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办事流程>

产品研发流程

嘉敏分享

  研发即研究开发、研究与开发、研究发展,是指各种研究机构、企业或个人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一个新品发布之前,肯定是要研发一个关于这个产品的所有东西。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品研发流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互联网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战略规划

  作为一些产品的负责人,要是从没有参与战略方向的制定,仅有幸以旁听的形式进行过极少的战略讨论,这些讨论会与其说是战略讨论会,不如说是公司领导极力说服大家朝某个战略方向走,也就是战略思想灌输。看过很多同行朋友的说法,似乎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也不难理解,一个产品要有大的投入,做与不做甚至做成什么样都是老板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产品经理在战略制定的时候能起到的作用很小。 不过战略规划也是需要总结和分析的,虽说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时不我待、快马加鞭、紧赶慢赶~~~ 但是要开拓一个新产品还是需要完成这个产品的简单分析和战略的描述。

  前期分析

  产品的前期分析不分高低贵贱都要做,大到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产品,小到一个新功能,前期的分析都是非常关键。这个前期分析首先是要了解这个产品,以及产品相关服务的生态系统(ecosystem),一个产品经理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就是了解整个领域的情况,竞争对手,用户,甚至需要关注一下国家政策。其次在这个阶段需要给产品一个定位,要回答的问题诸如“用户是谁?”,“满足用户的什么需要?”,“我们应该提供哪些功能(内容)满足他们?”等等,当然了,这些问题在这个阶段我们只需要一个定性的分析就可以了。

  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包含的范围很广,《赢在用户》这本书有经典的描述,从前期的用户访谈到可用性测试直到上线后产品运营时对数据的分析,都属于用户研究的范畴,这里仅仅讨论产品开发前期的用户研究。在前期首先要对整个业界这个方向产品的情况做调研,收集情报,这期间有很多方法,土一点的比如从CNNIC、IResearch等处寻找调研结论直接Copy,好一点的选取目标用户进行访谈、发放问卷、寻找专家进行访谈等等。

  钥匙想说的是,想要做好一个用户研究需要花费的精力很多,尤其是在一个没有专门用户研究人员的互联网公司里,能给你这么多时间与资源来做这件事实在是一个奢侈的想法,不过在有限的投入下获得最大的成果是决定产品经理能力高低的体现,所以也没什么可怨天尤人的。在这个阶段需要搞清楚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如何才能有效的实现他们的需求?”。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一个产品的灵魂体现,这部分的实现产品经理可以要求UED与你一同完成,不过很多公司可能没有专门的UED做这件事,所以只能自己撸起袖子干的。简单的把概念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需求概念。概念设计的开始往往伴随着头脑风暴会,选出一些靠谱的功能(内容)的设计,然后由产品经理给出一个功能范围定义,最好能附上部分核心功能的交互流程。这时最好开一个会议,会议内容就是找上老大们敲定下来我们的功能范围,这点非常重要,一定要有记录,否则会出现项目进行中老大跳出来要改方向的事故(当然,有记录老大也可能会跳出来,但是如果这样你能争取到对应的自由度)。

  第二个阶段:概念原型。此时就要体现产品经理资源整合的能力了,最理想的状态是拉来一个人帮你完成一个高保真的功能原型,钥匙见过比较牛的是找一个Flash牛人,做一个纯粹的Flash实现的高保真原型,那叫一个真!往往伴随着高保真原型的出现,会重复上面说到的用户研究,但不论怎样这东西最终的目的是给公司老大们汇报,让老大们看看这东西原来就长这个样子,同时也让老大们用一用,敲定产品的一些具体实现。如果上第一阶段是设计产品的骨架,那么这一阶段就是给骨架上添点肉了。

  第三个阶段:完成MRD(市场需求文档)。这个阶段主要是总结一下上两个阶段东西,拼凑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MRD,这里就是考验产品经理画饼的功力了,以文档和原型的方式告诉公司领导层你要做的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能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了再市场竞争对手间有什么优势,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预期,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你通过这个阶段的汇报,能为你争取到多少资源。

  需求确定

  这部分内容应该是业内大部分的产品经理都在做的事情,有了上面的积累一个产品的样子已经在产品经理的脑袋里鲜活的出现了,产品经理所要做的就是撰写一系列的文档将这个鲜活的影像记录下来,所谓PRD和UI详细设计就是这个阶段的产出物。此时你的产品已经放在了纸面上,你要把他小心的交给项目经理了,再由项目经理分解你的需求写成一个FSD(功能详细说明文档)这个文档是给开发人员看的,他们可以拿到这样的文档直接开始开发。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往往没有项目经理,或者有也是在管理开发团队无数个项目的项目进度的监管员。钥匙的经验是要么会有一个架构师来分解你的需求,要么直接拿你的需求给开发,伴随着开发不断的骚扰和自由发挥把项目完成。

  钥匙遇到的一般是有一个项目进度监管员,且无人帮你分解需求的情况,这种情况只能是产品将PRD写的尽量的细致,除此之外,还要在脑海里有一个非常完整,非常细节的情境,在开发针对你PRD中某部分有疑问的时候清清楚楚的告诉他这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项目预算

  这部分暂时不涉及财务问题,仅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由一个WBS(工作分解结构),一个甘特图,一个资源直方图,这是最少的配置,可以清晰的显示出你的项目进度与所需资源的关系。这项目管理方面内容理论较多,在这里不做赘述。

  实施开发

  开发的过程比较考验你前面的工作,基本上你在甘特图上应该有不止2个的检查点,到时检查项目的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出现了问题也要想办法保证进度。如何保证呢?基本上有加班和砍功能两种办法,砍功能这点是开发痛快,产品痛苦的事情,而加班正好相反。不论你最终选择了什么方法,最最核心的就是记住你这个产品所服务的用户是谁?他们是不是用不到你想砍掉的功能。

  产品上线

  我所经历的产品上线都是悄悄的上线,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做市场活动,我想这是大部分互联网产品上线的情况吧。悄悄上线是好处多多的,由于互联网产品逻辑复杂,流程多样,所以在没有大量的用户使用并做几次迭代改进前,很难说会存在哪些问题。在这方面钥匙有一次惨痛的教训,记得有一次钥匙负责的一个产品上线,上线成功的信在公司内部研发中心群发,信里感谢了一堆的同事,搞的特别煽情,结果是大家感兴趣的上网一看,哇塞!随便点点就发现一堆的BUG,群情激奋的同事们立马用发信表达自己的不满,看到那些两位数的关于产品BUG的信,钥匙当时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切腹自~

  这个惨痛的经验让我明白了,谁都不能为你的产品负责,即便有强大的测试团队告诉你你的产品OK,完全达到上线的指标,也要自己在上线前狠狠的测试一下,毕竟没有那个测试人员比你还了解产品&用户。

  产品运营

  以前有位老大曾经说过,互联网产品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新产品开起来了,一个人砸下去就一直在这个坑里挖了,挖的深了还得多拉几个人下水,如果想再开一个新产品只能找另一个人来挖坑。这句话可以体现大多数互联网产品的情况,也说明了产品运营的重要性,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里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做运营。

  说到做运营钥匙感慨良多,各种类型的互联网产品之间的运营方式千差万别,而且每种产品的运营都有很多技巧在里面。比如新闻类产品,Sohu的首页新闻是每五分钟观察一下点击数据,点击差的就往下撤,同时运营人员也以点击量为考核目标;再比如论坛类产品,运营的工作主要是和人打交道,论坛的斑竹、分类的管理员、总管理员,层层的组织都要有运营老大建立,建立完毕了还需要自己在里面用马甲发帖,顶贴直到找到一些不错的意见领袖,形成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论坛类产品的考核目标是UV和PV/UV双重指标;再再比如钥匙做过最多的搜索引擎的运营,不停的订指标,写规范,做评估,最后推动开发改进,搜索类产品的指标就不单是PV、UV这么简单了,各种性能都有自己的指标,根据产品所处阶段衡量指标不同。

  手机研发的基本流程

  用一个较简单的阐释,一般的手机研发公司是需要最基本有六个部门:ID、MD、HW、SW、PM、Sourcing、QA。

  1、ID(Industry Design)工业设计

  包括手机的外观、材质、手感、颜色配搭,主要界面的实现与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

  例如摩托罗拉“明”翻盖的半透明,诺基亚7610的圆弧形外观,索爱W550的阳光橙等。这些给用户的特别感受和体验都是属于手机工业设计的范畴,一部手机是否能成为畅销的产品,手机的工业设计显得特别重要!

