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的小知识
家长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提升家长育儿素质。对幼儿成长意义重大,如何科学育儿,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科学育儿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科学育儿知识
科学育儿知识之冬季食谱
冬天也是滋补的佳季,很多大人会趁此机会服用保健品或补品,但宝宝不宜进补大人的保健品,更不宜进食滋补功效强烈的食品(如人参、甲鱼等),以避免诱发“早熟”。
聪明的爸爸妈妈应选择适合宝宝的各种冬令食补良品,帮助宝宝驱散寒冷、增加体热:
(1)畜禽类: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肉等。
(2)水产类:如带鱼、鲳鱼、鲈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黄鳝、河虾、海虾、淡菜、海参等。
(3)杂粮类:如糯米、高粱、黍米、燕麦等。
(4)蔬菜类:如韭菜、辣椒、大头菜、香菜、胡葱、大蒜、生姜等。
(5)黑类食品: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紫菜、乌骨鸡等。多吃这类食物也有明显的滋补作用。
寒冬季节宝宝穿衣多、住房暖、活动少、饮食所含热量偏高,体内容易积热。此时,不妨给宝宝偶尔吃一些属性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生梨、苹果等,以促进宝宝健康。
冬季幼儿暖胃餐
入冬后,孩子因为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胃肠极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加上很多幼儿在夏季有贪食冷饮冰品的习惯,到了冬季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十分明显。因此,今冬如何利用饮食调养,将幼儿的胃口“暖过来”,是家长们的当务之急。
科学育儿知识0-3岁早教重要性
人生头三年的教育是潜意识教育,它是构成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具有远期效应的教育,科学家把这个时期叫做“形成印刻期”。大家想一想,象印章一样印上去,象刀子一样刻上去,在大脑产生痕迹,它当然会在今后时刻发挥作用的。 我国古人流传一个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看来很有道理。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德尔指出:“我们的教育体制错过了大好良机,
因为人们忽视孩子发育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我们严重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对新生儿开展早期教育呢?
因为正常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婴儿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第一年末时,婴儿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末时,脑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愈小,发展愈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学习能力是有关键期的。关键期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和形成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不到最高的水平。这个概念最初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20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劳伦斯发现,小鹅在出生后1~2天有追随一个活动着的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刻,就很难再形成这种追随行为了,劳伦斯把这种行为称为“印刻现象”,即出生后1~2天是小鹅形成追随活动东西的关键期。
那么会有人问,对宝宝的能力训练是越早越好吗?
答案是未必,因为宝宝和成人一样勤加练习能够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但是宝宝学会肌肉运动的过程和成人有一点不同:只有在脑、身体机能发育到适当成熟的时候练习才有效。也就是说练习是必要的,但要在适当的时间。如果练习太早,对这项能力发展的作用不大,可能反而有害。
每个人有学习的关键期。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就会受到窒息,永远发挥不出来了。所以人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从新生儿合适的时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对于人来说,无论学习音乐、舞蹈,还是体育、外语,都是早期好。因为在人的行为可塑期,学习进步快,人的智力发展,年龄愈大愈慢。但是,我们也要提醒的是,早期教育虽然重要,不等于过了早期,环境和教育就不起作用了。我们只是强调,如果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科学育儿知识——早教雷区
科学的早教才能让孩子出类拔萃。有关专家向家长提出“五不要”,避免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走入误区。这就是“早教五大雷区”。
科学育儿知识——不要“拔苗助长”
有很多家长对早教有着不符合实际的期望值。有些家长觉得,应该及早为孩子做好上学的准备,让一个4岁的孩子提前掌握小学的知识内容。这样“拔苗助长”,其实是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急过了头,忽略了学习的基础。
学会思考,才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早教一方面要适应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幼儿掌握思维方法。
科学育儿知识——不要因攀比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有时候,也不是故意的,但是家长就喜欢对孩子说:“你看,那个谁家的孩子怎么学得那么好啊,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攀比会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受挫感,开始消极面对学习。其实,孩子小时候,学英语的兴趣很容易培养,越长大反而越提不起劲头学了。这个时候,应该采取鼓励的策略,关注幼儿个人的进步,而不是老拿别人的长处做比较。幼儿教育只能在幼儿毫无对抗情绪的情况下进行,促使他们自愿地得到发展。
科学育儿知识——不要死记硬背
家长在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或者监督时,目标不应该放在毫无意义的知识罗列上。在幼儿阶段,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逐渐丰富感性知识。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推动力才具有价值。
科学育儿知识——不要追求“标准答案”
在应试教育中,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答出标准答案,才算满分。但是现实生活并没有这样的答案。社会是变化的,孩子的未来是要自己创造的。所以家长要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培养创造性。
在优秀的早教引导人,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引导幼儿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在创造性方法的运用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科学育儿知识——不要总是单独活动
追求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老是自己玩,或者总缠着家长的孩子,个性上会得不到平衡的发展。让幼儿融入团体中,在集体中与他人交流和玩耍,就是一种互相作用,彼此促进的成长发展。幼儿教育基础打得牢固,性格才能均衡发展。
家长科学育儿知识大全
