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为什么会鲤鱼成灾
鲤鱼是我们饭桌上常见的高蛋白质食品,但是在澳大利亚,这种好吃好看的鱼类竟带来了一场大灾难,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澳大利鲤鱼成灾原因,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澳大利亚鲤鱼成灾原因
这几年来澳大利亚的各个河流湖泊遭遇到了生态不平衡,河水里的鲤鱼异常犯滥造成了当地的生态被坏。鲤鱼对于澳大利亚是个外来种,在20世纪初时被大量从欧洲各地引进作为食用以及观赏,岂料在70年代的一场洪水摧毁了养殖鲤鱼的鱼场,造成了大量的鲤鱼涌进河流中。由于鲤鱼适应力极强又无天敌,即刻在澳洲各地的河流中繁衍过剩,吃光了所有水草不说,还把澳洲本土鱼种逼到了灭绝的边缘。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通常是指随人及其产品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或"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除交通工具外,建设开发、军队转移、快件服务、信函邮寄等也会无意引入外来物种。
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介绍
亚洲鲤鱼,又称为银鲤,可以长成重量超过100磅的大鱼,但这是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的。最初,引进它是为了清理美国南部鲶鱼池的海藻。由于数量增多,一些鲤鱼溜进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这里,它们迅速泛滥成灾。中国成了潜在进口国,以缓解鱼灾。在中国,鲤鱼能够做成极其美味的佳肴,但由于过度捕捞,而几乎绝迹。所以在美国中部,有许多渔民开始捕捞银鲤,经过加工处理后卖往中国。这场水产业的灾难最终通过商业捕捞转化为经济利益。
上述硕大无比的亚洲鲤鱼已沿着密西西比河逆流而上,并正在进入五大湖的周边水系生活。由于这种鲤鱼胃口太大,往往要吃掉许多本地物种所赖以生存的水生物,从而引起了美国生物学家的强烈关注。人们尝试着在水中架设防鱼电网,但这个办法根本挡不住鲤鱼。
有关资料显示,这些亚洲鲤鱼能轻轻松松地长到一米多长,其食量可想而知。当地环境部门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五大湖水系的生态平衡。不过,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只从被毒死的鱼中找到一条身长不过60厘米的亚洲鲤鱼,其他被毒死的鱼类都是“美国本土公民”。
据介绍,在下毒开始前,有关水域内的鲈鱼和其他有价值的鱼类被工作人员用电击昏后送到安全水域。这些亚洲鲤鱼都是35年前从中国进口的。当时,它们主要被美国南方的养殖场用来控制鱼塘里过多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或者去对付破坏其它鱼类生长的寄生虫。
在一次洪水泛滥中,这些鲤鱼成功“越狱”,并且沿着密西西比河一路北上。鱼类专家表示,成年亚洲鲤鱼适应性较 强,每天都要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左右的食物。此外,每条雌性亚洲鲤鱼能产卵300万枚,其繁殖力相当惊人。有专家宣称,在伊利诺伊河内,每英里平均竟 生活着上万条大大小小的亚洲鲤鱼,他们从本土鱼口中大量抢夺食物。
鲤鱼的生长习性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
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季候变化、水温冷暖。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朔望更替、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若在较大水域,这便叫做“洄游”。鲤鱼同其他淡水鱼相比,有共同习性也有特殊习性。这些习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饵需要、趋氧生存需要决定的。
猜你感兴趣: