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研究及其当代启示论文
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加速转型,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中满足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共同需要的部分进行了阐述,从整体和供给的角度研究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研究及其当代启示相关论文。仅供大家参考!
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研究及其当代启示全文如下:
目前进入改革发展攻坚阶段,在城乡居民享受公共产品与服务差异日趋扩大的严峻形态下,探讨我国转型中公共产品理论的政策制定问题提上日程。加上目前西方学术界对公共产品的偏颇之见,使得考察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公共产品理论,力图达到真正理解,使之引导当代公共产品研究的新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是研究公共产品理论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与物质资料相结合的劳动者要使社会再生产继续下去,必须源源不断的输出劳动力。劳动力再生产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手段。全社会的消费与社会再生产是同时运行的过程,要使得社会发展正常运行,国家管理必须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蓄水池,必须在社会生产中在消费资料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进行扣除。
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中满足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共同需要的部分进行了阐述,从整体和供给的角度研究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马克思明确表述了对集体的劳动所得的这部分社会总产品,应先做出两方面的扣除:一是进行再生产方面的扣除,包括劳动者的生产资料部分、追加生产的部分和应付不幸事故部分。二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部分的扣除,包括学校、医院、保健设施等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和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由此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公共产品理论,是以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作为公共研究的逻辑起点的。
二、马克思公共产品理论的核心内容
从唯物史观角度,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共同需要为基点,强调要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考察公共产品的本质及其核心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满足社会共同利益需要是公共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根本属性
目前,西方学者萨缪尔森把公共产品定义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减少的产品。于是,人们习惯性的把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作为判断公共产品的标准,认为公共产品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产物。殊不知,这些特征只是产品所具有的物质技术特性,它抛开了公共产品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混淆了决定公共产品的根本原因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公共产品的根本属性在于其能满足社会共同利益需要,即能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或大部分成员的需求,实现他们的共同目的并使他们共同受益的这类事务,因此才在其消费过程中体现非竞争性等特征。这种消费特殊性不是市场失灵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共同免费享有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体供给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条件
有些私人产品也具有一定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性质,那它们是公共产品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共产品不仅需要具有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这一根本性质,还要以整体形式供给。只有那些既满足社会共同利益需要,又满足整体供给条件的产品和服务才叫公共产品。
政府通过财力形式直接供给,是整体供给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马克思以水为例进行说明供给方式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在西方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用水不仅是生产也是工业发展的共同需求,因此其供给方式可由政府和私人企业家组成联合的市场手段形式供给。而在亚洲一些国家,政府不得不执行经济职能调节用水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供给的形式会更加多样化。
(三)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具有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大小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所想获得的利益大小有关。在供给量上,马克思主义认为限制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即社会总产品中所能用来满足共同需求量的份额,所以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说到“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的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同时,在特定历史阶段,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为实现特定目的而作出的财政支出在某个方面的倾向性,也会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至于其他因素只能影响,但不能改变这种规定性。
三、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虽未直接使用公共产品一词,也没有专门论述公共产品的专著,但曾在不同场合对包含有公共产品蕴意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的本质特征、范围、供给来源和供给方式及政府责任等问题做了论述。加上后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的这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公共产品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马克思未直接提出并界定公共产品,但对其供给目的做了相关阐述。首先,立足于国家职能、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的角度解释了公共产品的供给目的。认为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政治统治才能持续,社会才能稳定。其次,立足于满足社会共同需求方面来揭示公共产品供给目的,认为除了直接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对社会总产品进行扣除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求,造福人民。最后,立足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揭示公共产品供给目的。认为无产阶级运动坚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可见,公共产品能够满足社会共同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并促进社会进步使人得以全面发展不难看出,公益性是其本质特征。 (二)公共产品的范围
马克思指出在社会总产品分配之前要进行必要扣除,用来应对一些意外发生的事故、灾害的后备及保险基金,以及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还有与生产关系不直接的一般管理费用,例如学校、医院、运输业、保健设施等共同需要。同样,毛泽东也认为,政府应当体恤灾民,建立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同时兴修水利、绿化荒山、修建道路和发展电话网络事业也应在公共产品供给范围的发展规划当中。其实,社会主义公共产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仅限于上述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公共产品资金来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公共产品是资产阶级吸干了无产阶级最后一滴血所做的对剩余价值的扣除,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社会主义公共产品的供给资金则是通过税收、公债、社会捐助等手段筹集来的,是对社会总产品的必要扣除,最终被用作了社会主义的后备基金、国家保险以及一般管理费用,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功效。
(四)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及政府责任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家的铁路条件,阐明了公共产品通过“国家让国家承包商来经营”的方式。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文章中,马克思分析比较了东西方节约和共同用水的供给方式,阐述了“私人企业家联合供给”和“政府举办”两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总之,马克思提出了三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即政府供给、政府和资本家混合供给、市场供给。此外,马克思还揭示了资本家自愿供给的慈善虚伪性。基于国家职能,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府在实施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的公共产品供给中担负主要责任。
四、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的当代启示
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加速转型,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制定正确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问题无疑尤为重要,而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恰恰为实践中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直接方法论的指导,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处理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保持供需平衡
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水平与公共产品服务水平密切相关。公共产品依据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也相应定位为满足生存的公共产品、满足发展的公共产品和满足享受的公共产品。因此,经济是丰富民众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基础,而充分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也会反过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致力于经济建设,通过宏观调控和公共政策等手段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
其次,在经济飞速发展背后,收入差距拉大、医疗和社会保障体制在部分地区与人群中缺失等问题也影响着社会公平的实现,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应通过社会调查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征求人民的真实需求偏好,作出合理的公共产品政策规划,使公共产品资源发挥最大功效。
(二)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马克思强调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应有的责任和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而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提供纯粹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自己主要职能。我国人口众多需求巨大,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再者,某些民生问题令人堪忧,福利性安排弱化,教育住房成本逐年增加严重,这些都意味着公共需要供给远远不够,公共需要制度远不合理,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政府“退出不该管的领域,进入该管领域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为更是刻不容缓。
(三)有助于我们做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补充的公共产品模式的选择
我国社会主义并非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且有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与当年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相差甚远。因此应在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来选择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社会主义秉着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能够以人为本,集中财力办大事,而政府恰恰就代表着公共利益且有足够财力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实现马克思提出的“整体性供给”。因此,维持社会存在的共同利益部分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部分的这类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供给的重要作用,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总之,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不仅科学阐明了公共产品的发展规律,还与社会主义市场紧密结合,对构建当代中国特色公共产品理论体系和正确做出公共产品决策方面有着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