有的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孩子喜欢东跑西蹿,有的孩子顶嘴时振振有词。这些孩子,常常被家长扣上“淘气、不听话”的帽子。殊不知,这样的孩子也许更聪明。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他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岁—5岁的孩子中,爱玩孩子的大脑比不爱玩的孩子至少大30%。因为,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试验研究中发现,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所以,0岁—6岁是开发宝宝大脑的黄金时期,父母要珍惜这个黄金时间,多陪孩子玩。
玩是一件看起来随性而又欢乐的事,但是也要玩出科学,玩出创造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你可以为他打开一扇窗,带领幼小的生命去触摸这个真实多彩的世界。70后、80后父母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弹玻璃球、跳房子、跳皮筋、拍洋片、丢沙包,渐渐被各种高科技玩具、电子产品所取代。现在的孩子常常看电视、玩游戏,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家长要引导孩子走出这种误区。
运动·跳绳强身又健脑
很多研究发现,喜欢运动的孩子比不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记忆力更好。潘慧告诉记者,有目的性的运动,可以锻炼孩子各个感官之间的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挖掘他们身体各部位功能的潜力,对大脑的发育有很大好处。
各种运动中,跳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一种全身性活动,既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又能使心情兴奋起来,让孩子心灵手巧,在数数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使语言变得清晰流畅,最终促进孩子智力、体力、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
阅读·每天睡前讲故事
每个夜晚的床头,那盏温馨的灯下,孩子靠在父母怀里,听他们讲故事。这是孩子成长中最幸福的时光。
科学研究显示,经常读书给婴儿听,可以让他们与父母间建立特殊情感。婴儿喜欢听到熟悉的声音,而书中的文字、图画和故事更能刺激他们的脑部发育。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将来上学后学习能力会更强,相对来说情绪会更为稳定,个性较为冷静,更为自我约束,知识面宽广。
“有些父母拿到图书以后,把教孩子学识字作为主要目的,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王争艳告诉记者,孩子读书要以兴趣为主。“阅读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留给孩子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像电视,有具象的画面。孩子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鲁杰建议,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与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并且探讨书中的细节,这样孩子就会渐渐爱上读书。
游戏·戏水玩沙,创造力强
夏日午后,蝉鸣阵阵,一个小男孩静静地蹲在院子里,细心地观察“蚂蚁阵营”,还不时用小树枝轻轻地拦住蚂蚁的路,观察蚂蚁的路线变化。男孩一蹲蹲好长时间,那份耐心,让一旁的妈妈不忍心打搅。妈妈只是提醒他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导他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是知名育儿专家杨文的教子场景。
鲁杰告诉记者,丰富、神秘的大自然是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源泉,父母要经常带孩子走近大自然,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那种静默的和谐,那种新鲜、清新、生生不息的气息,可以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所以,大自然是最好的游戏场所。”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曾经发表研究报告说,现代儿童正在遗弃的那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如爬树、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们成长不可或缺的。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玩沙子。沙子可塑性强,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因此家长可以在阳台弄片小沙滩,这也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王争艳说。
语言·尽量少说叠音词
孩子开口说话的那一瞬间,让多少家长心生喜悦。那是他们第一次用语言表达。从此,孩子咿呀学语,打开了语言的大门。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父母与孩子多交谈,会使这些孩子日后变得更聪明。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伴随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必然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6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培养,效果事半功倍。就像种子播种在春天,才会有好的成长和收获。家长要在这个时期,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
鲁杰提醒父母,和孩子说话时,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父母是孩子语言的导师,父母使用的语言、语气都会影响孩子。0岁—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时期,父母的语气要柔和亲切,自信沉稳,不要使用“吃饭饭”等叠音,也不要细声细气地模仿孩子的语气,这样会让孩子缺乏安心的感觉。但是,可以适当重复说过的话,比如“吃饭了,吃饭了”,来加深孩子的印象。对于3岁—6岁的孩子,父母就没有必要再反复重复说过的话了,看着孩子的眼睛,认认真真地说一遍就足够。孩子没有回应时,父母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不能粗暴地提高音量、瞪大眼睛,孩子也会变得烦躁,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爱好·留出一面“涂鸦墙”
兴趣和满足总会带来快乐。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东西比较容易。所以,父母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应孩子的天性,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
1岁—8岁,是利用涂鸦锻炼孩子图形思考力、想象力、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家长应该还孩子一颗自由的心、一双自由的手,让他们在尽情的想象中,涂抹心里的缤纷多彩。父母为孩子开辟一面“创作墙”,让孩子信笔涂鸦,这远比一个整洁的家更重要。
“兴趣爱好不等于兴趣班。”鲁杰告诉记者,很多兴趣班只是让孩子枯燥地学习,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比如,在绘画班,往往更多的是学习绘画技巧,要把苹果画得最逼真最圆,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限。家长要注意观察,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然后为孩子提供条件,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养一小盆植物,观察植物发芽、吐叶、开花的过程;或者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小科学实验,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看过“科学育儿的知识“的人还看了:
1.科学育儿知识
2.科学育儿知识大全
3.育儿知识
4.家长育儿知识
6.春季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