  2、MD(Mechanical Design)结构设计

  手机的前壳、后壳、手机的摄像镜头位置的选择,固定的方式,电池如何连接,手机的厚薄程度。如果是滑盖手机,如何让手机滑上去,怎样实现自动往上弹,SIM卡怎样插和拔的安排,这些都是手机结构设计的范畴。繁琐的部件需要MD的工作人员对材质以及工艺都非常熟识。 摩托罗拉V3以 13.9mm的厚度掀起了手机市场的热潮,V3手机以超薄为卖点,因为它的手机外壳材质选择十分关键,所以V3的外壳是由技术超前的航空级铝合金材质打造而成。可以这样说,特殊外壳材质的选择成就了V3的成功。

  另外有个别用户反应在使用某些超薄滑盖手机的时候,在接听电话时总能感觉到手机前壳的左右摇动,这就是手机结构设计出了问题,由于手机的壳体太薄,通话时的扬声器振动很容易让手机的机身产生了共振。

  3、HW(Hardware) 硬件设计

  硬件主要设计电路以及天线,而HW是要和MD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比 如MD要求做薄,于是电路也要薄才行得通。同时HW也会要求MD放置天线的区域比较大,和电池的距离也要足够远,HW还会要求ID在天线附近不要放置有金 属配件等等。可想而知一部内置天线的设计手机,其制造成本是会较一部外置天线设计的手机贵上20-25%,其主要因素就是天线的设计,物料的要求与及电路 的设计和制造成本平均都是要求较高一些。

  通常结构设计师(MD)与工业设计师(ID)都会有争论,MD说ID都是画家,画一些大家做不出 来的东西,而ID会说MD笨,不按他们的设计做,所以手机卖得不好。所以,一款新的手机在动手设计前,各个部门都会对ID部门的设计创意进行评审,一个好 的ID一定要是一个可以实现的创意,并且客户的体验感觉要很好才行。当年摩托罗拉V70的ID就是一个很好的实现创意例子,后期市场的反应也不错,而西门 子的Xelibri的创意虽然也很好,也可实现,但可惜的是最终客户的使用感觉并不好,所以一个真正好的创意,不但要好看,可实现,而且还要好用。

  另外HW也会与ID吵架,ID喜欢用金属装饰,但是金属会影响了天线的设计以及容易产生静电的问题,因此HW会很恼火,ID/MD会开发新材料,才能应付ID的要求。诺基亚8800就是一个好例子,既有金属感,又不影响天线的接收能力。

  4、SW(Software)软件设计

  相对来说,SW是更容易为大家所理解,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让我们最大程度地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软件,手机操作界面的模式,大家经常看到的手机九官格操作菜单的实现,这都是SW设计的范畴。

  SW 要充分考虑到界面的可操作性,是否人性化,是否美观的因素。SW的测试非常复杂,名目繁多,SW的测试不仅只是在寻找Bug,一致性的测试、兼容性的测试 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项目,在目前“内容为主”的信息时代,软件才是手机的最终幕后支柱,硬件的驱动是软件来实现,软件和硬件的工程师之间的冲突相信是不会比 其它部门少,这种关系的绕来绕去,所以便需要有PM(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来协调了。

  5、PM(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

  大规模公司的PM都分得非常细致,比如TPM (Technologly Of Project Management),即专门管技术的PM,而普通的PM,只管理项目的进度各协调工作,PM这个部门通常存在于那些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销售手机 的公司,AM(Account Manager)的职位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客户经理,对公司内部是代表客户提出要求,对外则代表公司的整体形象,在两者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6、Sourcing资源开发部

  资源开发部的员工要不停地去挖掘新的资源,如新材质、新的手机组件、测试器材等,当手机开始试产时,他们要保证生产线上所需要的所有生产物料齐备。

  手机进行小批量试生产,考察的不仅是软/硬件的成熟度,还包括考察生产工艺和生产的测试技术,有些手机在进行到这个阶段时,却通过不了这一关的话,最后是以失败告终。于是这款新设计的手机便不会出现在市场上了,而投入的开发资金和人力却付之流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7、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监督

