗位,面对完全陌生的炊事员岗位,不免有些心酸。到培训单位后,他逐渐明白炊事员岗位虽小,却关系着官兵的吃喝冷暖,责任十分重大,再说既然选择了橄榄绿,哪怕就是这普通的火头兵,也得干出个样子来。思想畅通了,工作的劲头更足了。三个月过去了,的厨艺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结业考核中获得了好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谦虚好学的他深知炊事技能是一门大学问,要想真正的融入到这三尺灶台,必须加强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厨艺,提高官兵的饭菜质量,他自费购买了烹饪书籍,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只要条件允许就进行实践操作,边学习、边实践。时间长了,书本翻烂了,但书上的菜谱已经被消化了。常言道:“五湖四海,众口难调”,但却不这样认为。每次开饭,他都会细心留意一下,看看哪些饭菜“销量”好。趁饭后休息时间,他会主动向官兵“套近乎”,征求大家对饭菜的意见,逐步在自己心里建起一本“口味账”,他每天就变着花样做菜,确保每名官兵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肴。多年的工作经验,还学会了一套绝活:“看‘天’做菜,看‘活’做饭”----冷天多炖些热乎乎的汤菜,热天多拌些清新爽口的凉菜;官兵训练累时、体能消耗大就加大肉类品种、高能量食品供应。现如今,无论是闽菜、川菜还是东北风味,他都能任意烧出几个特色菜来,大锅菜更是炖得有滋有味,厨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中队官兵的一致好评。常说:人活着,就要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扎根在三尺灶台,也要留下闪光的足迹。
“你服务在前台,我保障在后勤。”当服务已经成为边检人的习惯思维和文化底蕴,一个后勤兵,存着一颗服务心。在营区大院里,xxx的故事常常被人们说起,而听说过的、感受过的、体会过的人都会向他竖起大拇指。是的,这位曾因为拾金不昧被总队嘉奖的好战士;因为品尝过他的饭菜而被赞不绝口的“火头兵”;因为灵巧的双手为官兵、家属所喜爱,以及为单位节约经费的修理工;因为是能够胜任多个岗位的“多面手”,却总是说“没问题”、“让我来”的话。新的一天,官兵们又开始向全社会推进边检服务的工作,则依然服务在他的后勤岗位上,而他的故事仍将延续…
看了“炊事员个人事迹材料 ”的人还看了:
2.炊事员入党申请书
5.餐厅表扬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