  QA部门负担起整个流程质量保证的工作,督促开发过程是否符合预定的流程,保证项目的可生产性,有很多新设计的手机,就因为碰上了不可生产的某种因素而放弃了。

  生产一部手机不是在实验室内做实验那么简单,一旦生产就是成千上万部,要保证每一部产品的优质绝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生产一部手机的样品和生产10万部手机完全是两码子事。 举例:中国的菜馆出的都是样品,麦当劳做的是产品,所以麦当劳可以做得很大,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菜馆暂时还没有做到像麦当劳的规模是事实,所以手机设计公司才会建立起很多流程来防止出现设计研制出来的手机却不能投入生产的情况。

  不仅如此,一款手机的成功上市,能够卖个满堂红,仍然是需要与大众手机用户有亲密的接触,并且经过用户的反馈以及快速的改善才能成功。

  二、鲜为人知的手机测试项目

  1、压力测试

  用自动测试软件连续对手机拨打1000个电话,检查手机是否会发生故障。倘若出了问题,有关的软件就需要重新编写了。所以有时候手机上会出现不同的软件版本存在的情况,其实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手机的版本越多,这可以证明该手机在推出发售前,未经过充分的测试工作便发售了。

  第2 / 4页

  2、抗摔性测试

  抗摔性测试是由专门的Pprt可靠性实验室来进行,0.5m的微跌落测试要做300次/面(手机有六个面)。而2m的跌落测试每个面需各做一次,还仿真人把手机抛到桌面,而手机所用的电池,也要经过最少4m的高度,单独的向着地面撞击跌落100次而不能有破裂的情况出现。

  3、高/低温测试

  让手机处于不同温度环境下测试手机的适应性,低温一般在零下20摄氏度,高温则在80摄氏度左右。

  4、高湿度测试

  用一个专门的柜子来作滴水测试,仿真人出汗的情况(水内渗入一定比例的盐分),约需进行30个小时。

  5、百格测试(又称界豆腐测试)

  用H4硬度的铅笔在手机外壳上画100格子,看看手机的外壳是否会掉下油漆,有些要求更严格的手机,会在手机的外壳上再涂抹上一些“名牌”的化妆品,看看是否因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而将手机的油漆产生异味或者掉漆的可能。

  6、翻盖可靠性测试

  对翻盖手机进行翻盖10万次,检查手机壳体的损耗情况,是用一部翻盖的仿真机来进行,它可以设置翻盖的力度、角度等。

  7、扭矩测试

  直机用夹具夹住两头,一个往左拧,一个往右拧。扭矩测试主要是考验手机壳体和手机内面大型器件的强度。

  8、静电测试

  在北方地区,天气较为干燥,手摸金属的东西容易产生静电,会引致击穿手机的电路,有些设计不好的手机就是这么样突然损坏了。进行这种测试的工具,是一个被称 为“静电枪”的铜板,静电枪会调较到10-15KV的高压低电流的状况,对手机的所有金属接触点进行放电的击试,时间约为300ms-2s左右,并在一间 有湿度控制的房间内进行,而有关的充电器(火牛)也会有同样的测试,合格才能出厂发售。

  9、按键寿命测试

  借助机器以给设定的力量对键盘击打10万次,假使用户每按键100次,就是1000天,相当于用户使用手机三年左右的时间。

  10、沙尘测试

  将手机放入特定的箱子内,细小的沙子被吹风机鼓吹起来,经过约三小时后,打开手机并察看手机内部是否有沙子进入。如果有,那么手机的密闭性设计不够好,其结构设计有待重新调整。

  此外,手机的测试还包含了更多更离奇的测项目,比如把手机放在铁板上打电话加以测试,由于此时磁场发生了变化,什么情况都会发生,例如寻找不到SIM卡等。

  用铁丝在手机底部连接器内拨来拨去,主要是要考虑到手袋内有锁匙的情况下,是否会令手机出现短路的问题。

  还有故意把充电器/电池反接测试,看看手机的保护电路设计是否能正常运作,靠近日光灯打电话的测试,人体吸收电磁波比例的测试,以及靠近心脏起博器打电话的测试等等,上述所提及的各种测试都是不可少的。

产品研发流程相关文章:

1.产品研发部工作流程

2.产品研发流程图

3.产品开发流程

4.产品开发流程规范

5.餐饮产品研发流程

    3019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